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科技

发展人工智能应扬弃“投资—产业”思路

李万
2020-05-13 10:30:06  来源:学习时报
        人工智能发展驶入“快车道”,揭开了新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序章”。要在新一轮全球竞合中获得新优势,就需要全面而准确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规律和态势,以创新驱动实现引领型发展。
        要站在文明发展高度认识和把握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是促进人类创造力升级的关键引擎,是开启智能文明的重要基础。其一,人工智能不是单一学科、单一技术,而是基于多学科交叉之上的使能技术簇。从脑科学到计算科学,从光电器件到微纳制造,从认知科学到哲学、语言学,人工智能广泛集成着也深刻影响着这些学科和技术的发展。其二,人工智能不是单一产业,而是促使着产业融合和裂解并孕育着未来的主导产业群。人工智能正从垂直和水平的全方位,促进着整个产业经济的重构与创新,会使得几乎所有的产业都将智能化。其三,人工智能带来的不是单一影响,而是正在对未来社会结构和运行方式产生重要影响的巨大力量。人工智能作用于个人,将带来新的就业方式,带来新的生活方式,人类社会将可能进入到一个全息记忆、极速学习、超级创意的智能文明新时代。
        人类文明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一个适宜的自然与物化生态环境、适配的组织与社会结构、适当的物质与能量转化系统、适合的交易与增值方式。人工智能正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生存环境、组织方式、经济过程、增值模式。
        一是智能感知与智慧环境。人工智能让人拥有对生态环境更敏锐、更广泛、更细致的感知能力,使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成为现实。“数字孪生”等技术促进着智慧城市的发展,作为“城市动物”,人与城市更加融合。
        二是智能网络与智慧组织。从桌面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到智能物联网,甚至是未来的脑联网,泛在网络的智能化程度不断提高,也促使着人与人连接、交互和组织方式的深刻变革。大规模业余化打破职业类别界限,分众化、“部落化”、网络化组织盛行。自媒体、微媒体、互媒体等,让人们开始经历人类历史上表达能力最大的一次飞跃。海量的数据流造就着一批批指数型组织。
        三是智能制造与智慧服务。人工智能正促使着生产系统自动化、生产组织网络化、加工制造个性化、用户参与便利化、产品使用循环化。分布式的可再生能源采集系统、存储系统与智能电网的融合将构成绿色智慧能源体系。“零库存”的即产即用,催生着预测性生产、预测性运维、预测性服务、预测性回收。工业互联网和3D/4D打印普遍应用,C2M2C(个人—厂商—个人)模式涌现。
        四是智能合约与智慧金融。有研究表明,电子交易的成本要比用纸币交易低30%—50%;如果一个国家不再使用纸币交易,据估计每年节约的开销相当于GDP的1%。基于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智能资产和“万物账本”,带来智能物件、透明财务、智能合约和分布式自主运作企业,将活化物理世界,让所有陌生人可以诚信便捷交易,释放出史上最大的人力资本池。
        发展人工智能要加快“换道超车”
        在“跟跑”为主的工业经济时代,我国往往采用“投资—产业—经济高速度增长”的策略,通过招商引资、学习集成、规模放大来实现产业转移和升级。毋庸置疑,历史上这一策略发挥了巨大作用,使我国建立起世界上最完备的工业体系,制造业产值和增加值跃居世界第一,终结了美国19世纪末以来世界制造规模第一的历史。当前及今后,这一策略对我国产业经济发展依然会具有重要价值和积极意义。
        但在“跟跑”的同时,要进行“领并跑”,这种“投资—产业”策略会遇到很多不适应。其一,过去是技术稳定、目标牵引,现在是技术颠覆、愿景导向,使得投资方向难以聚焦,持续高强度的研发投入更为迫切。其二,过去是路径成熟、引进学习,现在是技术脱钩、自立合作,使得投资方式因应变革,市场需要更多的天使投资风险基金。其三,过去是垂直分工、规模放大,现在是水平融合、网络效应,使得投资重点有所转移,投资于人的轻资产特征更为明显。其四,过去是带动就业、外延扩张,现在是创新创业、爆发增长,使得投入产出效果难以预测,研发创新和非研发创新交互影响。
        在全球科技竞合中对抗性增强的新态势下,着眼于我国人工智能长远发展战略,可以看到,物质资本(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教育与健康)、知识资本(科研与创新)成为决胜中长期发展的新的“三驾马车”。因此,发展人工智能,要以“创新—就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为主,通过创新创业、高质量就业、换道转型来实现引领型发展。发展人工智能,要将投资与创新结合、将产业与就业融通,促使资金、知识和机制三要素向“智能”升级。以丰富的应用场景为牵引,以基础前沿科学研究为先导,以新技术的创新迭代为根本,催生出新模式、新业态、新就业、新产业,开辟出产业经济发展新空间。
        促进人工智能领域实现引领型发展的思路策略
        面对世界各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强力竞争态势,需要秉持“非对称赶超战略”,以“营卓越生态、聚战略人才、育新型职业、创未来产业”为思路。
        一是以卓越生态汇聚战略人才。营建卓越的科研生态,保持与世界前沿同向同步,集聚培育智能领域大科学家。基于应用场景丰富多样的优势,营建卓越的应用生态,集聚培育顶尖的智能领域工程技术专家。基于创新主体多元多样的优势,营建卓越的创业生态,集聚培育一流的顶尖创业团队和企业家。以“热带雨林”式的创新生态,对全球顶尖人工智能人才产生巨大吸引力,让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企业家和创业者在极度宽松环境中实现创新,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一流人工智能人才集聚地之一。
        二是以战略人才激励战略投资。发挥大科学家和一流工程技术专家的引领性作用,推动大科学工程和新型研发组织的创新发展,吸引战略性科研投资,发起人工智能领域国际大科学计划,积极参加国际竞合。实施开放创新战略,基于产品服务市场规范有序、要素资本市场丰富多元的优势,形成世界级人工智能领先市场。从财政投入到科技金融,人工智能领域能够获得充沛的资金支持,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重要的人工智能创新资源配置中心之一。
        三是以战略投资促进创新创业。研究制定并动态优化面向世界、引领未来的人工智能战略性技术路线图。发挥政府资金“耐心资本”的战略性作用,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宽松环境,促使科学家和工程师做出“十年磨一剑”的重大突破。进一步促进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在人工智能芯片、算法和算力等方面,促进脑科学与类脑智能、认知计算、智能应用等协同创新,强化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使中国逐步成为世界上人工智能领域新就业、新岗位、新职业涌现最丰富的领先国家之一。
        四是以创新创业塑造未来产业。人工智能带来的创业和就业,一方面将会使得传统就业岗位阶段性甚至是永久性消失或发生重大变化,另一方面必将创造出一大批新型就业岗位,并带来新的职业技能要求。这种跨界创新创业和就业结构的革命性变化,将使得颠覆性技术深刻而广泛地改造现有产业经济结构,创造出引领新一轮经济长波发展的未来产业群,使中国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未来产业群最终形成并得以壮大的重要策源地之一。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前沿观察】避免滥用弹性工作制 侵害劳动者权益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带来信息获取和传输的革命,随时随地办公成为可能,传统固定工时或固定场所的工作制度发生裂变,弹性工作制开始兴起。弹性工作制通常适合于业绩目标明确或工作任务清晰而且不需要依赖固定场所、多人协作或机器设备的行业或岗位。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许多企业主动选择弹性工作制,不再采用统一、固定的上下班制度,允许员工在家、在线办公,自主安排工作时间,员工也逐渐适应了这种灵活自主的工作方式。

  • 【工作研究】以“站室”为抓手 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以“站室”建设持续提升技能人才队伍素质,能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牢固的人才基础。依托“站室”建设持续发力,突出培育创新思维,发挥创造潜能,锻造创新技能,融合创新因子,落实配套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 【问题探讨】复工复产中的劳动关系变化及工会应对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工会组织应当高度重视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中的劳动关系新变化,突出维权服务工作重点,把握协商调解关键环节,努力形成劳资合作的良好态势。

  • 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 凝聚劳动精神劳动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对千千万万劳动群众的深厚情谊和亲切关怀,在全社会再次吹响了劳动奋斗创造的时代号角,又一次发出了弘扬劳动精神的庄严号召,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加自豪,凝聚起全社会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劳动精神劳动力量。

访谈

文献

  • 治学以经世

    曾国藩(1811—1872年),谥号“文正”,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中国近代史上极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相比于曾国藩的政治、军事成就,其流传下来的著作并不多,最为有名的就是这本时间跨度逾30年、总数超千封的书信集——《曾文正公家书》。但仅就这一部家书即让曾国藩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赞誉,而其中蕴含的治学之道,至今依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

  • 马克思关于调查研究的开篇之作

    《摩泽尔记者的辩护》发表在1843年1月出版的《莱茵报》上,它是马克思在担任《莱茵报》主编的第二年发表的文章。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