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经济-正文
匡贤明:宏观调控进入新常态
//www.workercn.cn2014-07-21来源: 深圳特区报
分享到:更多

  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已经披露,从公布的数据看,重要的不是二季度经济增长实现7.5%的增长,而是宏观经济中呈现出来的一系列结构性的新趋势。包括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等,都呈现出新的特征。宏观经济结构的变化,使得宏观调控方式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正是如此,李克强总理在日前举行的经济形势专家座谈会上强调,在调控上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多依靠改革的办法,更多运用市场的力量,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

  这表明,我国新阶段的宏观调控,开始呈现出新的特征,进入到新常态。从发展趋势看,新阶段的宏观调控,可能会出现以下三个比较鲜明的特点:

  第一,更加注重结构性问题,而不仅是总量问题。宏观的定向调控,应当说是一个积极的创新。目前宏观经济整体上处于合理区间内,但也面临下行压力。在这种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实施“喷灌”、“滴灌”,就是希望在保持货币供给总体稳定的情况下,加大对特定对象的扶持力度。也就是说,在总量问题并不是很突出的情况下,把宏观调控的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结构性问题上。在结构性调控下,可以集中政策资源,对传统宏观调控下难以受益的中小企业予以定向扶持。

  第二,更加注重经济-社会政策的联动,而不仅是经济政策。提出以就业、收入为标准的宏观调控,意味着经济-社会政策的联动推进。由于中小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大多数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与就业、收入、民生直接相关,是经济政策与社会政策有效的融合点,因此,未来宏观调控的着力点,将更多地从大型企业向小微企业转变,更多地关注小微企业的现实需求。

  第三,更加注重中长期,而不仅是短期调控。这次李克强总理提出“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这表明宏观调控不仅要解决短期问题,而且要为解决中长期问题奠定重要基础。短期内可能有效、但将给中长期带来增长隐患的政策(如大面积放水),将被排除在外。而既有利于短期,又有利于长期的政策,则需要通过改革来得到保障。因此,可以预见,宏观调控与改革将结合得越来越密切,而不是“两张皮”。

  总的来看,中国宏观经济正进入到新常态,与之相适应,宏观调控也将呈现新常态。对此,不能再用旧的“体温计”来看经济,预判政策走向。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1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