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理论频道滚动-正文
“他们维护的飞机,我们飞着放心”
——记空军“夏北浩模范机务中队”
田旭辉 孟庆宝//www.workercn.cn2014-08-08来源:中国青年报
分享到:更多

  

中队官兵使用新“夏北浩检查法”检测飞机 曹占礼摄

“夏北浩模范机务中队”官兵为战机装弹 曹占礼摄

  “你部战机××架,迅速机动至西北某地!”

  八一前夕,接到上级整建制长途奔袭任务后,空军“夏北浩模范机务中队”立即出动,按战时机务保障程序快速展开,战机在规定时限内升空,实现了100%一次启动成功,中队官兵又一次经受住了实战背景下应急作战保障的考验。

  空军机务官兵被称为“幕后英雄”,“他们一手托着国家财产,一手托着飞行员的生命安全”。

  团里的“金头盔”飞行员李勇感慨地说:“由‘夏北浩模范机务中队’维护的飞机,我们飞着更舒心、放心。”

  “一个故障一堂课”

  在“夏北浩模范机务中队”的荣誉室里,一张年久发黄的报纸无声地“诉说”着夏北浩的故事——

  上世纪60年代初,当初只有小学文化的夏北浩,借鉴中国古代医生“望闻问切”的原理,创造性地总结出了一套以“看摸听嗅”、路线化、程序化检查维护飞机的方法,并凝结形成了以“三负责”、“三想”、“四到”、“四个一样”等为主要内容的“夏北浩检查法”,推动了空军部队航空维修的发展。1964年,夏北浩被空军授予“机械师尖兵”荣誉称号。

  几十年后,某新型国产战机装备到中队所在团,同时配备了不少高科技的检测设备。在一次维护技能大比武中,使用高科技检测设备的大学生干部和传承“夏北浩精神”的老机务叫上了板。

  从事机务一线工作近20年的机械师高东垒,光“夏北浩传人”称号他就获评10多次。他沿用老传统、老办法,在规定时限内一口气找到预设10个故障中的8个,赢得大家拍手叫好。

  正当官兵们认为胜负已定的时候,大学生干部马立营熟练操作手中高科技检测仪器,不仅把故障全部找到,用时还比高东垒少了两分钟。

  老机务输给了高科技,一时间,“夏北浩检查法”是否过时引发了争议。

  “老经验只有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才有生命力。”该团副团长、“夏北浩模范机务中队”原中队长陈树伟说,他们本着“继承精髓、发展创新、便于推广”的原则,形成了以“监控分析定量化、基本维护规范化”等“五化”和“严格持证上岗、严把技术标准”等“五严”为主要内容的“新夏北浩检查法”。

  中队原机械师井立国在某型飞机挂副油箱情况下,探索总结出发动机不开车就能检查飞机燃油系统输油工作的办法,减少了7个工作环节,检查时间由过去的45分钟缩短至20分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由于检修是在不启动发动机的情况下进行的,平均一架飞机一年就能节省燃料费用数万元。”机务大队长李建生算了这样一笔账,“不仅为国家节省了大量经费,同时还减少了飞机发动机寿命损耗,这项革新成果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一个故障一堂课。”应用新夏北浩检查法,中队总结创新的某新型飞机寒区季节性故障预防措施100条,修订完善的《某新型飞机落实“新法”工作手册》和《落实“新法”检查路线示意图》被上级推广。

  近年来,中队积极开展技术革新,先后研制出“便携式液压油箱增压仪”、“多机型充氧通用装置”、“继电器、接触器故障检测仪”等21项革新成果,获军队技术革新奖3项,军队科技进步奖两项。

  “夏北浩检查法”经过一代代官兵的探索创新,推动了航空维修的科学发展,也培养了一批批 “夏北浩传人”。据统计,仅改装新机以来,中队就有35人次荣获三等功以上奖励,两人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

  “好作风比金子还贵重”

  “你们的作风真过硬!”前不久,战士王会树发现了国产某新型战机发动机燃油导管上有一条长约10毫米的裂纹,外国专家反复鉴定后对王会树称赞有加。

  要发现这起隐患,要透过一个“巴掌大”的观察窗,扫视“鸟巢”一样的输油管线,其难度可想而知,但王会树做到了。

  “像王会树这样的战士,在‘夏北浩模范机务中队’有很多。”中队所在团政委王宏民说。

  有一次,机械师高东垒被派往工厂负责验收大修出厂的国产某新型战机,他发现飞机维修质量没有达到规定标准,原则面前据理力争,毫不含糊,直到所有问题解决才签字接收,受到厂方和部队好评。

  中队成立40多年来,保障安全飞行4万多小时,30多次执行重大任务从未发生人为差错,创下连续46年保证飞行安全的纪录。

  2013年3月,中队原机械分队长乐中华发现战机进气道斜板有1秒钟工作异常。他们立即上报,把重大安全问题苗头把关在了地面。

  “胆子小、事儿多、认死理”这是很多人对中队官兵的印象,官兵们开玩笑说,机务工作干久了,容易得强迫症。但正是他们对问题的“零容忍”,才换来了飞行的安全。

  去年11月,有架战机几次出现同一类微小故障,工厂技术人员认为,这类小故障肯定不影响飞行,而且维修困难,建议“就这么飞吧”。

  但机械师赵广坚决不同意:“我们绝不允许飞机带着任何隐患上天!”最后,经过两个月的奋力攻关,故障被成功排除。

  “好作风比金子还贵重。”谈到维护标准,中队指导员刘乙和斩钉截铁地说,“我们机务人员,就是要对战斗胜利负责,对战友安全负责,对国家财产负责。”

  一次飞行训练,中队长曲国友发现他的军校同学、机械师给飞机加油时,油液面距规定差了5厘米,当即对他提出严肃批评。

  事后,有人认为他应该给老同学留点面子,没必要小题大做,曲国友就用“1%的疏忽就可能导致100%的事故”的道理耐心教育大家,并明确立场:违反规定的口子坚决不能开!

  40多年来,中队维护各型战机170多架,先后保障过5个机种10种机型。不管飞机怎么换代,他们始终做到极端负责,精益求精,让飞行员们放心地去“作战”。

  “幕后英雄”也是“战斗员”

  “831报告,飞机发动机故障……”前不久,新飞行员孟祥礼突遇空中特情,他一边向塔台报告故障情况,一边按照指挥员提示冷静操作。当飞机平稳着陆,地面上的官兵们才松了一口气。

  协助飞行员排除空中特情、坐镇指挥塔台的正是中队原机械队长、现任大队飞发主任乐中华。专业主任上塔台,让越来越多机务官兵感到,他们不再是扮演“幕后英雄”的配角。

  “聚焦空中作战,视角就会看得更远。”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的高才生、中队机械队长张永龙说,“以前总是觉得自己的职责在地面,把飞机维护保障好就行了。现在,空军党委明确,‘航空机务人员队伍是空军主体战斗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战斗力成长和飞行安全的基础性支撑力量’,感觉自己的责任更重了。”

  那一年,中队所在团陆续接装国产某新型战机,而首批接装几架双座型教练机后,其余战机由于客观原因延期列装。

  教练机不具备单飞训练功能,这给飞行员改装单飞早日形成战斗力带来了难题。然而,如果一味坐等下去,又会错失战斗力生成良机,这让团党委一班人很挠头。

  面对“机少人多”的困境,“夏北浩模范机务中队”官兵没有仅仅满足于完成一般性保障任务,他们着眼于战斗力早日生成的需要,根据某型教练机前后舱操纵系统联动的特点,反复论证和试验后,采取捆绑固定后舱操纵系统的办法,使教练机具备了战斗机单飞训练条件,不仅为全团整建制快速形成战斗力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更在空军航空兵部队中开创了“教练机当战斗机用”的先河。

  从幕后到台前,从单纯保障飞行安全到直接参战,“幕后英雄”成了空战“战斗员”。

  在前不久的一次对抗空战演练中,飞行员发现机载雷达扫描目标出现异常,这种现象以往从未出现过,“是故障?还是特性?”

  训练结束后,负责该机保障的中队官兵和飞行人员一起钻进战术评估室,通过视频回放、判读飞参等技术手段,反复对比分析,最后确定并不是战机故障。

  “既然某型雷达具有这种功能,我们何不利用这个特性寻找突破口进行战法创新?”

  经过机务官兵反复研算推敲和空勤人员飞行论证,一套全新的机动战法就此诞生,并在空军组织的对抗性竞赛考核中一战成名,成为该团获胜、赢得“金头盔”的“撒手锏”。

  2013年的一次实弹打靶训练,该团领受了某任务。此前,该团从未尝试过这种强度的实弹训练。飞行人员产生了顾虑:飞机性能是否允许这么做?飞行员第一时间找到了中队。

  官兵们没有贸然下结论,他们一方面积极联系厂家,一方面找出维护手册仔细研究可行性,并结合以往经验进行了详细分析,最终确定可以实施之后,又将可能带来的影响给飞行员逐一列出,使飞行员做好了思想和技术准备,为该团新机首次成功实施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近年来,中队基于作战需要探索了专业主任上指挥塔台、协助飞行员排除空中特情、给飞行人员授课讲解飞机性能、研发战机新技能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机制,圆满完成总部、空军组织的多项重大任务,没有发生一起人为差错。

中 工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2008-2010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浏览本网主页,建议将电脑显示屏的分辨率调为1024*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