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评论

工媒聚焦

“借疫降薪”是一种赤裸裸的“薪资侵权”

廖卫芳
2020-05-14 11:13:14  来源:东方网

  疫情对经济运行冲击明显,部分劳动者在复工后面临降薪。降薪、调薪是疫情下部分企业求生的自救方法,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也是当下大部分企业和劳动者面对危机时共同作出的选择。也有部分劳动者担忧,有企业拿“疫情”当幌子违法降薪。面对疫情期间的薪资问题,员工期待更多“话语权”。(5月14日《工人日报》)

  据4月份移动互联网第三方数据机构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中国“新冠疫期”企业信心与降薪行为数据调查报告》显示,46.6%的受访者表示疫情期间薪资较前6个月平均月薪出现下降。可见,在一些企业里,“借疫降薪”现象还是较为普遍。

  眼下,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的持续好转,虽然各地企业纷纷复工复产,但由于受疫情的严重影响,一些企业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如经济复苏缓慢,员工工资发放困难等。在此背景下,一些企业和员工同舟共济,共克时艰,纷纷采取“自救”,彰显了企业和员工的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但笔者以为,少数企业擅自以“疫情”为由,“单方面”作出降薪、调薪举措,这不仅是缺乏人性化的一种体现,而且也是一种赤裸裸的“薪资侵权”行为。

  因此,笔者以为,要杜绝企业“借疫降薪”或“借疫调薪”的“薪资侵权”行为,还需“多方给力”。首先,监管要到位。劳动监察部门应积极承担起监管的主体责任,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指导并督促企业按时足月给员工发放工资,不得“借疫降薪”“借疫调薪”,切忌不闻不问,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次,执法要从严。公安、劳动监察等部门对“借疫降薪”或“借疫调薪”的行为,要采取“零容忍”的态度,要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从严查处,绝不姑息,绝不纵容,该罚款的要罚款,该列入“黑名单”的要列入“黑名单”,该追究法律责任的要追究法律责任,让这些违规企业或无良商家付出“沉重的代价”,倒逼其遵规守法,切实履行契约。其三,维权要跟上。员工要学会拿起法律武器,通过劳动监察部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切忌自认倒霉而“当哑巴”,或“吃哑巴亏”,任人“摆布”。

  当然,还需加强对企业的普法教育,让企业知晓“借疫降薪”或“借疫调薪”是一种违规违法行为,从而学会遵规守法,切实履行职责和义务,既做到按时发放工资,又做到“不降薪”“不调薪”,切忌把“疫情”当作降薪、调薪的一块“挡箭牌”。

  笔者相信,只要监管到位,从严执法,维权跟进,再辅以普法教育,就一定能有效遏制不法企业“借疫降薪”或“借疫调薪”的违法违规行为,从而切实维护广大员工的切身利益,让“借疫降薪”或“借疫调薪”的现象不再发生。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应对“招而不聘”的用工寒冬需做好“两个准备”

    “招而不聘”纸面上招工、“休眠式”生产熬冬、保守性储员、普遍降薪、裁员减负……据最新一期《瞭望》新闻周刊报道:记者在粤、闽、辽、豫、湘等多地调研发现,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各国失业率飙升,我国经济虽然已率先复苏,但由于深度嵌入全球产业链,多地企业仍面临生产困境,用工意愿和规模下降,求职难度加大。

  • 中工时评:签约何须仪式!

    这两天,《半月谈》的一篇题为《一个项目签3遍,复工复产像表演?》的批评报道,引起媒体广泛关注。

  • 中工时评:拒绝加班就必须赔偿用人单位损失?

    近日,江苏省扬州市邗江法院一个有关加班争议的司法裁决视频上了热搜,也成为劳动法学界关注的热点。

  • 中工时评:让优秀工人也可以走上领导岗位

    4月23日,四川宜宾市委组织部发布公告,面向优秀农民工公开选拔10名乡镇副科级领导干部,其中7个是副镇长,3个是副乡长,选拔对象为“返乡任村党组织书记的优秀农民工”,对学历、村干部任职时间、外出务工时间、户籍地都有较为严格的要求。

人物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