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翻地覆慨而慷-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时政

天翻地覆慨而慷

2019-08-01 07:46:43  来源:光明日报

——新中国70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曾记否,70年前,旧中国战乱频仍、山河破碎,历经苦难、满目疮痍,国家和民族处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的悲惨境地;而如今,中国早已旧貌换新颜,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名列世界前茅,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壮丽征程迎来万丈曙光。

  曾记否,70年前,旧中国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命运多舛、颠沛流离,人民处于饥寒交迫、水深火热的凄苦境况;而如今,中国人民早已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享受着殷实幸福的小康生活,作为中国人是多么的自豪和荣光。

  曾记否,70年前,旧中国国势衰微、租界林立,饱受欺凌、毫无尊严,中华民族在国际上地位卑下、遭人轻视;而如今,中国早已抛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昂首阔步走近世界舞台中央。

  ……

  时光荏苒,岁月如歌。新中国70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也是弹指之间,却如此深刻地改变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命运。我们的祖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我们的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扬眉吐气、自信满怀,我们的人民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幸福安康、意气风发。忆往昔峥嵘岁月稠,中华大地沧桑巨变、换了人间。

  一、新中国这样走来

  1840年至1949年,中华民族在黑暗的深渊中探索了100多年,中国人民在英勇的抗争中奋斗了100多年。鸦片战争后,在西方列强的轮番侵略和践踏下,“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民族于危亡、救人民于水火,前赴后继、上下求索。多少主义和主张都出场了,又都破灭了;多少道路和方式都尝试了,又都失败了;多少组织和政党都登台了,又都谢幕了……虽一路慷慨一路歌,但终究未能改变中华民族的悲惨命运。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只有五十几名党员,也许没有多少人能够看到它所蕴藏的巨大力量。然而,正是这个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给旧中国带来了希望和光明,深刻改变了中国革命的面貌,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赢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彻底扭转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不断衰落的命运,迎来了中华民族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光明前景。

  “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的诞生犹如磅礴的日出,一扫旧中国的沉沉黑暗,照亮了民族复兴的崭新征程,中国人民开始了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壮举。我们创造性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和进步奠定了基础。短短时间内,我们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党带领人民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在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人世间没有一帆风顺的事业,历史总是在跌宕起伏甚至曲折中前进。这是一切正义事业的发展逻辑。1966年至1976年10年间,由于主观主义的偏差和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发生了“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长时间的“左”倾错误,使党、国家和人民的事业遭受严重挫折和损失。对于这段历史,我们应该客观、全面、准确地分析和认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有一个艰辛探索的过程。蹒跚学步难免跌跟头。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伟大,并不是永远不犯错误,而是从不讳疾忌医,敢于承认错误,勇于纠正错误,确保我们的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东方风来满眼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中国人民自此走上了富起来的康庄大道。改革开放的开启好似浩荡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伟大祖国万物复苏,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特别是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严峻考验面前,我们不仅稳住了,还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旗,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成功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时俱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我们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通过持续不断的努力,中国以世界上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大踏步赶上时代。

  “无边光景一时新。”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拉开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幕,中国人民奏响了强起来的雄壮乐章。我们党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对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发生深层次、根本性变革,向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奋勇前进。

  70年高岸深谷,70年沧海桑田,勤劳勇敢的中国人民在中华大地上描绘了一幅波澜壮阔的锦绣画卷。历史,往往需要岁月的洗礼和时间的冲刷才能看得更清楚。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像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这样的“盛世”并不多,更多时期是世事多艰、民生困苦。回首往事,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70年,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最好时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进步,使中国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在中华民族的伟大史册上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1954年9月的北京,秋风送爽、景色宜人。来自全国各地的1200多名参会代表齐聚中南海,激情满怀地参加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毛泽东同志在会上对新中国未来作了美好的憧憬:“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如今,我们可以告慰先辈:这盛世如您所愿。

  辉煌凝结着奋斗的艰辛,成就映射着时代的变迁。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昔日国弱民穷的中国发生了焕然一新的历史巨变,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在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创造了震古烁今的人间奇迹,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谱写了中华民族的不朽篇章。

  这是新中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跃升的70年。经过70年的奋斗,我国经济总量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600多亿元到2018年突破90万亿元大关,稳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在推动世界经济增长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两弹一星”、杂交水稻、载人航天、深海探测、C919大飞机、天眼望远镜等重大科技成果振奋人心,青藏铁路、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港珠澳大桥等国家工程捷报频传,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高铁、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网购等引领潮流……一个繁荣昌盛、日新月异的泱泱大国不断向世界呈现出中国精彩。

  这是新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极大改善的70年。从贫困到温饱再到总体小康,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新中国成立初到2018年,我国人均GDP从119元增加到64644元,城镇和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27.7%和30.1%,城镇和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不足100元、50元增加到39251元、14617元。我们告别了商品短缺,扔掉了各种票证,消费结构迅速从生存型向发展型进而向享受型转变,就业、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社保等民生福祉持续改善,人均预期寿命快速提高,2018年达到77岁,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贫困发生率从97.5%下降至1.7%,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

  这是新中国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的70年。我国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跨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重大成就。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更加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大力弘扬,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显著提升。中国人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大幅度提高,精神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创造力和活力竞相迸发,“万类霜天竞自由”的生动景象成为新时代的社会标识。

  这是新中国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的70年。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中国在国际上的分量越来越重,影响力越来越大。与我国建交的国家,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0多个增加到现在的178个。中国坚持正确的对外方针和政策,广泛开展双边和多边外交,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无论是推动建设新型国际关系还是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无论是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还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彰显了中国外交的大国特色、大国风格、大国气度,为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70年,两万多天,新中国在岁月的年轮上刻下了一道道深深印记,挑战了一个又一个的不可能,中国历史巨变的程度之深、范围之广、影响之大,前所未有、世所罕见。生活在这一伟大国度的我们,有幸见证这些奇迹是万分幸福的,亲历这个时代是无比自豪的。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工会促进就业创业要打好“组合拳”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会促进就业创业,应发挥组织优势,整合内外资源,加强同政府部门的协作。坚持问题导向,注重系统解决,从思想引导转变就业观念,宣传典型营造良好氛围,强化培训提升就业能力,创业帮扶释放杠杆效应,职业介绍搭建桥梁纽带等方面,促进各类群体多渠道高质量实现就业创业,打出“组合拳”,下好“一盘棋”。

  • 突出建功立业 拓展维权服务

    改革创新是时代发展的最强音,也是工运事业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近年来,山西大同市总工会坚持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工会改革方向,坚持面向基层、面向职工、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双面向双服务”工作思路,在深化工会改革创新上持续发力,在拓展工会工作新局面上步伐坚定。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入推进产业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必须联系并落实到具体工作实际。对于产业工会组织来说,就是要结合产业发展、产业职工和产业工会工作实际,切实发挥产业工会在工会工作全局中的重要作用。

  •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新时代基层工会建设

    基层工会是工会系统的“神经末梢”。工会工作的落脚点在基层,薄弱环节恰恰也在基层。广东工会以全省工会改革创新为动力,重点抓好非公有制企业、“三新”领域工会组建以及发展农民工会员工作,成效显著,初步达到最大限度地把职工群众组织到工会中来的目的。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