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滚动-正文
赴欧华工:一战中的特殊军团
宋德星//www.workercn.cn2014-08-07来源:解放军报
分享到:更多

  

位于法国西北部努瓦耶勒市的“诺莱特”华工墓园。新华社发 

  一战中,超过14万中国劳工远赴欧洲协约国家从事最艰苦的劳动,有的甚至在前线挖战壕、救伤兵、送给养。他们的奉献和牺牲,使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首次成为战胜国一员。不应忘却的历史记忆——

  100年前的8月4日,德国入侵比利时,英国对德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如何看待这场发生在欧洲的世界大战?它将给中国带来哪些压力抑或机遇?如何化解压力把握机遇,以求得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诸多问题拷问着当时的中国政府和人民。

  在这种严峻的拷问下,中国赴欧华工军团诞生了。这支特殊的队伍,为将彼时积贫积弱的中国推入国际社会发挥了巨大作用;也正是这支特殊的队伍,使中国自鸦片战争以来首次成为战胜国中的一员。

  以工代兵

  ——民国政府无奈的战略之举

  一战爆发之时,中国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刚刚推翻封建帝制的中华民国满目疮痍,动荡不安,各派势力明争暗斗,结果导致军阀割据,民不聊生;另一方面,参战双方都对中国虎视眈眈,特别是日本,妄图利用对德宣战之机,攫取德国在中国山东的侵略特权。为求自保,中国政府不得不宣布“中立”。

  尽管世事不济,但在当时中国的外交决策群体眼中,第一次世界大战仍被视为一次战略机遇,一个天赐良机。1914年11月10日,外交部参事伍朝枢即向外交部提交备忘录,建议中国政府最好避免直接同日本交涉包括山东问题在内的许多外交纠纷,力争将包括日本侵略问题在内的一切事端提交战后和会讨论、裁决。中国驻美公使夏偕复也在1915年1月15日就中国参加战后和会问题向外交部呈交长篇备忘录,主张中国为了提高国际地位,为了有利于外交争端的解决,应设法加入战后和平会议,并加紧筛选与会代表,未雨绸缪。可以说,设法以战胜国身份参加战后和会,以摆脱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的欺侮,提升中国的国际地位,成了当时中国政府和民间人士主流的心愿和努力目标。

1 2 共2页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