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滚动-正文
安倍经济学成强弩之末
//www.workercn.cn2014-03-31来源:文汇报
分享到:更多

  

  陈子雷

  安倍上台以来积极实施所谓的“安倍经济学”,尝试挽回日本经济长期以来的颓势。一年多以来,安倍经济学“高开低走”,经济增长率一路下滑,特别是去年第四季度实际GDP增幅仅为0.3%,远低于市场预期。但在股市,日经指数却一路“高歌猛进”,全年猛涨65%,成为海内外游资的“百家乐”场所,安倍“经济”也随之变为安倍“泡沫”。在今年4月消费增税的背景下,安倍经济学似乎已成强弩之末。

  开动“印钞机”想摆脱通缩,却致日元贬值让邻国不满

  回顾一年前刚上台时,安倍声称安倍经济学的首要目的是摆脱日本延续15年之久的通缩格局。为此,日本央行在去年4月出台了所谓的“黑田缓和”政策,宣布在2年里将基础货币从138万亿增加到270万亿日元。为获得各国理解,在去年的G20央行行长和财长会议上,日本财长和央行总裁也声称安倍经济学的首要目的并非贬值日元、挑起“货币大战”,而在于扭转国内长期通缩的格局,并获得了各国的一定理解。但事实上,我们看到“黑田缓和”案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日本的通缩问题。一年下来,日本全年消费物价指数仅上涨0.7%,远未形成其所谓的通胀格局。相反,日元却大幅贬值了23%。可以说,“黑田缓和”既没有增加流动性,也没有刺激实体经济的复苏,而市场预期却造就了日元贬值。因此,对日本央行来说,在缺乏日元贬值预期诱因的情况下,今年营造通胀的任务将会越发“任重而道远”。

  另外,从去年影响日本物价上升的因素来看,电费和汽油等商品零售价格的上升是主要原因。而这两种商品价格上升的主要原因恰恰是日元贬值导致进口价格上升引起。由此判断,2013年日本物价的上升主要由输入型通胀所引起。

  总而言之,在过去的一年里安倍经济学可以说是通胀不足、贬值有余,并没能实现去年在G20会议上的承诺。相反,日元大幅贬值对韩国等国的进出口贸易带来了一定的影响。2014年,为了继续实现2%的通胀目标,日本央行将消费物价指数的上升率定为1.3%。据此判断,今年日本不但将继续奉行量化宽松,而且还有可能加大剂量。但问题是,按照去年的政策逻辑,今年日本如要实现1.3%物价上升率的目标,似乎必须要更加大幅贬值日元。但是,以目前世界经济形势来看,日元要继续大幅贬值的空间非常有限。因此,如果要进一步推高物价的话,只能依靠增加企业员工工资收入,提高人们对通胀的预期才能实现。这也是最近安倍频繁约见日本企业大佬,要求企业给员工涨薪的原因。

  号召企业加薪欲一箭双雕,却可能让投资者失去信心

  由于物价微涨0.7%,日本从业人员的实际薪酬下降了约1%。也就是说,自去年安倍经济学实施以来,日本工薪阶层的生活水平有所下降。与此同时,股市上扬增加了富裕阶层的收入,使贫富差距不断拉大。以此为背景,去年日本的就业状况开始有所好转,失业率下降了0.3%。有趣的是,一边是实际工资水平的下降,一边却是就业状况的好转。这看似与工资水平和就业水平同步上升的经济规律相反,其实不然,在这背后隐藏着另一个社会现象,即日本企业非正式员工的比例在不断增加。

  为了应对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日本自民党从小泉内阁执政时期开始就对企业用工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导致近年日本企业非正式员工的比例大幅上升。目前,日本每3个企业员工中就有一个是非正式员工,而女性的比例则接近50%。可以说,非正式员工比例的增加虽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日本少子老龄化和产业空心化的窘境,但是其背后也折射出日本贫富差距正在日益扩大的事实。最近民意调查已经表明,安倍经济学实施一年以来,多数日本民众并没有感受到生活状况有任何改观。因此,对安倍来说,呼吁涨薪既可以刺激一下内需,拉动物价上升,又可以得到民众支持,提升支持率,可谓是“一箭双雕”。但是这条路却并不顺畅。

  从目前日本的经济形势判断,今年安倍对企业的“涨薪公关”将存在两个不确定性。第一,即使经团联中部分大企业迫于政治压力答应给员工涨薪,也并不代表所有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都能够响应安倍的这一号召。加薪与否应该是市场行为,应该由企业根据收益和用工状况自行决定。同时,即使加薪也并不能够保证处于弱势的非正式员工也可以享受这一待遇。因此,上调基本工资似乎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而上调最低工资才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我们看到,为了使企业能够加薪,日本政府在去年底的经济刺激方案中对企业增加了1600亿日元的减税项目,以激励企业增加工资支出。但是,无论从资金规模还是从实施方法上看,对企业来说只是杯水车薪,难以取得实质性效果。

  第二,由于2014年日元大幅贬值空间有限,企业资产升值前景也不容乐观。同时,受贸易收支逆差和国内消费增税影响,今年日本企业在提升收益方面或将难以有所作为。在企业收益难以增长的前提下,加薪将提高企业劳动力成本,进一步压缩企业利润空间,并影响市场投资者和企业经营者对企业设备投资和收益预期的信心。因此,今年通过加薪来制造通胀,将不可避免地对日本股市和企业设备投资产生负面影响。

  动用“财政买单”提振经济,却寅吃卯粮债台高筑

  目前,日本政府发行国债的93%左右由其国内机构投资者持有。而日本经常账目的盈余也为政府兜售国债提供了可靠的资金来源。从本质上说,目前日本政府的债务问题只是政府部门对国内企业和个人的借款,而经常账目的盈余则意味着日本对外并没有借款。问题是,如果日本的经常账目出现逆差,意味着日本将不得不向海外兜售国债,这将会对其一向稳定的国债市场造成很大冲击。我们看到,“3·11”震灾后随着日本贸易逆差的不断扩大,其顺差已经连续3年呈减少态势。2013年日本顺差为3.3万亿,比2012年减少了31.5%,创下1985年以来可比的新低。3.3万亿的顺差主要产生于2013年上半年,而日元贬值恰好是产生顺差的主要因素。而下半年随着日元贬值空间的减少,出现了约70亿日元的逆差。由此推断,随着日元贬值空间的减少,经常账目能否保持盈余将引人关注。如果日本的经常账目陷入逆差的泥潭,极有可能引发其国债市场动荡。

  另外,去年安倍两次增加预算支出,动用15.8万亿来“财政买单”提振经济,其结果却使债务总额又增加了约9万亿日元。如此寅吃卯粮,日本的财政悬崖或将提前到来。

  增税成最后“救命稻草”,却可能危及安倍政治生命

  在此情形下,个人消费成为唯一能够拉动经济复苏的“救命稻草”。我们看到,去年依靠股市上扬产生的资产效应,日本的个人消费确实对拉动经济复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可以说,自1985年广场协议起,日本似乎在历经29年以后才开始真正转型成为一个“消费大国”,个人消费开始取代出口和投资,成为拉动经济的“中流砥柱”。可惜好景不长,依靠股市泡沫成就的消费增长终究难以为继。4月消费增税的实施,将对正在不断好转的个人消费产生直接冲击。而消费的低迷又将进一步增加货币政策的调控难度,使今年的通胀目标难以实现。同时,也将削弱财政政策产生的短期政策效果。但如果放弃税率上调的话,日本则将面临财政悬崖,财政运作难以为继。

  综上所述,以目前日本的经济形势来看,本月的消费增税必将拖累个人消费,而贸易逆差格局在短期内也将难以得到扭转。如果企业投资继续萎靡不振的话,那么日本的“三驾马车”将失去对经济的牵引力,安倍经济学或终成强弩之末。

  非但如此,按照消费增税法案规定,今年下半年安倍还要依据今年日本经济的走势,就明年10月是否继续实施增税做出一个明确的了断。如不能履行公约如期宣布增税的话,则大有可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轻则引起内阁支持率下跌,重则殃及其政治生命。

  自去年4月以来,日本量化宽松政策的“话筒效应”正在不断减弱。可以说,即使加大“量化宽松”的剂量,不但不能够解决日本经济的结构之“痛”,市场信心也难以提振,消费者和企业对未来的预期也难以改变。相反,过度的“量化宽松”犹如“吸食毒品”,将使安倍欲罢不能。尽管如此,如果不能在短期内使日本经济“回光返照”,安倍将难以做出明年继续上调消费税率的决策。而如果不能够按照法案所规定的路线图来继续实施消费增税的话,那么日本不但马上面临财政悬崖的风险,而且安倍内阁自身的支持率也将受到很大影响。

  (作者系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东亚经济研究中心、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