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科技

50年,科技人谱写“东方红一号”新篇章

王赤
2020-04-23 08:34:31  来源:光明日报

  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新华社发

  “东方红一号”卫星 光明图片

  2020年4月24日是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5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5个中国航天日。追溯半个世纪前的激情岁月,正是以赵九章为代表的老一代科学家对空间科学与探索的求真执着和家国情怀,使得“东方红一号”在中国科学院孕育和成长;放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奋斗的当下,中国航天进入了新时代,发展空间科学的新使命成为新一代航天人传承“两弹一星”初心的新注解,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责任和担当。

  一段人造卫星的历史回忆

  人类的航天活动,最摄人心魄、荡气回肠的时刻莫过于运载火箭点火腾空的那一刻。因为它凝聚了航天工程师们的心血和汗水,承载着科学家们的期待和梦想,而发射倒计时之前的无数个关键环节一般不为人知悉。东方红一号1970年4月24日北京时间晚上9:35成功发射,她的诞生与人类社会进入太空时代、我国科学家立志报效祖国、探索浩瀚宇宙的伟大梦想密不可分。

  新中国成立后不久,适逢国际科学界倡议发起国际地球物理年活动,计划从1957年7月1日到1958年12月31日世界各国对地球的南北两极、高纬度地区等进行一次为期18个月的全球性的联测。现代科学突破总是与第一时间利用最前沿技术相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火箭、雷达技术突飞猛进。1955年美国和苏联先后宣布要在国际地球物理年结束之前发射卫星作为对世界的贡献。1957年10月4日人类第一颗卫星发射升空,苏联的斯普特尼克一号标志着人类社会步入了太空时代。1958年1月31日美国首颗人造卫星探索者一号发射,发现了后来被命名为范·阿伦辐射带的地球辐射带,并渐次打开了利用电磁波全谱段观测宇宙、认知地球家园的新窗口,除了可见光,基于航天器平台的空间X-射线、红外、微波等科学任务极大拓展了人们的科学视野和世界观,诞生了多个诺贝尔物理学奖、化学奖。

  在人类大航天号角吹响之际,中国不是旁观者。1957年11月新中国领袖毛泽东主席第二次访苏出席十月革命40周年庆典系列活动。苏联卫星接连上天想必震撼共和国缔造者的内心。而新中国的第一批海归竺可桢、钱学森、赵九章们更是觉察到了太空探索大门轰然开启的历史必然,纷纷在报刊上谈论人造卫星的意义和用途,建议开展中国的卫星研究工作。1958年5月17日,毛主席在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郑重宣布:“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同年8月20日,国务院科学规划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在《十二年科学规划执行情况检查报告》中指出,发展人造卫星,将使尖端科学技术加速前进,开辟新的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领域,为导弹技术动员后备力量。同时,大型的卫星上天是洲际弹道导弹成功的公开标志,是国家科学技术水平的集中表现,是科学技术研究工作向高层空间发展必不可少的工具。翌日,中国科学院581领导小组成立,组织协调卫星和火箭探测任务,组长钱学森,副组长赵九章、卫一清。“581组”就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前身。同年底,中央政治局拨2亿元专款支持中科院研制卫星,代号“581”任务。

  弹指一挥间,60多年前曾标识很高密级的“581”相关档案已解密,越来越多的人恍然大悟,原来它才是中国人造卫星事业的坐标原点。

  一位科学大师的家国情怀

  与彼时国力强盛、东西方争霸的美苏不同,半个世纪前的新中国百废待兴,家底薄弱。我们必须先在这个星球上站起来、立住脚、生存下来,但这并不妨碍中国人志存高远、胸怀探索浩瀚宇宙的梦想。中国人造卫星事业面临的挑战可想而知,却也是沧海横流涤荡英雄本色。总有一批有远见的科学家在仰望星空,正如新华社《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中张劲夫点评的那样,“搞卫星赵九章最积极”。

  赵九章,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考取庚子赔款留学德国、学成归来执教西南联大,是1950年5月19日周恩来总理签署中央人民政府政字第0150号通知任命的中科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首任所长。他深爱我们的国家,无时无刻不在为她殚精竭虑。

  新中国诞生之初,我们的周边环境远非今日中国所面临的世界之友好。赵九章等起身为国分忧,探究突出重围的道路。他敏锐抓住国际地球物理年这个机会冲破封锁、跻身国际舞台,并出任中国国际地球物理年国家委员会秘书长,用科学家的行动为新中国争了口气。1958年10月17日他亲率中国高空大气物理代表团访苏、争取卫星研制外援未果,回国后果断提出“中国发展人造卫星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要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重要建议。

  1964年12月27日赵九章根据国内运载工具的发展,给总理呈送建议信,审时度势提出了开展人造地球卫星研制工作的建议,高屋建瓴地阐述了发射卫星和发射洲际导弹、人造卫星对国防的作用、人造卫星对尖端科学及工业的关系。1966年1月他出任中国科学院卫星设计院(代号651设计院)院长,推动中国第一颗卫星研制重新上马。1967年12月,国防科委正式命名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为“东方红一号”。

  作为科学大家的赵九章,他除了抓第一颗卫星的研制工作外,还高瞻远瞩地谋划了我国卫星系列规划的设想,提出以科学试验卫星作为开始和打基础,以侦察卫星为重点,全面发展应用卫星,如通讯、气象、导航等卫星,配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在照相卫星基础上发展载人飞船……所有这些,今天的我们看着很熟悉,因为这几乎就是中国航天60多年自主发展的缩影,但我们也不能不惊讶于这是赵九章1966年5月19日报告的要点,一代科学家的真才实学和远见卓识令人肃然起敬。他们爱中国、爱科学,真正把论文写在了中国大地上、写到了无垠太空中。

  改革开放初期,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首次颁发,《“东方红1号”及卫星事业的开创奠基工作》第一获奖人授予了已于1968年去世的赵九章,历史没有忘记这些饱含家国情怀的两弹一星元勋。今天,东方红一号仍在近地点430公里、远地点2033公里的地球轨道上飞行,仿佛在提醒我们不忘历史、催促我们要砥砺前行。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问题探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助推劳动力社会性流动

    劳动力的社会性流动是不断提升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促进人才、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工作高度重视。2019年底印发的《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劳动力、人才合理有序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要求。

  • 【热点思考】落实稳岗返还政策 促进就业稳定

    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严峻考验。稳岗返还作为失业保险制度防失业功能的重要政策抓手,在疫情防控期间成为稳定就业的重要措施选择。落实稳岗返还政策,要坚持就业优先,在地区层面综合决策;适当授权,允许地方政府制定具有属地性质的专项落实行动;加强制度建设,保持政策可持续性。

  • 【前沿观察】让社保降费更好服务就业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就业的全力配合, 而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风险防范机制,理应为就业保驾护航。多年来,我国政府充分重视社会保险和就业的关系,在社会保险与就业的协调性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 【工作研究】工会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路径思考

    工会作为部分公共职能的承担者,要在深入调查职工状况和生活需求基础上,科学论证、精准施策,引导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参与深化改革,力所能及为广大职工提供公共服务和改革产品,为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凝聚起职工的智慧和力量。

访谈

文献

  • “九棵木麻黄”的启示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生逢伟大的时代,勇做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需要以谷文昌等先进典型为人生楷模,善于从九棵木麻黄的故事中汲取思想营养,以不忘初心的良好心态、履行使命的奋斗姿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闯关夺隘、接续奋斗,奋力书写更加壮丽的人生华章。

  • 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工资制度改革

    1981年,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开始改革工资制度,并于1982年率先实行结构工资制。这次工资改革无论对企业员工还是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都具有巨大的影响,是我国工资制度改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