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幻灯片

高校在促进国家全球传播能力提升中的着力点

谢畛
2020-11-19 09:15:05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21世纪,进入新“互联网+”时代,西方主流媒体对中国的报道仍会夹杂着偏见与不实言论,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事实歪曲可见一斑。面对国际舆论“西强我弱”的形势,中国的全球传播也需要积极应对互联网带来的挑战,以展现真实而非被污名化的中国。与此同时,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指出,要“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这对作为思想建设以及文化宣传重要阵地的高校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要努力为“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全球传播”培养一批具有坚定信念、全球视野、专业素养的人才队伍,并使其在面对境外势力贸易战、舆论战以及思想文化渗透的形势下,以充分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直面污名化威胁,进而内能教书育人,外能抵御外侮,并达到人才培养与宣传双向共振的效用。

  高校助力中国全球传播工作的基础和重点

  (一)全方位、多层次夯实理论根基是全球传播工作的基础

  作为教书育人,传达思想的主要阵地,高校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既要注重教师队伍的思想理论建设,又要强化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中的理论融入,还要完善专职思想政治理论工作者的扎实理论根基、创新业务能力等全方位的综合培养体系。

  1.重视教师队伍思想理论建设的影响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高校教师的言传身教都会直接传递其思想,进而对学生的思维理念、行事逻辑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在教师队伍的思想理论上应该做到全方位、多层次、点线面结合,同时需要考虑高校教师教学、科研任务重的实际情况,以“系统+碎片化”的学习模式使得教师们在全面掌握思想理论脉络框架的同时也能通过不断接收碎片化的学习进而深化认识。因此,可以探讨开发高效率、形象化、易理解的案例等思想理论学习渠道,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或者虚拟现实场景还原的方式,以简短却如身临其境的方式让教师们理解思想理论学习的要点;也可以结合碎片化、可视化的短视频,实时深化理论认识,结合心理学前摄抑制、倒摄抑制以及艾宾浩斯曲线的记忆、学习规律强化理论知识学习的效果。在此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不要流于形式化或者有超负荷的学习任务安排,以使得短时间内理论学习消化效果最佳。

  2.关注大学生思想理论教育模式的创新

  互联网等相关技术的发展给传播的格局带来了深刻变革,而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理念将影响未来的发展,因此正确的思想理论与价值观念尤为重要。高校进行学科建设与课程具体设计时,必须要对当代学生的思想特点和理论学习的心理活动状态有明确的认识,并融入到思想理论课程教学设计与过程中,以扎实的理论知识为根基,以创新的教学模式为载体,通过互动式、体验式教学增强理论学习和掌握的深度,如可以采用案例研读、小剧场等方式来推动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以当下流行的方式如说唱、街舞来展现对理论的理解,不拘泥于形式,海纳百川,方能绽放异彩。

  3.完善专职思想政治理论工作队伍的建设

  高校教师与大学生思想理论教学与培养的成效关键在于专职思政工作队伍的建设。高校需要对思政工作进行顶层设计,进而在人员构成以及培训体系上不断完善。顶层设计需要综合国家发展需要、理论学习的必要性等要素,设定专职思政人才的培养计划,选拔人才时应注重人员组成结构的丰富,需兼顾专业知识扎实以及业务能力出色,以能不忘初心、坚守使命且能随机应变、灵活处事为阶段性目标,为高校思政工作打造一支思想坚定、认识深刻、业务能力强硬的思政队伍,保证高校整体思想理论学习的方向。

  (二)重点培养三类专业人才,以积极效用助力全球传播

  1.培养深谙国际法律规则的法治人才

  国家需要专业的国际法治人才为中国“发声”,尤其是在法治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保障作用日益凸显的形势下,法治人才应以其专业知识维护国家的权益和声誉,以法言法语瓦解某些国外媒体“污名化”中国的阴谋。

  以美国对中国发起的历次“301调查”为例,知识产权和市场准入仍是其焦点,美国冠冕堂皇地指责“中国政府将支持中资企业进行海外投资并购作为获取外国先进技术的一种策略”为名,实则掩盖了其遏制中国发展之实,但是一系列恶意调查等问题都表明了国内国际贸易知识产权的专业人才是相对欠缺的,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代经济体,亟需熟知欧美法律以及政策规定如出口管制制度等内容并维护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利益的专业团队。

  为助力中国法治人才队伍的建设,高校需探讨法治教育、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在培养规划中发掘坚定理论自信,同时具有高学术水平、高业务能力的专业人才,尤其是涉及国际贸易、知识产权等相关专业的法律人才,以积极应对某些国家的霸凌主义行为。高校应在法治人才培养设计中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正确的舆论引导知识,以专业的理论展现实实在在的中国法治现状,揭露混淆视听的媒体谎言。

  2.培养具有大格局观念的宣传人才

  传播格局是国际政治和权力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世界各国媒体仍然受到政治意识的影响,以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为例,一些西方的主流媒体仍然夹杂着偏见进行报道,指责中国信息不公开、言论不自由、人权得不到保障,而这种与事实大相径庭的言论非常有损中国形象。

  面对当前国际传播形势复杂性的挑战,高校需要助力培养专业的宣传人才,让专业的人说好中国的故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深刻道理要通过讲故事来打动人、说服人。宣传人才要读得懂实践中所隐藏的指导理论,说得清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切交融,道得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契合点,能够以严丝合缝的逻辑、兼容并包的大局思维、勾连的情感共鸣获得认同,进而做到潜移默化中传递中国理念、塑造中国形象。因此,高校在人才培养中要积极实践全球新闻传播的“四跨”培养理念(跨学科、跨文化、跨领域和跨媒介),并强调培养的阶段性目标以及实践能力的持续性提升相结合。

  3.培养具有国际实力的科研人才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大数据时代,掌握占据优势地位的科学技术就相当于掌握了未来竞争的主动权。西方国家对中国欠缺知识产权保护的指责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中国自主研发技术的质疑,全球传播工作除了在软实力上下功夫,在硬实力上也需要高精尖技术人才队伍撸起袖子加油干。相应的,科研成果的产生也会影响新时代宣传工作的方式,如人工智能与区块链、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使得宣传工作更具便利性、多元化和自主性。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发源地,除了在宣传工作本身上的助力作用外,科研成果本身就是值得传播的好故事,行胜于言,自主创新、独立研发的成果更是反驳西方“知识产权窃取”的有利论据。而科研的关键在于人才,这就需要高校探讨建立一套长效的科研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思想理论的学习提升其全球视野,通过一系列创新鼓励举措推动科研人才自主研发的积极性,通过公平合理、完善的评价机制让科研人员从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担忧中解放出来,在充足资金与精力的支持下,遵从于研发的客观规律创造成果,推动科技发展。当然,也需要探讨科研人才与宣传人才的畅通沟通渠道与配套机制,以及时高效地展现中国科研的“硬实力”。

  综上,高校应以夯实理论基础为保证,以法治、宣传、科研人才培养为重点,不仅在学科建设上探讨培养过程中知识的融合性,还需要以实践检验理论学习的效果以不断完善,进而形成协同效用,以充分发挥基础与重点之间的双向共振作用。这并不是说其他领域不需要发展,只是相对而言需要有的放矢,若高校集中力量于重点领域,兼顾发展其他领域,以系统化的思维和国际化的视野进行着力布局,定能为国家的全球传播能力提升做出重要贡献。

  “一基础三重点”协同系统图

  结语

  面对后疫情时代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新形势,高校应以大局意识为指导,以夯实思想政治理论为基础,以法治人才、宣传人才、科研人才的培养为重点助力中国全球传播能力的提升。这一基础、三重点并非单向地发挥作用,而是在一个整体系统内互相作用与反作用,当每个元素均以正向力发挥作用时,高校对中国全球传播的助力效用必将一直呈现上升趋势。

  (作者:清华大学科研院 谢畛)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