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工网评论频道民生-正文
贴标签的围观方式当警惕
文峰
//www.workercn.cn2016-03-31来源: 长沙晚报
分享到:更多

  近日,网络上盛传一个小女孩开玩具车不小心撞倒一位老人的视频。在视频中,这位老人坐地不起。在网上,老人被习惯性地质疑为碰瓷,并遭到很多网友的指责。可事实是,经医院确诊,老人除膝盖水肿外,还有手臂桡骨骨折。

  透过这类事,我总觉得,在现实中,有些人看问题,喜欢先贴标签。而后,在偏见和情绪的影响下,他们凭着自己的主观想象,抡起道德大棒,去点评某些问题。可当事实真相浮出水面,他们又像没事人一样散去。最后,整个事件的舆论场突然就安静下来,你听不到任何人主动道歉的声音。

  细细观察,你会发现,爱贴标签的人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笃定地看到自己的“是”和对方的“非”,偏信一个事件里夸大的恶。如此,他们很多时候便不是理性的传播者,而可能是谣言的制造者。因为从舆情来看,谣言有这样的一种传播机制——当一个人迫切想看到某一种结果的时候,就有可能将这种期待当成一个既成的事实。

  一如这起老人被撞事件,就可见个中道理。人们基于对某些碰瓷个案的过度解读,继而将碰瓷这个标签与老人跌倒的行为粘合。它产生的舆论作用当然是让不太上网的老人群体在网上的形象不佳,成为被胡乱批判的舆论靶点。

  回顾现实,许多谣言正是在迎合某种期待的过程中编造出来的。比如,史上最恶毒后妈事件,彼时,人们就是过于相信自己对后妈的刻板印象;再比如,“缝肛门事件”,该事件让新闻当事人的生活变轨,医院被查,媒体名声受损。原本一个极为简单的医学常识,却被忽视。误判一经传播,成了爆炸的“原子弹”,可谓“辐满天下”。它给医患关系泼了一桶油,造成人心惶惶。所以,围观热点事件应就事论事、有理说理,切忌先贴标签。否则,好人也会被污名,也会受伤。

 

[保存]     [全文浏览]     [ ]     [打印]     [关闭]     [我要留言]     [推荐朋友]     [返回首页]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