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建“微公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营建“微公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

来源:湖南日报
2022-06-18 07:43

  原标题:营建“微公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

  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为抓手,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宜居宜业美丽乡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战略和全局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去年底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提出在乡村建设发展中深入实施绿化美化行动,引导鼓励村民通过栽植果蔬、花木等开展庭院绿化,通过农村“四旁”(水旁、路旁、村旁、宅旁)植树推进村庄绿化,充分利用荒地、废弃地、边角地等开展村庄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建设。加强乡村“微公园”建设,有助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品质、增进农民民生福祉,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有效抓手。

  追求美学价值,凸显乡土个性特色

  为避免“千村一貌”,建设乡村“微公园”应注重突出本土性、个性化特色,展现各乡村的美学价值追求。

  保真乡村本来面貌,彰显乡村美学价值。“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乡村生活,正成为越来越多现代人追求的“世外桃源”。建设乡村“微公园”应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和当地风俗习惯,以“乡土气息”为底蕴、以乡村本来面貌为基础实施改造创新,在真实呈现乡村自然景观的同时注重彰显乡村“土、真、净”的美学价值。

  挖掘乡村本土文化,形成乡村独特韵味。从调研、设计到建造,乡村“微公园”建设全过程都应注重充分挖掘本土文化,对周边环境景观要素进行整体分析,并通过相适宜的设计手法使“微公园”与周边环境景观融为一体、和谐共生,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同时,具有艺术价值和个性特色。努力让“微公园”体现乡村独特的历史文化韵味,使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感受自然和文化之美,同时顺应城市居民寻找乡愁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在“快生活”中记起“从前慢”。

  倡导绿色环保,营造生态空间环境

  乡村“微公园”,在建设使用过程中应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切实做好生态环保工作,让绿色成为乡村公共环境的鲜明底色。

  选用绿色建材。建造乡村“微公园”应尽可能选用环保性能好的绿色建材,比如纤维强化石膏板、陶瓷、玻璃、管材、复合地板等。推动绿色建材下乡,可带动农村建材消费升级换代,从源头上加快乡村低碳节能建筑发展,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乡村建设与环境综合治理有机结合。

  循环利用废旧材料。建设乡村“微公园”应遵循因地制宜、物尽其用原则和“变废为宝”思路,善于将废旧材料打造成彰显生态文化的景观小品。比如使用拆违整旧产生的废旧砖瓦、砂石废料等修建健身步道;保留原本的石头墙、夯土墙甚至荒土坡,利用废旧石磙、磨盘并巧妙摆放,搭建休憩空间;用废木桩、枯树根、河卵石等在植物角造景等等。充分体现乡村绿色环保活力。

  整合闲置空间,赋予多重功能作用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应积极整合乡村闲置空间用以建设“微公园”,并赋予其多重功能作用,促进乡村公共环境“微更新”,助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认知空地价值,提倡共建共享“微公园”。乡村“微公园”通常以利用乡村集体所有土地为基础,采用社会化运作,以村集体投资、多渠道集资为主建设。营建乡村“微公园”应注重激活乡村内生动力,引导村民认知宅前屋后闲置空地的价值,将营建乡村“微公园”当作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把建设美丽乡村、维护良好公共环境转化为全体村民的自觉行动。

  加强统筹考虑,丰富“微公园”功能作用。乡村“微公园”是乡村的主要开放空间,通常可为村民与游客提供休憩、锻炼、文娱、观光、民俗、纪念等功能体验,应注重规划引领、统筹考虑,根据当地产业、环境、乡风、治理、经济等方面要求,灵活建设不同类型“微公园”。比如建设小规模、易维护、主要用于健身的“微公园”,或结合当地农产品种植特色,建设宜游宜耕的农业“微公园”。要将建设乡村“微公园”与发展文化旅游、生态农业、特色手工业等乡村富民产业结合起来,与加强乡村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等任务结合起来。

  (彭芳,作者系湖南城市学院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师,数字化城乡空间规划关键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研究员)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