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中工评论

文体

一部电影怎么就抹黑了一座城市

万阕歌
2019-12-20 08:08:42  来源:检察日报

  电影《南方车站的聚会》正在热映,这部有点“文艺范”的犯罪悬疑类型影片,收获了票房、口碑齐飞的好成绩,但同时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比如有武汉网友认为,这部讲武汉话的电影抹黑了武汉,因为片中出现了偷车、暴力、“陪泳女”等不太正面的现象。

  针对这种“抹黑论”,导演刁亦男强调,片中没有任何地方标明故事发生地是“武汉”。有媒体则指出,该片不但抹黑不了武汉,还有助于提升武汉的“软实力”,甚至有可能为这座城市创造出文化地标来。

  由此来看,《南方车站的聚会》之所以引发争议,主要在于片中使用了方言,演员狂飙“武汉话”让武汉人对号入座了。这就给我们带来了思考:电影拍摄是不是应该多使用普通话,尽量避开方言?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首先,方言难懂,容易给观众带来听觉障碍,影响观影体验。电影是门音像艺术,离不开语言的表达,而片中人物讲方言,恰恰影响了语音功能的作用。想想看,观众一边要理解剧情,一边却要琢磨演员说的话是什么意思,费不费劲?就算银幕下方配有字幕,观众一边听台词一边看字幕,也很不方便,有时为了弄懂台词,不得不把注意力转移到字幕,势必会破坏观影节奏。就好比外国大片,如果不进行二度译制,而是原版上映,观众听不懂外语,仅凭打出来的中文字幕,能看懂全片吗?恐怕很难。

  其次,使用方言与主流不符,也不利于普通话的推广。方言电影终究是极少数,绝大部分影片是规规矩矩讲普通话的。可以说,这是一种惯例,也是一种规则。国务院早在1986年就下发《关于广播、电影、电视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若干规定》,其中一条:“电影、电视剧(地方戏曲片除外)要使用普通话,不要滥用方言。”从好多年前开始,就连重大革命和历史题材电影也改用普通话了,包括片中出现的领袖人物也不例外,比如《建国大业》等献礼片,观众便没再听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角色说方言。

  此外,好多影片并非一定要使用方言,也看不出使用方言对提升质量有啥帮助。一部影片的成功,靠的是主题、内容还有演员表演,而与角色说不说方言无关。通常情况下,方言适合喜剧片使用,比如《疯狂的石头》等,适当说些方言,确实增强了效果和“笑果”。而作为其他类型片,使用方言只能表示其与众不同,至于说有啥特殊效果,往往看不出。

  以《南方车站的聚会》这部影片为例,无论是故事背景,还是人物身份等,都不需要特定的地域属性,讲不讲方言以及讲哪里的方言无所谓,人为使用武汉话,岂不多此一举?还因此被指抹黑武汉,你说冤不冤?

  再者说了,使用方言也会给演员表演带来困难,影响他们的正常发挥。现如今,成熟的演员是不需要别人配音的,好多影片的拍摄还直接采用同期声,就因为他们的普通话水平及表达能力已经炉火纯青了。使用方言拍摄的话,演员一旦不会讲方言或讲不好方言,便会出现“跳戏”的情况,甚至影响整体拍摄及效果。

  据说《南方车站的聚会》剧组曾专门组织胡歌等主要演员深入武汉各地学习武汉话,演员们为此下了不少硬功夫,学了好长一段时间。尤其是作为男主演的胡歌,本是上海人,上海话和武汉话截然不同,在这两种差距很大的方言之间转换,难度可想而知。如此难为演员,且又看不出有啥特别效果,不知究竟图啥?

  我们的电影制作者们还是应该多用普通话,尽量避开方言,不要为了追求所谓的“真实”而人为制造语言障碍或惹出是非,不值得!

编辑:张苇柠

漫画评论

中工时评

  • 中工时评:“被结婚”之类现象不但有解,而且必须有解

    这两天,贵州一位代女士因为多年前身份证丢失而“被结婚”的新闻,引起舆论广泛关注。舆论关注的焦点在于,面对代女士被他人冒用身份证件、伪造户口资料进行结婚登记的事实,河北省的民政部门竟然表示“无法撤销”。

  • 中工时评:网络公益筹款平台莫成商业工具

    一家免费大病筹款平台最近被曝光,其存在工作人员诱导病患瞒报信息进行筹款、根据筹款数量领取业务提成、套用固有模板博取公众同情等问题,引起舆论关注。据新华社报道,存在此类问题的公益众筹平台不只这一家,除了线下地推之外,有的平台对筹款申请和资金监管不严,善款筹措过程中产生的资金池利息去向也不透明。

  • 中工时评:让令人揪心的安全事故少点,再少点

    经过多年倾力治理,我国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多发频发的势头已得到有效遏制。但临近年关,发生在各地的一些事故仍令人揪心。

  • 中工时评:莫让综合素质评价变成“考父母”

    12月9日,针对社会舆论对于深圳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表现评价体系的质疑,深圳市教育局召开专题会议,表示将尽快完善该体系。

人物

  • 失误,还是失格

    就砸挂本身,也是有约定俗成的规矩和禁忌的。一般看来,相声界对砸挂的禁忌约定是遵从并受制于社会公序良俗的。尤其体现在谨防失尊伤雅,维护人伦德性方面。而张云雷,恰恰就是在拿人砸挂时逾越底线,猥琐之语脱口而出,从而激起公愤。

  • 厄齐尔的表现很像狂热“圣战者”

    德国籍土耳其裔球星厄齐尔日前在推特上发表攻击中国新疆政策的极其恶毒的言论,在中国互联网上引起强烈愤慨。央视体育频道周一凌晨取消了厄齐尔目前效力的英超阿森纳队的一场比赛直播,此前百度上厄齐尔吧的粉丝们也自主将该贴吧关闭。

  • 士兵变身“网红”告诉我们什么

    关于“网红”,人们的态度不一,或褒或贬,或趋之若鹜,亦或漠然视之;成为“网红”,途径也多种多样,有的刻意为之,有的无心插柳,有的主动炒作,也有的被动走红……不过,无论是哪种情况,“网红”总有一个基本特征,那就是“红”。

  • 像袁隆平那样,生活简单而梦想高贵

    近日,袁隆平院士的“私人”理发店被曝光。这家理发店看起来很不起眼,店内十分简朴,仅有一把理发椅。但这家路边小店却得到了袁老的认可,从2003年起16年来他都在这里理发。理发只要20元够了,每每理完发,袁老总是硬塞给老板100元钱。

一周看点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