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伟大光辉-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幻灯片

让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出伟大光辉

杨茂林 杨建军
2018-09-18 08:48:31  来源:光明日报

  在山西省武乡县,第八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开幕式上的演出。武乡位于太行山西麓,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司令部、中共中央北方局等机关在这里长期驻扎。本报记者 李建斌摄/光明图片

  2018年9月6日,众多游客在河北省邯郸市峰峰矿区义井镇山底村抗日地道战遗址游览,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本报记者 郭俊锋摄/光明图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永远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动力。山西作为全国敌后抗战的战略支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主战场,遭受苦难之深重、进行斗争之顽强、作出贡献之巨大、产生事迹之感人,是中国抗战史上一座光耀千秋的历史丰碑,其精神已成为中国抗战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更须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力量,更须让抗战精神焕发出新的伟大光辉。

  1.在山西抗战中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情怀,是一次彻底的民族觉醒,凝聚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抗日战争是一场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的大决战,承担着救国家于危难、救民族于危亡、救人民于水火的重大历史使命,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伟大斗争。在这场大决战中,全体中华儿女表现出强烈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而山西人民以彻底的民族觉醒意识和实际行动,生动实践着这种爱国情怀。全面抗战爆发后,山西人民舍小我为中华民族之大我,自觉投身于保卫中华民族的抗战洪流中,整个抗战期间,有70多万青壮年踊跃参加八路军和新四军,被称为“八路军的故乡、子弟兵的摇篮”,参战支前打游击的民兵自卫队更达数百万人之多。抗战时期山西全省总人口为1147万人,为抗战伤亡达276.18万人,山西人民以每四个人就伤亡一个人的代价,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在山西抗战中,中国共产党作为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把人民群众紧密团结在一起,形成山西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并肩作战,农救会、工救会、青救会、妇救会、儿童团人人上阵的生动局面;在山西抗战中,中国共产党以博大胸襟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组织成立了“牺盟会”“战动总会”,推动组建了山西新军,结成了由不同政党、不同军队、不同团体联合起来的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把山西摆到了推动中国革命和推动抗日战争战略基地的重要地位,山西人民以自己的付出和牺牲让世人看到了一个民族觉醒后那种伟大爱国热情所产生的磅礴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爱国主义精神最坚定的弘扬者和实践者,始终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山西在抗战中之所以能够实现空前的觉醒、空前的团结,最主要的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承担着庄严的历史使命,具有特别能担当、特别能牺牲的精神。在战争时期是如此,在和平时期也是如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像在抗战中那样,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体现于担当行动中。为此,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有勇于担当的气魄,自觉摒弃守成心理、做太平官心理,以奋发有为的姿态,积极进取的作为,谋划工作,开拓工作新局面;要有甘于担当的情怀,始终坚持大公无私的公仆本色,正确看待个人得失,努力开阔工作视野和工作境界,以做好工作为乐,以取得成就为荣,以服务人民为志;要有善于担当的作为,不断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能力,以善谋事、会干事和干好事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以提升自己和开拓工作的事业格局把事情办好、把人做好。

  2.在山西抗战中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气节,是一种永续的民族精神,凝聚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动力

  毛泽东同志精辟地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是一场空前的民族大劫难,面对这场深重的民族灾难,中华民族的精神得到了最为淋漓尽致的表现,展示出的乃是一种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在山西抗战中表现出的强烈的民族气节,就生动地诠释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大批共产党员、成千上万的抗日进步人士、爱国青年,冒着生命危险,冲破重重障碍,涌向山西,投身抗战,凝聚起的是整个中华民族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与侵略者誓死斗争的民族气节;“七七”事变后,太原成成中学广大师生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投笔从戎,组成六百人的“师生抗日游击队”,转战晋西北,血沃大青山,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有50多名师生血洒塞外,这些中华英雄用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个民族不怕牺牲、敢于斗争的正气之歌。

  习近平总书记生动地对我们、对世界说,拿破仑说过,中国是一头沉睡的狮子,当这头睡狮醒来时,世界都会为之发抖。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但这是一只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回首山西抗战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奋战和牺牲在山西这片热土上的中华儿女,与我们怀揣着同样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仍然需要我们一如既往地秉持抗战激发出的那种民族气节,那种为了我们这个民族甘于奉献、敢于斗争、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精神,那种流淌在一个民族血液里的浩然正气,牢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固树立“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的事业格局,把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正在做的事情,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紧密联系在一体,自觉地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以成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之一员为荣,切实为中华民族巍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自己的贡献。

  3.在山西抗战中表现出的凛然的英雄气概,是一种无畏的革命力量,凝聚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

  抗日战争是一场比拼韧性的民族战争。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这篇光辉文献中揭示了抗日战争的根本规律,指明抗日战争是持久战。面对这场持久战,中华儿女以其韧性坚守持续斗争,再一次诠释出中华民族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山西作为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更是把亘古就有的这种英雄气概在抗战中升华为一种特别的韧性坚守的斗争精神。充分发挥党、政、军、民的整体力量,克服日军持续疯狂的“扫荡”、步步紧逼的“蚕食”进攻,展示出的是一种有系统组织的韧性斗争;山西老百姓在自己生活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尽最大努力供应为战争需要的粮食和各种军需物资、踊跃支前,展示出的是一种同仇敌忾的韧性斗争;拖儿带女,背井离乡,衣食无着,居无定所,一息尚存,就不会放弃努力活下去的希望,展示出的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韧性斗争;青壮年自觉组成民兵、自卫队保障后方,老人碾米磨面,妇女赶制军鞋,儿童站岗放哨,展示出的是一种军民鱼水情的韧性斗争;面对敌人,坚持斗争,毫不畏惧,抗争到底,直至拼尽最后一点力,流尽最后一滴血,展示出的是一种斗士的韧性斗争。正是这种韧性坚守,锤炼出一个人、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凛然的英雄气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为此,全党上下仍然需要抗战中的那种韧性坚守,以无畏的革命精神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一个又一个困难,像毛泽东同志所强调的那样,“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既要有付出更为艰巨艰苦努力的思想准备,又要有脚踏实地、行稳致远的行动落实;既要防止和杜绝“政绩工程”“面子工程”,做好打基础、利长远的工作,又要以攻坚克难、坚持革命到底的韧性走好每一步,最终以民族的韧性、国家的韧性,成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千秋大业。

  4.在山西抗战中表现出的坚定的必胜信念,是一种强大的革命精神,凝聚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壮美理想

  抗日战争是一场经受理想信念考验的伟大战争。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将这场异常艰难的战争进行到底,并取得最终胜利,靠的就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在山西抗战中,更是以无数志士和人民群众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成就了中国抗战史上坚守信念、矢志不移的历史辉煌。从壮烈殉国的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发出的“为了民族国家的利益,我们要与华北人民同甘苦,共生死”的呐喊中,从率领独立支队骑兵驰骋太行、血洒雁北的归国华侨、抗日女英雄李林立下的“甘愿征战血染衣,不平倭寇誓不休”的誓言中,从不幸落入敌手光荣牺牲的张友清面对严刑拷打、威胁利诱表现出的坚贞不屈的意志中,从反“扫荡”中英勇牺牲的《新华日报》(华北版)社长兼总编辑何云已处绝境时对身边同志“不要把子弹打光了,留下最后的两颗,一颗打我,一颗打你自己”的叮咛中,我们看到的都是一座座信仰坚定、信念不移的伟大丰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在抗战中,面对空前的民族苦难,山西人民没有失去信心、丧失斗志,而是始终充满对未来的憧憬,没有理想信念的支撑,这一切有可能发生吗?作家卞之琳在《晋东南麦色青青》中写道:“我们在一片仓黄的冬野里看见那青青的一行行,就仿佛在一个否极的旧世界里看到了希望本身”,“现在还是冬天,更大的冰雪多风还要来,可是麦苗一定会愈锻炼愈有劲,不但如此,它们一定还会从冰雪的本身吸取使它们滋长所必需的水分。”这不正是山西人民那种必胜信念的真实写照吗?信念是一种强大的革命力量,它能使一个人在最困难、最无助的时候挺住,挺到最终成功的那一刻,更能使一个民族在苦难中实现辉煌。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项必须进行的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取得这项斗争的胜利,需要具备应对挑战、抵御风险、克服困难、化解矛盾的真本事硬本领,练就这些本事和本领,需要依靠信念防洪固体、筑实路基,否则就有可能发生溃体滑坡,我们所从事的事业就会输在最后一公里。为此,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都要自觉地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像抗日英雄那样,补足精神上的钙、练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在任何时候抵御各种诱惑,永远以昂扬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投身工作、努力奋斗,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才会无往而不胜。

  (作者:杨茂林,系山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建军,系山西省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就业总量持续增长 就业结构调整优化

    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之十四就业是民生之本、安国之策。改革开放40年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改革开放以来,党和政府始终把就业工作摆在优先位置,想方设法满足劳动者的就业需求,提升了就业总量,保持了就业形势的长期稳定。

  •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意义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深刻阐释了商品经济的本质和运行规律,赋予了活劳动在价值创造中的决定作用,并由此奠定了剩余价值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劳动价值论要求各种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遵循价值规律的客观要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 先进制造业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柱

    经济体系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包含产业结构、财税体制、货币金融体制、企业制度,等等。其中,产业结构与产业体系是核心。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人类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规律使然,是新工业革命背景下的必然选择。

  • 宣传思想工作要捧着一颗心发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我们必须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既解决实际问题又解决思想问题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首先需要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营造一个昂扬奋进的精神环境,这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价值所在

访谈

文献

  • 抗日名将的挚爱与赤诚

    “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生入死,功垂祖国;打日寇、打汉奸,千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这是1945年2月8日中共中央委员会为新四军第四师师长彭雪枫战死沙场所作的挽词。彭雪枫很早参加革命,在红军时期,先后追随毛泽东同志参加五次反围剿、四渡赤水等著名战役。抗战爆发后,彭雪枫任八路军总部参谋处处长兼驻晋办事处主任。

  • 文献构筑信史 数据引领未来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前夕,“抗日战争与近代中日关系文献数据平台”上线发布会9月2日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举行。让历史说话,用史实发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抗战研究要深入,就要更多通过档案、资料、事实、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来说话。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