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 - 理论 - 中工网

中工娱乐

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

来源:光明网
2022-07-14 14:33

  原标题: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

  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考察期间指出,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清白做人、勤俭齐家、干净做事、廉洁从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良好家风。新时代,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稳步推进,广大党员干部的家风面貌焕然一新,有力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的上述要求,再次为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家风建设的深入实施指明了要求,党员干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把高质量涵养良好家风作为一项基本功,努力推动家风建设在巩固中提高。

  中华优秀传统家庭风尚是良好家风的源头活水。中国人历来抱有家国情怀,倡导尊老爱幼、妻贤夫安,力行母慈子孝、兄友弟恭,推崇耕读传家、勤俭持家,遵行知书达礼、遵纪守法,守望相助、和衷共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追求自由和自律统一、权利和责任统一,提倡“爱子,教之以义方”,人们耳熟能详的岳母刺字、诸葛亮诫子格言、颜氏家训、朱子家训等都是传统家风培育的优秀代表。有“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之誉的“三苏”,其父子接力形成的“读书正业、孝慈仁爱、非义不取、为政清廉”家风更是为人所称道,苏轼对此曾自信地说出了“昔我先君子,仁孝行于家”的豪言,也道出了“三苏”清廉为官的家风密码。蔚为大观的中华家风文化蕴含着先哲们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是党员干部家风建设的宝贵历史文化资源,需要不断从中吸取有益养分。

  传承红色家风是良好家风的血脉基因。中国共产党人历来重视家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律己治家实践中形成的家风,为共产党人涵养家风树立了典范。不同时期共产党人的先进代表,始终如一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为共产党人的家风注入了时代内涵,他们艰苦奋斗、严于律己、严以治家,龚全珍、甘祖昌、焦裕禄等就是他们中的模范典型。共产党人的家风彰显着共产党人的崇高品德和精神风范,包含着造福社会大众的精神品格,内含着一脉传承的红色基因。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良好家风的精神标识。家风是家庭的风气、风貌,是长久形成的家庭氛围,对家庭成员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其培育和践行只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才能落细、落小、落实,正因此,只有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家庭的德,成为家风的精神内核,才能真正成为国家的德、社会的德。“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家庭成员特别是下一代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华民族”。党员干部在思想意识、道德操守、行事风格等方面都有鲜明的党性修养,也易带进日常家庭生活,这是党员干部在家风培育中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优势。党员干部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掌握到的理论和丰富的经验引导家人追求真善美,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

  对党忠诚为民尽责是良好家风的首重品质。“天下至德,莫过于忠”。老一辈革命家家风最突出的品质就是对党绝对忠诚,忠诚是党员干部的立身之本,涵养忠诚品质需从家庭生活的点滴开始。党员干部对党忠诚,做事讲原则、守底线,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关键时刻豁得出、靠得住、顶得上,这些忠诚品质与尽心履行家庭责任和义务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党员干部要不断增强规矩意识,把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作为涵养优良家风的关键点,把教育引导亲属子女听党话、跟党走落实到日常言行中。党在不同时期涌现出的先进模范代表,他们不仅在事业上忠诚担当,在家庭生活中也是严以律己、表里如一,将忠诚修身和本分齐家落实到了言传身教中,为忠诚家风注入了时代内涵。

  推动社会文明进步是良好家风的价值旨归。 “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把家庭文明建设推向深入,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党员干部不光要注重营造小家庭的和谐幸福,生活中要以平常心对待周围的人,嘘寒问暖、扶危济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由近及远营造友善和谐的社会风尚。这就要求把为民情怀内嵌于家风,先公后私、公而忘私、先人后己,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践行集体主义价值理念,引导家庭成员确立向上的人生坐标。党员领导干部则要把规矩摆在最前面,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践行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明晓严管就是厚爱的道理,正己正家,教育督促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走正道,以良好家风筑基为民作风。

  当前,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要求我们不断深化党员干部家风建设,引导党员干部在涵养良好家风的文明实践中争先创优,助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汇聚向上力量。

  (王永祥,甘肃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兰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兰州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中心副主任)

责任编辑:王后

媒体矩阵


  • 中工网客户端

  • 中工网微信号

  • 中工网微博号

  • 中工网抖音号

中工网客户端

亿万职工的网上家园

马上体验

关于我们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4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