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旅行陋习,拷问“熊家长”公德底线
卜新国
//www.workercn.cn2016-05-04来源: 红网
分享到:更多

  有网友爆料,4月30日郑州飞往北京的航班快降落时,一名小女孩嚷嚷要上厕所。女孩的奶奶直接脱下小女孩的裤子,然后女孩就蹲在座位下面开始哗啦啦的尿了,在地毯上留下一滩尿渍。(5月2日《成都晚报》)

  不文明大概已经成了中国游客的标签。而很多携带孩子的家长,也是让自己的不雅行为在孩子面前暴露无遗,并成为孩子直接效仿的“真人秀”教材。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期间,一些“熊孩子身后的熊家长”被晒到网络上:随意践踏花草,横穿马路,攀爬雕塑,随地吐痰便溺。而在日常生活中,当着孩子的面甚至带着孩子随意插队、随意闯红灯、随意破坏公共设施、随意大声喧闹等“随心所欲”的行为也是屡见不鲜。“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中国式“熊家长”尽其所能,其劣根性在“随意”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羊群效应”和“破窗效应”的威力也让这种现象迅速蔓延。

  1902年3月19日,近代教育家梁启超在其《论公德》中说:“我国民所最缺者,公德其一端也。”百余年之后,公民道德水平与物质文明发展并非亦步亦趋,公德底线的失守已经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种种乱象背后,是一些家长公德素养的缺失,以及对法纪规则的漠视,其根本在于个人主义作祟,片面追求狭隘的个人利益而无视他人利益和社会集体利益。“有朝一日龙得水,我要长江水倒流”,只因一个“我要”,便可以侵犯公共财产,霸占公共空间,践踏公共服务,破坏公共环境,浪费公共资源。

  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在于孩子,家长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所以,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或者有一个“问题家教方式”。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和反思家庭教育的现状,中国家长十宗“罪”、中国家庭教育“十大败笔”之类的文章也在坊间流传,“道德培养缺失,孩子没有道德底线”成为普遍的诟病。

  其实,孩子道德底线的缺乏,正是家长间接“培养”或直接“导演”出来的,要么忽视公德教育,要么充当反面典范,“不关注自身素质”而导致“家庭教育方向性错误”,进入了“5(5天学校教育)+2(2天家庭和社会教育)=0”的尴尬境地。

  因此,“讲公德,树新风”不仅势在必行,而且不能限于口头、流于形式。要建立健全道德规范和约束体系、道德评价和监管机制;要全面推进法治进程,坚持“德”“法”互融、“德”“法”相通、“德”“法”同行;要号召全社会遵守公德、维护公德、弘扬公德、传承公德,做有公德之人,建有公德之家,创有公德之城,兴有公德之国。这既是责任,也是使命;既利于当今,也利于千秋。只有无数个家长从改变自身做起,无数个家庭才有希望,我们的国家与民族才有希望。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