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把握新机遇扛起新使命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南沙:把握新机遇扛起新使命

来源:南方日报
2022-06-28 09:10

  原标题:南沙:把握新机遇扛起新使命

  国务院日前印发《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下称《总体方案》),支持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广州南沙是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合作平台,《总体方案》必将对丰富“一国两制”实践、推动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对新发展阶段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对加快推进广州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深刻领会《总体方案》的重大意义,把握南沙的新定位、新使命、新担当、新机遇,对于推动各项支持政策的落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明确南沙在改革开放新征程中的新定位

  自2012年9月获批建设国家级新区以来,南沙营商环境不断优化,主要经济指标常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国际航运枢纽能级加快提升,战略功能使命不断强化,已形成国家新区、自贸试验区、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和承载门户枢纽功能的广州城市副中心“三区一中心”发展格局。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在“一国两制”原则下港澳正在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支持南沙打造成为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这一新定位为南沙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推进更高水平改革开放指明了路径方向。一方面是“重大战略性平台”,这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要求,即南沙要发挥好功能平台的优势,锐意改革、扩大开放和创新发展,建设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平台、成为制度型开放的压力测试区和打造国际科创中心的重要承载区,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另一方面要“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这明确了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的总体要求,即准确把握立足湾区这个发展基础,准确把握协同港澳这个核心要求,准确把握面向世界这个开放导向。明确南沙新定位的丰富内涵,对于发挥南沙的优势、激活功能平台活力、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加快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赋予南沙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的新使命

  南沙拥有区位条件、文化底蕴、产业基础、航运枢纽、功能平台等多重优势,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部署,《总体方案》提出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五个方面的重要任务,要求南沙在支持港澳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中有新担当,将南沙打造成为香港、澳门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重要载体和有力支撑。

  第一,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强化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创新科技合作机制,探索创新合作模式,共同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高水平建设南沙科学城,建设世界一流研究型大学、研究机构、前沿交叉研究平台,增强原始创新能力。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数字产业和科技兴海产业。创新人才政策体系,实施面向港澳人才的特殊支持措施,支持南沙实行更大力度的国际高端人才引进政策,推动国际化高端人才集聚。

  第二,创建青年创业就业合作平台。协同推进青年创新创业,进一步优化提升创业平台环境,拓展服务内容,营造优质创新创业生态圈。提升实习就业保障水平,支持港澳青年在南沙就业生活,创新开展粤港澳青少年人文交流活动。

  第三,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加强与香港专业服务机构合作,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增强国际航运物流枢纽功能,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航运服务资源跨境跨区域整合,携手共建大湾区航运联合交易中心,打造国际海事服务产业集聚区。加强国际经济合作,高质量实施《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标国际高水平自贸协定规则,加大压力测试力度。构筑粤港澳大湾区对接“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

  第四,打造规则衔接机制对接高地。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建设“数字政府”,健全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有序推进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按程序在南沙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提升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相互衔接水平,建立医疗机构“白名单”制度,推动将“白名单”内的南沙医疗机构纳入香港医疗费用异地结算单位。加强与港澳的交通衔接,加快建立南沙枢纽与香港的直接交通联系。

  第五,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加强城市规划建设领域合作,邀请港澳专家以合作或顾问形式参与建设管理。稳步推进粤港澳教育合作,在南沙划定专门区域,打造高等教育开放试验田、高水平高校集聚地、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新高地。引进港澳现代化管理模式的大型综合性公办医院。强化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在合作开展珠江口海域海洋环境综合治理、区域大气污染防治等方面建立健全环保协同联动机制。

  支持南沙实现高质量发展系列政策带来的新机遇

  围绕南沙的新定位新使命,《总体方案》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先行先试举措,为南沙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

  在科技创新产业发展方面,支持符合条件的香港私募基金参与在南沙的港资创新型科技企业融资;对南沙有关高新技术重点行业企业进一步延长亏损结转年限;对先行启动区鼓励类产业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并按程序制定优惠产业目录;对在南沙工作的港澳居民,免征其个人所得税税负超过港澳税负的部分等。这些政策措施有利于南沙吸引创新人才和科技产业集聚,夯实南沙的科研基础和高技术产业体系。

  在青年创业就业合作方面,支持符合条件的一站式创新创业平台按规定享受科技企业孵化器税收优惠政策;符合条件的港澳居民到南沙创业的,纳入当地创业补贴扶持范围,可同等享受创业担保贷款和贴息等当地扶持政策;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实施“大湾区青年就业计划”,为在南沙就业的香港大学生提供津贴等。丰富南沙人文环境内涵,打造富有人文气息的粤港澳青年融合社区。

  在共建高水平对外开放门户方面,提供信息共享、项目对接、标准兼容、检测认证、金融服务、争议解决等一站式“走出去”综合服务;依托广州南沙综合保税区,建立粤港澳大湾区大宗原料、消费品、食品、艺术品等商品供应链管理平台,建设工程塑料、粮食、红酒展示交易中心,设立期货交割仓;鼓励引导港澳商会协会在南沙设立代表处等。这些政策措施有助于南沙建设新型国际贸易中心,并支撑和促进广州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在深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方面,探索试行商事登记确认制,开展市场准入和监管体制机制改革试点;积极支持南沙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保险服务中心设立;推动粤港澳三地加强社会保障衔接;组织制定与国际接轨的医院评审认证标准,在南沙开展国际医院评审认证,便利国际保险偿付。这些政策措施对于南沙产业发展、对外开放和人居环境改善具有重要促进作用。

  在建立高质量城市发展标杆方面,引入高水平规划策划设计单位及专家团队参与南沙规划编制、设计研究;允许港澳企业在南沙独资或控股的开发建设项目采用港澳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支持依法合规引进境外一流教育资源到南沙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开展非急重病人跨境陆路转运服务,率先在南沙公立医院开展跨境转诊合作试点;协同推进陆源污染治理、海域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风险防范等。这些先行先试的政策措施有助于南沙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优质生活圈。

  作者:毛艳华 系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教授,区域开放与合作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宋环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3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