技术赋能都市圈城市群发展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技术赋能城市治理是未来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方向——

技术赋能都市圈城市群发展

来源:北京日报
2021-09-27 09:56

  原标题:技术赋能城市治理是未来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方向——(引题)

  技术赋能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主题)

  城市群是城市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协同周边多个都市圈所构成的集合体。通过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城市治理,发展新型数字政府被认为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路径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要“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技术赋能城市治理是未来中国城市群发展的方向,然而高科技是把双刃剑,技术赋能城市治理的关键在于人和管理。因此,我们应当全面审视技术赋能城市群发展的新形势、新特点、新问题,积极迎接挑战,扬长避短,从而更好地实现城市战略发展目标。

  突破外部行政区划界限。在城市发展的早期阶段,城市以独立发展为主。城市群的出现和发展,则要求各城市之间尽可能实现最大化融合。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助于打破传统城市层级间的行政壁垒,弥补城市产业断层,助力城市群发展壮大。以粤港澳地区为例,由于地理区位特殊,存在制度性差异,以往行政审批手续繁琐、涉及层级多,使得港澳地区居民往来内地营商、生活存在诸多不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优化创新制度和政策环境,着力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正在多措并举推动人才、信息、资本跨区域流动,助力构建区域产学研合作创新网络,以解决不同区域“条块分割”问题,使得生产要素一体化发展成为可能,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改变城市内部结构功能。城市群的发展壮大也引发诸多“城市病”。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兴起,极大推动了城市治理转型,并作为新兴政府治理工具改变了传统管理思维模式。其中,以智慧城市为代表的新城市发展理念,因其同时具备技术理性和价值理性双重属性,被称作是治理“城市病”的良药。智慧城市运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ICT)来解决现代城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城市开始由“数字化”迈向“智慧化”加速发展,实时传感器数据嵌入城市交通监控和移动安全系统,城市内部功能结构也因此改变。如杭州建设“城市大脑”、上海建成“一网通办”等,通过建立大数据信息平台,提升城市间的信息处理效率,改善都市圈内部城市运行效率,公民获取信息的渠道也更加畅通。

  引导公民参与治理过程。传统城市空间格局相对稳定,内部环境、产业结构、公共设施等边界较为清晰。由于要素结构单一,政府对城市治理采取自上而下权威式的行政命令管理模式,有着高度集约化的治理路径依赖,而且也未能真正做到让公民有效参与城市规划发展。而伴随城市群的兴起,城市内部结构和利益变得更加多元化,社会治理结构更加复杂,政府单一管理难以有效涉及社会方方面面,迫切需要多方参与协作治理。智慧城市所倡导的城市人文主义价值观开始受到重视,伴随着公民参与意识的觉醒,政府开始关注公民参与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如北京市海淀区通过“接诉即办”工作机制,运用“城市大脑”,从智能派单、分析、反馈到问题解决全流程赋能城市治理,让公民能够通过政务热线积极参与到城市治理当中。

  强化城市风险防控。不同于传统城市整体结构功能相对稳定,现代城市群是一个结构复杂、风险脆弱的巨大系统,不同要素大规模集聚使得城市生态系统结构被人为改变,生态环境和资源承载力变得更加脆弱,产生一系列区域性生态污染、自然灾害等问题,增加了城市治理难度,带来了新的严峻挑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韧性城市”,旨在加强特大城市的风险防控能力。因此,新兴技术嵌入城市治理过程,对于应对突发危机事件可发挥积极作用,例如新冠肺炎疫情暴发期间,健康码作为杭州技术赋能城市治理的重要实践项目,从2020年2月4日在余杭区先行先试,到2月11日杭州健康码正式上线,仅用了短短一周时间,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城市内部治理结构中的薄弱环节,而且对化解灾害溢出效应、强化城市间联动协作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

  (于文轩,作者为厦门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教授)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