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编外谈-正文
高校神菜何去何从
//www.workercn.cn2016-03-10来源: 北京晨报
分享到:更多

  ●评判

  让市场的“舌尖”定去留

  近年来高校创新出来的一些“神菜”,虽然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人没有品尝过这些菜,但仅从食材的搭配上来看,确实给人一种属于“黑暗料理”的感觉,让人觉得这些“神菜”不可思议,没有办法吃下去,与美味佳肴更是搭不上边。但是,高校“神菜”究竟是笔者眼中的“黑暗料理”,还是一些人嘴里的美味佳肴,这其实根本不必劳烦我们这些基本上不去高校食堂吃饭的外人操心,在高校食堂就餐的大学生自己会用嘴给出一个标准答案。高校“神菜”到底好不好吃,只有吃过才知道,没吃就给出“黑暗料理”的结论没道理。

  在高校食堂就餐的主要是在校大学生,品尝高校“神菜”的也是在校大学生。如果绝大多数大学生觉得高校食堂推出的“神菜”不好吃,是难以下咽的“黑暗料理”,自然是尝试过一顿新鲜之后不再吃下顿。那么纵然有少数大学生觉得高校“神菜”还挺好吃,愿意、想多吃几顿,但改变不了高校“神菜”没有市场的现状。当大学生基本不爱吃“神菜”,吃饭时不选购“神菜”,高校食堂自然而然就不再继续供应“神菜”,高校食堂不可能长期烹制没有学生吃、没有学生买的饭菜,高校食堂不可能做赔本买卖,这是基本常识。相反,即便广大键盘侠看着高校“神菜”像“黑暗料理”,觉得不好吃,但只要广大大学生觉得“神菜”好吃,爱吃,合乎大学生的口味,经常或者不时地点“神菜”吃,那么高校“神菜”就有市场,高校食堂就不会断了“神菜”的供应,不必在意网友的看法。所以,高校食堂推出的“神菜”,味道如何,大学生的嘴会给出准确答案。(张立美)

  ●提醒

  无论多“神”也得健康

  “神菜”的最大特色在于“神”,食材的组合搭配估计连美食专家都想不到。瞧瞧,这“西芹炒草莓”、“葡萄炒西红柿”,还有以前就出现过的“桃子烧豆腐”。这些风马牛不相及的食材愣是“拉郎配”般地硬凑合在一起。这些独具创新的菜,有人爱,有人不喜欢,这也没办法,正所谓“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对于喜欢尝试新鲜的学生来说,这些“创新菜”正符合味口,本着“尝鲜”的想法,有些菜不到20分钟就被买光了。不过,别以为,这些菜就受同学们的欢迎,要看新鲜劲过后,这些菜位前如果仍然排起长龙,那才能说明,创新是成功的。

  食堂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是值得肯定的。因为,高校食堂依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保证大部分学生的饮食健康。现在又是市场经济,如果,菜的味道不好,也会丢失客源。创新总比故步自封要好。

  但是,如何“创新”才是最大的问题?创新不是为吸引眼球,变着法子研究菜式,不是什么乱搭配食材的做法。创新要从食材的安全、营养角度出发,本着学生健康着想,多制作出一些色香味俱全的正常菜,并非要惹人眼球的所谓“萌菜”、“神菜”。食物之间也有相克之说,所以,在制作时要特别注意,否则,出现安全健康问题,那就得不偿失了。

  高校“神菜”创新,不能脱离健康轨道,也不可过分一味图“怪”。在食材的购买、选用上进行质量把关,多花点心思在烹饪手法、味道、特色上下工夫。只有这样,食堂菜才能回到正轨,才能重新赢得学生们的认可,食堂菜才能真正迎来春天。(张帮俊)

  ●三言两语

  中国第九大菜系,膜拜!

  ——吴克伟

  学校食堂菜品拥有一定的创新空间,更容易生产出一些“闻所未闻”的“神菜”,这没什么不好啊!

  ——赵志同

  创新一定要把握好度,必须保证营养健康,别为了创新而忽略了营养。

  ——邹军

  现实逼迫着学校菜改革创新,应该给予探索空间。

  ——于麒麟

  我们学校食堂饭菜的口味实在是不敢恭维,期待创新。

  ——马昭

  靠噱头不会长久,还是要在传统菜品上下工夫。

  ——胡文杰

  我们同学都觉得挺好吃,也不贵。

  ——张文燕

  还是传统菜口味好。

  ——何强

1 2 共2页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