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脱“重医疗、轻预防”思维惯性-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社会

摆脱“重医疗、轻预防”思维惯性

彭树涛
2020-06-16 15:28:46  来源:解放日报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需要着力补强公共卫生教育的三个短板。

  补强公共卫生素养短板。现实中,公共卫生事业的作用更多是以“隐性”而非“显性”的方式体现,易导致社会对其重要性、必要性、紧迫性等认识不足,结果带来“重医疗、轻预防”的思维惯性。

  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出发,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公共卫生战略思维,加强公共卫生知识传播和公共卫生安全教育,形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

  补强公共卫生协同短板。公共卫生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环境卫生学等相关知识。当前,公共卫生教育协同存在以下几个不足:

  一是学科内部的协同教育不足。学科发展过度推崇“影响因子”,直接导致对传染病、流行病学、疾病筛查技术等方面的资源投入不足。

  二是公共卫生学科与临床医学学科之间的协同教育不足。对作为高校直属二级学院建制的公共卫生学院来说,由于在机构设置上并未纳入医学院的统一管理,也就难以获得医学院及附属医院的大力支持,公共卫生教育一定程度上缺失了重要的临床资源协同。

  三是公共卫生科研人才培养的协同教育不足。部分高校和研究机构因硬件配备有限,跨学科、跨专业开展交叉研究不够,管理体制、管理水平、管理人员不足,未能真正发挥承担公共卫生科研的作用。

  新形势下,有必要统筹安排国家和社会资源,加大公共卫生学科尤其是弱势学科的科研投入,建立公共卫生整合型研究体系和实验室体系;加强公共卫生与临床医学等的协同教育,加强国际科研合作,开展公共卫生领域前沿研究。

  补强公共卫生人才短板。严格来看,我国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依然面临存量不够、增量不足、质量不高等挑战。特别是,公共卫生教学机构比例很低且招生人数有限,教学理念重“技”轻“道”、重“术”轻“学”,缺少人文、通识教育、应急教育等。为此,有必要多策并举、多管齐下、多方发力,按照“开源、节流、盘活”的原则一体化加强公共卫生专业人才培养。

  一要抓好“开源”做增量,鼓励“双一流”大学高质量建设公共卫生学院,扩大公共卫生专业招生规模;

  二要抓好“节流”做存量,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落实“重医更重防”举措,健全公共卫生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避免人才流失;

  三要抓好“盘活”做质量,推进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专业和临床医学、文、理、工等专业的交叉,培养更多学科交叉型、知识复合型的公共卫生人才。

  (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