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时政

家国情怀教育的有效路径

陈耀
2020-06-15 16:19:03  来源:浙江日报

  家国情怀是指个体对家庭以及共同体的认同、维护,对天下共同价值的追求,对共同体责任的自觉担当。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中国举全国人民之力共同迎战,推行有效的治理举措,展现出顽强的意志决心和高度的国家凝聚力。抗疫过程中,青年大学生表现出怎样的精神状态和社会责任感?疫情之后,如何改进和加强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教育?为此,我们组织了一次相关调查,通过发放网络问卷的形式完成,共面向浙江、湖北、广东、北京4个省市8所高校的2000名青年大学生展开调查。问卷发放时间为2020年2月,正是抗击疫情的重要时期。

  此次疫情防控中大学生体现出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心态上心系小家大国,乐观积极向上。调查结果显示,92.45%的青年大学生对全国人民一起抗击疫情取得胜利充满信心。88.2%的青年大学生对学习和生活更加珍惜,85.9%的学生能应对更多突发情况,更会主动关心家人、朋友、老师和同学,85.9%的学生更加注重健康生活习惯,80.2%的学生心理变得更加强大,78.9%的学生与亲朋师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在访谈中,部分青年大学生表示自己“不盲目乐观,也不悲观”“做好自己”“抓住手头的资源,学习并充实自己”“深刻感受到人类命运紧密相连”,体现出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更加豁达的心态。

  思想上主动关注国家大事,正向信念大幅提升。调查结果显示,青年大学生对此次疫情呈现出高关注度,92.09%的学生会更主动关心国家大事和全国疫情形势,41.1%的学生每天关心的频率达到3次以上。对社会热议话题,有53.75%的学生相信政府力量能处理好一些突出的社会问题。这种关注和改变体现的是青年大学生对社会强烈的责任感,以及感念个人前途与家国命运同频共振的一种深切情感。疫情防控中,大学生加深了对个人与他人、社会和国家关系的认识,更强化了集体主义观念,这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行动上主动承担个体责任,以兼济天下为荣。调查结果表明,面对新冠肺炎疫情,青年大学生行动积极。97.5%的学生不传谣、不信谣、不造谣;96.55%的学生外出戴口罩、回家勤洗手,讲究个人卫生;87%的学生认真自学,积极参加网络课程和在线阅读文献等。被调查对象中约5.1%(102人)的学生参与了所在地的防疫志愿者等公益性工作。有20.2%的青年大学生(404人)参与了各种形式的捐款捐物。青年大学生主动将个人情感与爱国情感融为一体,充分体现了济世救民、匡扶天下的担当。可以说,他们是能够在未来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值得信赖的中坚力量。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的契机与挑战

  化危为机,紧紧抓住家国情怀教育契机。从以上结果分析来看,青年大学生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家国情怀已经是流淌在他们血液中的基本底色。而通过此次战“疫”,青年大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家国情怀的时代内涵,也对个人成才与家国命运紧密不分有了更深的体会。调查结果显示,经历此次疫情,绝大部分青年大学生对家国情怀的了解程度加深,7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家国情怀明显增加。在访谈中,青年大学生还提到了“心怀天下,帮人于难处”“自强自立”“在祖国怀抱,感到安全”“国家有难,匹夫有责”这些关键语句。在关于“家国情怀的重要性”问题中,95.6%的学生认为家国情怀对个人成长非常重要。

  以上这些都表明,这场突如其来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契机。战“疫”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和群体深刻影响了大学生们,触发了他们去思考平时不会思考的问题,去体悟深植在骨髓里的家国情怀。他们更加深切体会到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才是打赢这场艰苦战“疫”的根本原因,尤其是在当前疫情全球暴发的情势下,他们更能直观地体会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升华对党和祖国的热爱;更加认识到要学习和掌握“硬核”本领,勇敢面对新时代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挑战,担负起应有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因而,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来说,在群情激昂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优化教育途径,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然而,我们也不得不关注到,青年学生这个群体在网络上、现实中对一些社会问题、政府治理效能和公信力、媒体传播力等表现出极大的关注,并且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工作内容和挑战。

  直面挑战,精准开展青年大学生家国情怀教育。青年大学生对家国情怀的教育途径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调查结果显示,从接受度来看,青年大学生对家国情怀教育方式的喜好排序如下:推进校园主题宣传展示、文化长廊建设,加强氛围营造(81.25%);进行网络、短视频、微信等新媒体宣传(77.85%);举行各类公益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77.35%);举办先进人物事迹分享会、报告讲座、知识竞赛等主题教育活动(61.85%);开设家国情怀教育的相关课程(53.8%)等。在访谈中,部分青年学生提出“家国情怀的教育要与历史上的民族英雄相结合”“对于优秀的影视剧要有相关讲解、评论和延伸”“内容务实一些”。由此可见,青年大学生更喜欢“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方式、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和互动式的体验活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重视这些新的特点、新的要求,在弘扬战“疫”精神、涵养家国情怀上下更多功夫,把线上线下教育结合起来,构建富有时代特色、符合学生需求的家国情怀教育体系。

  【作者为浙江工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