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建筑能说话-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书库

他的建筑能说话

陈华文
2019-10-19 09:57:34  来源:光明日报

  《百年贝聿铭:东方与西方,权力和荣耀》李菁 贾冬婷 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建筑,是文明不断发展的产物,更是智慧的结晶。从埃及的金字塔到中国的长城,从西方的石建筑到东方的木建筑,中外历史上留下了无数宝贵的建筑遗产。在众多建筑名家中,贝聿铭是学贯中西、融通传统与现代的建筑大师,他的人生历程和建筑作品,构成了一个时代最绚丽的文化场景。读《百年贝聿铭:东方与西方,权力和荣耀》(以下简称《百年贝聿铭》),对于我们清晰认识这位建筑大师的人生历程、建筑主张及建筑作品,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两位作者均在《三联生活周刊》任职,他们对历史与文化、建筑与生活长期关注,出版了多部相关著作。为了撰写《百年贝聿铭》一书,他们曾经在纽约、巴黎、上海、苏州等地,采访了贝聿铭的家人、助手、朋友,寻访了贝聿铭设计的标志性建筑作品。本书既是一部贝聿铭的成长传记,又是一部贝聿铭建筑设计作品的编年史。

  贝聿铭(1917.4.26—2019.5.16)祖籍苏州,出生于广州,20世纪30年代赴美,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学习建筑。在他的建筑设计生涯中,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获奖作品无数。作为现代主义大师,他善于利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巴黎卢浮宫扩建工程、香港中国银行大厦、苏州博物馆新馆等等。生活是一种态度,一种栖居态度。贝聿铭终生孜孜以求的,就是使栖居成为一种文化载体和艺术追求,虽然他冠以“现代主义建设大师”之名,可是在他的建筑设计理念里,好的建筑无关体量的大小、无关装修的豪华,无关造型的别出心裁,建筑设计就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一种价值观念的彰显,有怎样的地理条件和人文传统,就应该有怎样的建筑,建筑是人的思想之延伸。建筑也是一种艺术作品,建筑只有与真理并肩而行,才能显现其中的美。在贝聿铭的建筑理念中,每一块砖石、每一根钢筋,都是一种语言。

  纵观贝聿铭的建筑作品,主要有四个方面的特色。其一是简洁明快中具有丰富的变化和细致的处理。他的一系列建筑作品中,除了方块和长方形体外,常常可见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形、方锥形、五边形等等。这些基本的几何形状,被他以千变万化的方式巧妙地结合起来,创作出许多令人欣喜的建筑形象。例如艾弗森美术馆、约翰逊艺术馆、梅隆艺术中心、华侨银行中心、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等等都是鲜明的例证。

  其二是建筑与地理环境相契合,建筑个性明显。如他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完全融入苏州古城的自然环境中,为了设计这一建筑,对于博物馆周边的水质标准,他都提出了较高要求。而博物馆内部的水池、竹林、假山等,和苏州园林相映成趣。

  其三是建筑的构造性与雕塑性并重。如他设计的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最初法国人很是反对,认为金字塔造型是埃及的,可是贝聿铭的建设理念是开放和包容的,他大胆借用了金字塔简洁的造型。这个玻璃建筑建成之后,很快成为巴黎具有雕塑特质的建筑,贝聿铭生前曾经多次说过,这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建筑作品。

  其四是建筑精致的细部处理。任何成功的建筑作品,既在于总体的把控也在于细部的处理。细部的处理体现出一个建筑师的造诣水平。在建筑设计中贝聿铭总是对细节反复推敲,直到满意为止,并要做到“与众不同”。如他设计的纽约大学高层公寓高30层,在窗下墙上做一横凹槽,增加一条阴影,使整个墙面变得轻巧。他的建筑作品转角挺直明确,但有时在旁边加一条线角,便减少了僵硬之感。对于建筑细部的处理,体现了他作为东方人细腻精致的审美情趣。贝聿铭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和熏陶,在建筑设计方面又博采众长,其建筑作品融贯中西。建筑是一种物质文化的存在,只有关照过去、立足现实,放眼未来,这样的建筑才富有内涵,经得起时代的检验。通读本书不难发现,贝聿铭在建筑设计中,粗犷的结构造型浸润着水墨丹青,无论是开放的现代元素,还是含蓄的曲径亭榭,他总能完成空间布局的融合与延展,用艺术诠释作品的灵魂,以功能承载建筑的朴素。

  贝聿铭的建筑作品没有一成不变的风格,东方的、西方的、传统的、现代的、具象的、抽象的,都会被他所用。在他眼里的,建筑主张不是写出来的,也不是说出来的,而是靠建筑本身来证明,他相信他的建筑能说话。贝聿铭虽然驾鹤西去,但是他设计的一系列建筑作品,依然会影响后世的建筑设计。

   (作者:陈华文,系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博士、副编审)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把主题教育成果转化为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的根本动力。要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终身课题,以自我革命精神加强党的建设,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

  • 关于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劳模(职工)创新工作室创建活动,是各级工会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培养新时代技术人才并发挥其作用的重要手段,也是为职工群众搭建一个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阵地和展示才能、发挥作用的平台。

  • 守初心 担使命 奋斗正当时

    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还要不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融会贯通、与时俱进,全面提高干事创业的本领,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

  • 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 做群众的贴心人

    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时时想着人民,感情上要融入群众。无论什么时候,我们的群众情怀不能淡,要体验群众生活、体会群众甘苦、体味群众情感,真正做群众的贴心人。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周恩来在《建设坚强的战斗的西南党组织》中提出了“要在思想上组织上巩固党,使西南党成为真正的彻底的地下党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