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热点聚焦-正文
考题“撞车”:亟需捆住事业单位招考命题权
叶倾辰
//www.workercn.cn2015-12-14来源: 光明网
分享到:更多

  辽宁省就业和人才服务局与辽宁省海城市近日对一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考题与一家教育培训学校考前提供的模拟题大面积雷同的事件进行了查处,出题责任人已停职调查,1700多名考生将重新考试。(12月13日新华社)

  出题者如果说因为偷懒,寻求现成的题目,那为何不把目光投向其他地区考试真题,而偏偏从一个考试机构的考前模拟题中大量选取题目?出题者违反常规的表现恰表面这不是一般的出题雷同事件,背后有着影响招考公平的深因。

  事业单位招考题目的问题,辽宁省海城市不是第一个。据中新网今年报道,“2015年楚雄州进行事业单位统一考试,《综合素质基础知识》科目考题与2014年普洱市事业单位考试真题雷同”,综合近年来的案例来看,相关方面对各地事业单位招考题目的把关并不严,事业单位招考缺少像国考、省考那样的严肃性。命题者往往也只是抽调了当地机关的一些公务人员。这实际上带来了命题的两重弊端,一重即是命题者产自本地方,如果监管不得力不可避免地会有某种影响。另一重即是命题的不专业,命题一把抄。

  考题“撞车”,亟需理顺事业单位招考。面对近年来的相关公考,我们可以发现,国考、省考并没有出现过与培训机构“模拟题大面积雷同”事件。这是因为,国考、省考命题机制更加科学,据《经济观察报》报道,“以国考行测为例,要通过征题、初筛、送审、会审、成卷这几个步骤,才能拼出两套完整的试题。”行测命题组成员现已多达几十人。由此而言,事业单位招考应该学习的是,如何统筹各地区的事业单位招考,打破地区隔阂,建立超越各地区的事业单位招考命题机制,比如辽宁省海城市的事业单位招考,可以征集该省其它城市的专家来一起命题,通过“征题、初筛、送审、会审、成卷”等流程,相互制约,捍卫命题公平。

  以考试选拔公共机关的从业者,是时代的进步。但命题权也是一种容易被窃用的权力,必须关进制度的牢笼。从辽宁省海城市“撞车”事件来看,出题责任人无疑负有很大的责任,但更重要的是,在出题责任人之上,相关负责分管此次考试的领导又负有怎样的责任?所谓的技术审核改为人工审核导致雷同题趟过审核关,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真相?对一个地区事业单位命题工作的随意,其实恰暴露出严重的工作作风问题,这不是一个工作疏忽所能解答,在严肃查处之外,更该以深刻反省的心态,检视这样的教训,从制度上真正重视事业单位的选拔与考试,筑牢招考公平的基石。(叶倾辰)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