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华文明源头汲取文化自信与中国道路的力量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从中华文明源头汲取文化自信与中国道路的力量

来源:人民政协报
2022-06-21 13:29

  原标题:从中华文明源头汲取文化自信与中国道路的力量

  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当代中国文化的根基,是维系海内外中华儿女的精神纽带,是中国文化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的宝藏,也是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源头活水”。

  从仰韶文化、红山文化到良渚文化、龙山文化,从二里头文化到殷墟文化、三星堆文化……深化中华文明探源,实证了我国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让历史“说话”,让文物“背书”,延伸了历史轴线,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有助于立民族文化之根、铸民族精神之魂、拓文明发展之道,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推动中华文脉在赓续传承中弘扬光大,推动中华文明在新时代大放异彩,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澎湃动能。同时,帮助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人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

  中华文明的沃土滋养了今天的制度、道路、主义。我们的直言义行中,是孔孟礼仪的绵延;我们的举手投足里,是魏晋风骨的接续;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是华夏智慧的结晶……博大悠远的中华文明,涵养了讲信修睦、四维八德的传统思想,造就了海纳百川、兼容并包的处世哲学,催生了天人合一、世界大同的文化理想,中华民族走出了一条不同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文明发展道路。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时指出: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敬仰、汲取、借鉴,三个关键词意味深长。心怀敬仰、善于汲取、广泛借鉴,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无数治国理政资源,比如仁爱民本、礼法合治、德主刑辅、正己修身、居安思危等,都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启示。可以说,中国拥有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本质上是有最深厚、最悠久、最丰富的文化资源支撑。政协委员要对中华文明的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脉络,对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对一体多元的中华文明的特点及其演进历程,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和把握,这正是厚植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民族自信的意义所在,也是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的意义和着力点所在。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中华早期文明就有了先贤治国和协商民主的文明形态,《周易》《尚书》中载有关于协商的丰富论述,《周易·兑卦》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关于协商的理论。彖传明确指出,协商具有提高决策质量和强化政治认同的功能,并将“顺乎天而应乎人”作为协商的基本依据和原则。《尚书》中彰显了人民观、矛盾观、法治观、治理观、实践观,具有时代超越性和真理延续性。这对于当下专门协商机构树立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团结思维,对于文明竞争、制度竞争提供了根源性话语体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协商民主的丰沃土壤,也是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的“文明基因”。人民政协继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协商文化。比如,古人主张讨论问题要“以明允笃诚为本,辨析疏通为首”,要有“和而不同”“天下为公”的胸怀;对现实问题的讨论,要“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当下人民政协协商理论、实践、制度创新,让政协委员能够更广泛、更务实、更充分地协商资政,视野更开阔、思考更深入、对策更精准,这也得益于中华文明的滋养。

  在守正创新中推动传承发展,厚植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凝聚奋进力量。历史自信,是更基础、更本源、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是更本质、更深沉、更持久的自信。不忘本来,才能清楚我们是谁、从何处来,才能更好地面向未来、继往开来。《唐宫夜宴》完美呈现“博物馆奇妙夜”,《只此青绿》“穿越”千年诠释宋风雅韵,《典籍里的中国》钩沉典籍里的精神之源……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让收藏在宫殿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丰富了历史文化滋养,点燃了人们蕴藏于心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渴望与热爱,激发了民族文化自信,增强了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

  在交流互鉴中促进文明共存,展现中华文明魅力。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发展史中,中国人民创造了璀璨夺目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人民政协专门协商机构传播和弘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理念,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势必有力促进与世界多元文明交流互鉴,让世界人民共享中华文明发展成果,共同绘就“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新画卷。

  探源中华文明,凝视中华民族的根和魂,也是找寻治国理政和协商民主的文化支撑,更好地阐释中华文明对于当下的精神底色、发展特质、时代内涵。以史鉴今,中华文明塑造了中国道路的文明根性,打破了“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的窠臼,为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提供了生生不息、愈挫愈奋的精神力量。

  (张连起,作者系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委员)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