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对科学的信仰和生命的热爱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坚持对科学的信仰和生命的热爱

来源:法治日报
2022-06-23 10:04

  原标题:坚持对科学的信仰和生命的热爱

  各位在北大的本学位的攻读过程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在疫情期间度过的,有几乎一半左右的课程是在线上完成的,疫情的变化、反复,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也正因为生活被巨大的不确定性所笼罩,未来的生活和社会,不仅需要你们出众的专业素养、技能和判断,更需要大家的良知、热忱和创造。法治、正义、公平等价值的实现,有赖于一套科学制度的持续运行。当突发事件甚至是悲剧降临时,和个人、家庭一样,制度受到的冲击会是巨大的,调整、变革的过程也必然是漫长而痛苦的,甚至难免犯错。作为一个法律人,大家当义不容辞地投入到对制度的观察、反思、改革和建构中。希望你们能深深地扎根于我们身处的社会中,与我们的国家一起在风雨中成长、繁荣、强大。

  你们终将踏出校园,日后会经历更多的风雨,甚至要面对比疫情更为突然和沉重的冲击。但我坚信,“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北大法学院毕业的学生,不会轻言放弃,定会在巨大的不确定性中始终保持对科学的追求和信仰、对生命的热爱和尊重。

  科学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总结,它指引人们正常有序地生活。作为一个正常人、理性的人,就应当听从科学的召唤,遵循科学的规律,包括学习、生活、工作乃至国家制度的建设和政策的确立。追求科学、信仰科学,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我们需要学习、掌握和运用科学知识。

  走出校门,大家就是“法律人”了。但法律人如果缺乏基本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就很容易沦为利益和口号所驱使的“工具人”“空心人”,失去自己人之为人的尊严,漠视身边的其他生命。阅读、线上课程、会议交流和观看科普纪录片,都是学习科学知识的便捷方式。我真诚地希望大家在毕业后,将碎片化的时间分配一些来充实科学知识。唯有通过对科学的研习,我们才能获得了解自己和世界的钥匙,习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面对艰难和意外,才不会陷入惊慌和焦虑不能自拔,方能张弛有度。

  爱因斯坦说过:“这世上,有两样东西是无限的:宇宙和人类的愚蠢。”不断积累的科学知识,能帮助我们区分事实与观点、原因与结果,从而更加明辨是非、识别善恶,对抗狂热与迷信,在或大或小的判断中作出明智的、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和未来趋势的决定。

  其实,对科学的追求和信仰的意义,我们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应该有所体会:科技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科学的决策对我们的日常生活、社会秩序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影响是何等之大。在被科技所包围、渗透和侍奉的环境中,作为有感知和良知的生命体,我们迫切需要培养对科技的敏感性,具备对其发展和影响的思考力和行动力。坚持对科学的探索和追求,恰是帮助我们训练和保持这种敏感性的有效途径。

  信息化、电子化的生活状态,已然成为现代人的一个重要面向。而对科学的共同追寻,能在我们与他人、与自然和整个世界之间,创造出一种奇特而沉甸甸的联结感。这一过程会自然而然地带来惊喜、震惊和赞叹,会天然地激发起我们与他人分享、切磋和共同探索的欲望,让我们看到并欣赏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神奇而又庄严的和谐之美。为了真正实现这样的愿景,崇尚科学,坚持对科学的信仰,是现代人之所以为人的应有之意。

  疫情的发生和防控疫情措施的采取,都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但是,经历就是一笔财富,它也引发了我们对相关问题的思考,促进了我们自身的成长;科学的发现与运用,在给我们带来生活方便的同时,也同样会给我们带来些许的困惑,可以说,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也充满不确定性。

  在不确定性中去寻求相对的确定性,有没有好的途径?我想,从根本上而言,就是要求我们对生命的尊重:热爱生命。

  其实,即使是没有疫情,没有相对严格的防控措施,大家活着也不容易:你们是社会的幸运儿,但回首自己的成长经历,多少都会有自己的所谓高光时刻和黯淡时期,无论是困难的克服还是成绩的取得,哪个不需要付出辛劳。人生就是如此,高潮低潮跌宕起伏,在成长的过程中,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坚持下、努力下,就迎来了新的曙光。

  我们热爱生命,就是相信生命是坚强的。以坚强的生命作为基石,无论是来自经济上的压力、情感上的挫折,还是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失败,我们都要勇敢去面对。不要过分的自责,我们需要接纳自己,与自己和解;不要过分苛求自己,给自己留出充足的时间去努力;允许自己犯错,知道圣人和伟人也有犯错的时候。宽待自己,才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和持久的韧性,去观察、学习和调试,确保判断的质量。唯此,在情况突变,无先例可循的情况下,我们仍然能踏上长远而坚实的道路。

  我们热爱生命,不仅仅热爱自己的生命,还包括热爱他人的生命。在未来,你们在保护、照顾好自己和家人的同时,对你身边的人伸出援助之手,以自己的方式尽力给他人以依托、支撑。让我们的生命之光照亮和温暖尽量多的人!“天地之性,人为贵。”竭力保护人之为人的尊严,是人类社会的共同使命。

  (文章为作者在北京大学法学院2022届毕业生欢送典礼上的致辞节选)

  (潘剑锋,北京大学法学院院长)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