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科技

努力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

高文
2020-06-24 10:43:44  来源:学习时报

  人物链接

  高文,鹏城实验室主任,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院长、博雅讲席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人工智能领域杰出专家,长期从事人工智能应用和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与图像处理、多媒体数据压缩、多模式接口以及虚拟现实等方面研究。2018年,受邀参加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并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与趋势进行讲解。

  当前,世界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迅猛发展,大国战略博弈全面加剧。为了把握重要战略发展机遇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国内外发展大势,对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指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国家实验室体系。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重大事件,对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带来了重大风险挑战。我国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在临床救治、疫苗研发、物质保障等方面为疫情防控斗争提供了强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要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新型举国体制,加快提高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

  回顾人类历史,科技创新始终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从大航海时代来临到工业革命推动,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美国竞相登上世界舞台中心,背后正是国家科技力量的较量。晚清时期,中国正是因为闭关锁国,错过了工业革命发展良机,才使得国家羸弱、被动挨打。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组织实施“两弹一星”等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实现科技创新的重大突破,维护国家战略安全。在此过程中,凝聚并培养了一批杰出的科学家,建立了早期科技机构,初步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雏形。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西方国家技术封锁,在缺乏关键核心技术支撑的情况下,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产业体系长期处于全球价值链中下游,只能依靠人口红利开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积累财富,充当“世界工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已经稳居世界第二,成为工业体系最为完备的制造业大国。但创新能力不足依然制约着国家的可持续发展,一些涉及国民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没有掌握在自己手上。特别是随着中美战略博弈加剧,以“华为、中兴事件”为代表的“卡脖子”问题不断出现,严重制约了我国信息产业发展,深刻影响了相关产业的供应链、价值链、流通链。这样的事件警醒我们,关键核心技术买不来、要不来、讨不来,必须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真正赢得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

  从科学发展规律看,现代科学研究的复杂程度大大提高,逐渐告别“个人英雄时代”,迎来了“大科学时代”。特别是对于解决气候变化、能源利用、载人航天、海洋开发、信息网络构建等问题时,由于目标宏大、投资强度高、实施难度大,涉及多学科、多目标、多主体、多要素,仅凭单个科研院所或企业很难承担,必须依靠国家主导,通过资源整合、全局谋划,形成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大科学工程实施,才能确保实现国家战略目标。

  不拒众流,方为江海。随着全球化深入发展,加强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科学技术必须具有全球视野,自主创新是开放环境下的创新。我国通过参与国际大洋发现、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人类基因组等国际大科学计划,在开放合作中提高了科技创新能力,强化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虽然当前在一定范围出现“逆全球化”浪潮,但我国科技创新要始终坚持开放战略,将科技发展事业嵌入全球科技创新链条,聚四海之气、借八方之力,积极牵头组织或参与全球科技创新合作,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形成国家科技攻坚的“定海神针”,是我国发展进程中势在必行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特别对于当前所处的国际环境,一定要牢牢把握战略发展机遇,全局谋划,统筹推进,深入实施。通过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解决一批事关国家全局的重大科技问题,突破一批制约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在一些关键领域、前沿领域实现由跟跑向并跑、领跑转变,努力建成世界科技强国。

  国家实验室是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抓手

  从全球科技发展历程看,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大科学时代背景下,聚焦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而创建。我国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处于探索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强调,要以国家实验室建设为抓手,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同时指出,国家实验室应该成为攻坚克难、引领发展的战略科技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国家实验室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特别指出新型举国体制与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联系。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区别于传统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机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致力于从国家战略全局的高度解决事关国家安全、国家发展、国计民生等根本性问题,而不仅仅局限于某个区域;根据需要承担国家赋予的职责,履行国家赋予的使命;在创新能力、保障能力、发展能力、研究成果等方面代表国家水平,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任务与职责的差别,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要包括国家实验室体系、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以及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科学数据中心等承载国家使命的科研机构。其中,国家实验室是面向国际科技竞争、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的创新基础平台,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核心支撑,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组成中处于“龙头”地位。

  建设国家实验室关键在体制机制创新

  我国的国家实验室建设是在大科学时代背景和大国战略博弈环境下孕育的,还未出生就被寄予国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厚望,如何开展建设是这些年来讨论最多的话题。国家实验室建设一定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这样的优势在“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等大型科技攻坚任务中得到充分展现,在“青藏铁路”“港珠澳大桥”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中也得到全面发挥。但面对新时期新特点,仅仅依靠行政力量组织还不够,还必须深入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环境,结合国家全面深化改革的政策环境,结合大科学时代的协同创新需求,把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核心和关键,汇聚资源,聚集人才,凝聚力量,探索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国家实验室的体制机制创新,应该重点关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共建合作、人才管理、协同创新等方面。管理体制重点破解“学术官僚化”问题,运行机制重点提升决策执行效率,共建合作重点解决资源聚合问题,人才管理重点解决人才聚集和激励机制问题,协同创新重点解决交叉学科研究以及产学研融合发展问题。探索“不定编制、不定级别、社会化用人”的新型事业单位法人管理体制;“政府所有、自主管理、主任负责”的运行管理机制;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企业形成“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权益分享”的共建合作模式;实行国内人才“双聘制”、国际人才“合同制”、分类分级管理的人才管理模式,以及“目标一致、委托研究、联合攻关”的协同创新模式。

  从宏观层面看,国家实验室作为突破型、引领型、平台型一体的科研机构,应当与国家资源平台建设统筹谋划,探索科研管理体制机制创新。世界主要发达国家都把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作为吸引和聚集世界一流人才的高地。我国的国家实验室建设需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作为支撑,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通过战略聚焦、任务牵引、资源配套,有效提高设施设备使用效率,成为名副其实的平台型机构,高效能布局开展“攻坚克难、引领发展”的科学研究。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