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抗日根据地社会保障研究》:“坚持人民至上”的深刻启示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中国抗日根据地社会保障研究》:“坚持人民至上”的深刻启示

来源:中国青年报
2022-06-14 09:43

  原标题:《中国抗日根据地社会保障研究》:“坚持人民至上”的深刻启示

  抗日根据地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面临着正确处理战争与民生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在社会保障体系中不断提升精神保障的水平,肯定人的自身价值,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社会保障的重要经验。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明确提出坚持人民至上,“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党执政兴国的最大底气。”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再次诠释,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再次深化。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发展社会保障,改善民生,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

  吉林省社科院满铁研究中心副研究员谭忠艳历时5年细致研究,新近在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38万字的专著《中国抗日根据地社会保障研究》,对中国抗日根据地社会保障工作进行了梳理与研究,既是对历史的追问,更是对现实的观照,具有四大特点。

  进行多维视角的历史解读

  社会保障作为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该书将社会学中的社会保障理论与抗日根据地的社会保障工作的实践相结合,宏观视角和微观视角相结合,实现多学科、多领域的交叉研究,明确提出抗日根据地社会保障是指“通过立法,积极动员社会各方面资源,保障无收入、低收入以及遭受各种意外灾害的公民能够维持生存、保障劳动者在年老、失业、患病、工伤、生育时的基本生活不受影响,同时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逐步增加公共福利水平,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具体内容包含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优抚,社会福利以及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文教卫生工作”。该书将社会救济、社会优抚、社会福利以及社会保险引入,对中国抗日根据地社会保障进行社会学解读,实现了从历史以外的角度看待历史问题,得到了更加深刻、更有意义的历史结论。

  采用多元融合的研究方法

  该书查阅了大量原始材料,掌握了一定的档案材料,引用了抗日根据地的史料集以及史料汇编,如《陕甘宁边区政府文件选编》《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财经史料选编》等。作者还参考了日本对华调查资料,“从日本史料档案看真实的抗战史”近些年来已经成为抗战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维度。日本对华调查资料蕴含了丰富的史料信息,如其中提及的“中共独特的抗战方式是如何地倾注深刻的努力抓住广泛的农村社会”(尾崎秀实:《关于中国抗战力调查委员会“昭和14年度总括资料”》),对中国共产党的抗战进行了客观评价。对这部分材料的运用,是该书材料运用方面的重要创新。

  该书还充分运用了比较研究法。从纵向角度,将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以及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保障政策进行比较分析,据此总结了抗日战争时期社会保障的特点。从横向角度,将19块抗日根据地分别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比较分析和挖掘社会保障在不同地区的共性与个性特征,实现了宏观视野下对微观历史的观照。还将同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保障工作与国民党的社会保障工作进行了比较,从政策的出发点、落实程度、政策效果、惠及范围等进行阐释,通过对比得出了基本的历史结论。

  提出特色鲜明的学术观点

  历史研究重在“从变迁中看发展”。抗日根据地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面临着正确处理战争与民生的关系这一核心问题。该书提出“中国共产党首先满足战争的需要,社会工作服从于战争的需要,同时注重发展生产,为社会保障提供持续性动力”,进而总结“建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制”,这一观点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保障工作开展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抗日根据地的社会保障既解决了当时存在的一些关乎国计民生的问题,促进了社会进步,又增强了人民群众对于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巩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另外,中国共产党探索了社会管理的基本模式,为解放战争时期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以及中国现代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提供了借鉴。抗日根据地开展的持续、深入、有效的社会保障工作,铸牢了中国共产党开展社会保障工作的历史起点。

  该书使人们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的社会经济政策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为读者全面了解中国共产党为取得抗日战争胜利所做的巨大努力奠定了基础。

  彰显察古知今的借鉴意义

  社会保障是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与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抗日根据地的社会保障工作内嵌于战争环境,体现了特殊性和临时性,但是对之进行深入分析能够总结出许多超越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经验,充分发挥“以史为鉴”的作用。

  “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该书充分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价值理念。

  首先,作者通过翔实数据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生存权利的维护。“据不完全统计,8年间,陕甘宁边区政府安置难民不下10万人,约占根据地人口的7%(边区当时的总人口是142万多人)”。其次,作者认为抗日根据地的社会保障并不是追求机械平等或绝对平等,而是追求一种相对平等,切实照顾弱势群体的利益,使当时的社会发展成果被社会成员共享。作者对于抗日根据地的一些特殊群体的社会保障情况进行了梳理,如老人、军人家属和伪军及汉奸家属、犯人等,认为在抗日根据地社会保障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中国共产党时刻以人为中心,把保护和肯定人的自身价值作为终极目标,一切为了更好地满足人自身的需求,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在社会保障体系中不断提升精神保障的水平,肯定人的自身价值,是中国共产党抗日根据地社会保障的重要经验。对此进行归纳总结,体现了作者深切的“关照现实”的问题意识。

  该书具有深刻的学术价值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们认为“此研究成果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较高,深化了中国抗日根据地史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

  (迟海波,作者系吉林省白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