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滚动-正文
美俄博弈之下乌克兰将走向何方
马建光 许 凯//www.workercn.cn2014-05-06来源:科技日报
分享到:更多

  

  连日来,乌克兰军队在东部城市斯拉维扬斯克展开针对亲俄武装的特别行动。应俄罗斯的要求,安理会召开了紧急会议。俄罗斯在会上警告,如果乌克兰当局不停止对本国民众的“犯罪行为”,将会面临“灾难性的后果”。美国则警告俄罗斯不得以“维和部队”为理由向乌克兰用兵,威胁更多制裁俄罗斯的措施将会出台。那么乌克兰危机未来走向将会怎样?请看国防科技大学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专家为您解读——

  乌克兰东部局势不断恶化,示威者占领了多个东部城市的重要机构。4月17日,美俄欧乌四方在日内瓦同意采取措施缓和乌克兰局势,但示威者并未退出被占领的机构,乌军恢复展开军事行动。

  那么,针对乌当局采取的高压政策,强调不能坐视俄裔居民受到侵犯的俄罗斯,下一步将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被普京称作“逾越底线、歇斯底里”的西方国家,面对外交战场的丢分失利、国内民调的徘徊低迷、经济制裁的尴尬无力,是否会采取更加激烈的应对措施?

  预测一: 俄不会入侵乌克兰东部,也不会公开支持其独立建国

  虽然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后不久,俄国防部立即宣布在南部军区进行军事演习,并接管了克里米亚的一些重要设施。然而需要指出的是,俄罗斯总统普京虽从上院获得了动武的权利,但迄今为止,其武装力量并没有进入克里米亚,更没有进入乌东部各州。当然,无论是演习还是上院表决,其意图和针对性十分明显,正如中国古话所说,“项庄舞剑,意在沛公”。

  俄乌之间无论是从历史上还是情感上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乌克兰首都基辅是俄罗斯的三大古都之一,也是俄罗斯的民族起源地。换句话说现在的基辅即是俄罗斯的发源地,因此无论是在民族、宗教、文化、历史的认同方面,俄乌千百年来不可分舍,兄弟同室操戈的可能性不大。

  将乌克兰彻底分裂更是西方各国无法接受的事实。针对乌克兰东部三州的独立呼声,白宫首先表达了对俄入侵乌克兰东部的担忧,国家安全局也迅速发声,指责俄罗斯在事件背后的运作,北约更是在俄乌边境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卫星侦察。进一步讲,乌克兰东部毕竟不是俄军常驻并且可以囊中取物的克里米亚,随着暴力的升级,俄想要武装拿下东部三州,难度之大无异于火中取栗。此外,面对来自西方的巨大压力,俄罗斯自忖并不具备与西方全面对抗的实力。继成功将独立入盟之火烧至乌本土后,克里米亚的归属问题也得以进一步坐实,乌国内乱局为俄争取乌克兰联邦化、中立化,增添了额外的筹码,扩宽了腾挪的空间。

  预测二:俄美因乌克兰斗而不破,军事对抗上不可能

  从美国的角度看,美俄武装冲突既不是其策动乌克兰危机的题中应有之义,更不符合其进行战略转向的长远利益。从最近几次的交锋中我们看到,美国及其西方盟友实际上可打的牌并不多。

  外交战场上,如果说3月15日安理会表决中俄罗斯的否决票并不能让美国忧虑,那么3月27日联合国大会决议则让美国深深感到,国际舆论的风向已不再唯其美国马首是瞻。除了追随西方的100个国家赞成外,在所有193个国家中,另有11票反对,58票弃权,24国没有参加投票。众所周知,联合国外交中弃权不参与也是一种态度,金砖国家弃之不理,更有美国盟友以色列、伊拉克、阿富汗投票弃权。

  军事斗争上,俄坐拥三位一体的核威慑力量,也是公认的世界第二大强国。乌克兰危机后,俄高层集体表态,表示不惜动用武力维护俄裔居民权益。俄军事专家卡拉加夫更是赤裸裸地威胁,“目前,俄拥有摧毁美国本土几十次的能力”。这也正是俄罗斯除地缘优势外,在美俄斗争的天平上最为倚重的一枚砝码。

  在与美国制裁紧密相关的经济方面上,西方也不能讨到什么好处。首先,俄罗斯经济自成体系,对外依赖较少,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能够做到所有资源自给自足的国家。其次,想要形成合力的西方国家自身经济就存在着极大的隐患。自乌克兰危机发生后,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正在迅速加剧,西方经济难除风险,新型经济体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力不从心。在如此背景下,俄罗斯的处境和未来就显得不太凶险。继成为中国战略合作伙伴后,俄强化了其在能源领域的地位。尽管目前的地缘政治存在不确定性,但俄罗斯仍是欧亚贸易关系里的重要角色,也是欧亚国家的主要能源供应商。再次,在过去的10年里,俄罗斯和欧盟的贸易额从每年900亿欧元,上升到4000亿欧元,强行推行大规模制裁只会使欧洲盟友本以疲乏的经济雪上加霜。

  而对于俄罗斯,一场战争的代价可能不仅仅是将近年来由于经济回升而积蓄的一点实力消耗殆尽,更有可能迫使俄罗斯因为克里米亚的“回归”而背上新的、沉重的经济包袱。普京清醒地认识到,俄既不是当年力可扛鼎的苏联,也不再有如北约那般可以倚靠的华约,想要和西方进行大规模较量难免有些力不从心。况且,俄罗斯社会的稳定绝非可控的,这点从普京2012年再次当选的艰辛可见一斑。俄民众这些年虽然尝到了油价攀升带动经济复苏的甜头,但也逐渐习惯了与西方自由交流的宽松,克里米亚危机虽可以一时激起民族主义的高涨,但现代社会的民族主义有着相当的脆弱性。如果俄当前奉行的强硬外交最终导致民众生活水平的下降,那么俄政府也将成为“孤家寡人”失去民众的基础,从而动摇其执政基础。

  特别是,乌克兰是俄罗斯的底线,但对美欧却并非如此。正如布热津斯基所言“没有乌克兰的俄罗斯将不会成为一个世界大国”,俄罗斯对此深以为然。而对于美国,乌克兰虽是北约东扩的重要一站,但在其战略“优先顺序中排不到前三”。无论是2014年的阿富汗撤军、中东谈判、国内移民改革,还是苦心经营的亚太再平衡,奥巴马总统的办公桌上有着更多优先亟待解决的难题。比较而言,俄虽然凭借文化传统、地缘优势解决克里米亚问题后,成功地将东西斗争焦点转移到乌国内,但却“既不追求霸权也不觊觎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在国际舞台上与美国对抗并非目的本身,而可被视为提醒界线存在的方式。”俄罗斯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卢科亚诺夫如是说。

  预测三:芬兰模式或将适用于乌克兰,俄罗斯向东倾斜是战略考量

  美国著名外交家基辛格曾预言,“在可预见的将来,乌克兰无论如何也不能加入北约,否则就动了俄罗斯的奶酪,触及了他的底线。”也有俄罗斯专家认为,“为此也有可能引发新的冷战。”对于乌克兰危机,俄罗斯自然咬定不松口,西方也不会轻易吞下苦果。然而,无论这次危机是在怎样的你进我退、反复周旋中尘埃落定,乌克兰社会都将会在两方角力、东拉西扯中被硬生生的撕开一道难以愈合的伤痕,小国的悲剧大抵如此。然而,当我们把目光投向芬兰,一个同样在东西拉扯中挣扎的国家,一个同样与俄罗斯有着数不清恩怨的国家,却在二战后收获了如迪斯尼般快乐的结局。这不禁让人遐想,乌克兰可否借用芬兰模式实现国家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芬兰地处欧洲北部,与俄罗斯接壤。早在苏联时期,芬兰就在两次苏芬战争中折戟沉沙,丢失了大量领土。然而二战后的芬兰却成为了世界上高度发达的国家,国民享受极高的生活标准。芬兰成功的背后是战后奉行“积极的和平中立政策”,同苏联保持睦邻友好关系,不介入大国冲突。苏联解体后,芬兰对其外交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将发展同欧盟的关系作为外交重点,并于1995年正式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入盟之后,芬兰仍坚持奉行军事不结盟和独立可靠的防务政策,密切与北约的合作,同时继续与俄罗斯保持睦邻关系,支持俄罗斯融入国际社会。正是其经济上依靠欧盟、政治上对俄保持中立,在某种程度上发挥了俄与北约、欧盟的纽带桥梁作用,也为自己争取了最大的利益。

  相较于芬兰,乌克兰对于俄罗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乌克兰能否摆脱历史的诅咒,发挥自身同俄罗斯经济的互补性优势以及良好的工业基础、农业优势、科技潜力,保持政治上的中立,积极融入欧盟,对其自身发展未尝不是一个平衡、折中、现实的选项。

  那么,面对自诩拥有体系性优势、掌控强大软实力的西方国家,经常遭遇“挤压、遏制、围堵”的俄罗斯未来将如何应对?

  也许可以从普京在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入俄签约仪式上的演讲找到答案。普京感叹道:“俄罗斯已经厌倦了西方不能将其视为平等伙伴……一次次地欺骗我们,背着我们做出决定,然后将既成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在北约东扩问题上,在部署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上,在无休止地拖延签证谈判问题上,在公平竞争和自由进入全球市场的承诺上,每次都是这样。”针对俄总统讲话,《全球政治中的俄罗斯》杂志主编菲奥多尔·卢基扬诺夫评论道:“普京讲话的中心思想是对苏联解体后的时期做一总结。”早在乌克兰危机爆发前,俄罗斯人就意识到“转向亚洲”是其21世纪的最优先任务。随着冲突的升级,美欧的表现真正让俄罗斯意识到,世界不只局限于西方。

  西方挤压着俄的生存空间,但同时也成了俄罗斯战略转向的重要推手。多极化背景下新兴国家的群体性崛起,为俄主张的多极世界增添了新的平台。而俄对外政策的“向东看”和国家战略的调整也势所必然。正如4月10号参加博鳌亚洲论坛的俄副总理德沃尔科维奇在开幕式上表示,“俄罗斯政治上向东倾斜不是见风使舵,而是经过检验的战略路线。”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