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科技

荧惑探寻四千年

刘孜铭 黄京一
2020-07-09 09:27:36  来源:光明日报

  太空时代的火星探索

  1957年10月4日,苏联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1号”发射升空,标志着人类太空时代的来临。自打进入太空时代,火星便成了航天探测器的主要目标之一。

  虽然火星轨道同地球是如此相近,但却算不上是一个容易达到的地方。由于火星和地球公转轨道周期不同,平均每26个月才能迎来一次交汇,届时将有为时几周的窗口期可以供探测器切入火星轨道。截至2020年6月,世界各国总共进行了57次直接或间接火星空间探测任务,其中只有31次成功或者部分成功。

  在1960年到1975年间,美苏两国掀起了第一轮火星探测热潮,苏联在这期间连续发射了16颗火星探测卫星,然而除了“火星-X”系列的7颗卫星,其他全部发射失败。而成功的卫星中,“火星2号”在轨航天器在八个多月的时间内持续传回了大量观测数据,“火星3号”则在1971年12月2日首次实现了火星表面的软着陆,遗憾的是密封舱着陆仅传回20秒的数据后就失去了联系。

  美国的火星探测虽然起步晚于苏联,但却更早取得了成功。1964年至1970年美国发射了“水手”系列人造卫星,其中“水手4号”是第一个成功飞越火星的探测器,而“水手9号”则在1971年11月13日进入火星环绕轨道,成为火星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美国在1976年实现了“海盗”系列探测器在火星表面软着陆,其中“海盗1号”一直工作到1985年寿命结束,而“海盗2号”也工作至1980年。

  苏联的火星任务失败率奇高不是没有原因的。人类开展空间探索初期,火箭的运输能力、入轨精度以及零部件的可靠性都很难满足需求,而其时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处于冷战时期的空间竞赛,苏联的火星任务仓促上马,准备不足,才导致前10次任务尽数失败,其中7次都没能完成发射阶段的任务。甚至直到20世纪70年代之后,由于运载火箭事故导致的任务失败仍旧层出不穷。

  苏联直到1988年7月才恢复了火星探测任务,但均未获得成功。2011年,俄罗斯发射“福布斯-土壤”探测器时同步搭载了中国的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1号”,然而发射后因为无法变轨进入地火转移轨道而宣告任务失败。

  在“海盗”任务之后,美国也迎来了火星探测的低谷,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重启火星探索的征程,并在1992年9月25日发射了“火星观察者”,然而这枚探测器在即将进入火星轨道时与地球失联了。经过了四年的技术改进,美国又在1996年11月6日和12月4日相继发射了“火星全球勘探者”和“火星探路者”两枚探测器,其中“火星探路者”再次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美国在之后的十余年间陆续发射了14枚探测器,其中“火星探测轨道器”,“好奇号”火星漫游车等探测器仍旧工作于火星轨道或者火星表面。

  虽然比美苏两国慢了几拍,但其他国家在火星探索上也很快迎头追上。欧洲空间局在2003年6月发射的“火星快车”顺利进入火星轨道,并继续工作至今天。不过其携带的“猎犬兔2号”着陆器却没能成功登陆火星。2016年3月欧空局和俄罗斯联合发射的“外火星气体追踪轨道器”至今仍停留在工作岗位上。

  日本在1998年曾发射过一枚轨道探测器“希望”,但是却在到达火星轨道前耗尽了燃料宣告失败。而印度在2013年11月成功发射了首个火星探测器“曼加利安号”,并于2014年9月成功进入火星环绕轨道。

  中国在2016年1月11日正式立项了中国行星探测任务,探测器被命名为“天问”系列。“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将携带火星车“赤兔号”,一步实现火星轨道器环绕探测、火星软着陆和火星车巡视任务,预计将于2020年7月发射升空。

  “天问1号”预计将在7月至8月之间择机搭载于长征5号系列火箭发射升空,然后进入火星轨道,如果一切顺利,“天问一号”携带的“赤兔号”将在明年4月23日前后在火星乌托邦平原(暂定)着陆,逐步开展科研任务。

  在2020年的火星登录窗口期期间,原本美国航空航天局、阿联酋空间站、欧空局和俄罗斯航天局都有火星探测器发射任务,然而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欧空局和俄航局的合作项目已经推迟至2022年8月之后。

  过去的4000年来,我们对火星的了解,从一颗橘红色的亮点,到一枚可以被开发利用的宜居带行星,火星也从最初的遥不可及,到几乎遍布人类的探测器,甚至火星探测的任务次数已经超过了同期的月球探测项目。作为人类走出地球系统的第一站,火星势必将会成为人类深空探索的最重要目标之一,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就能登上火星的土地,建立第一个人类太空居留地,将火星逐渐开发成为第二颗地球。

  (作者:刘孜铭,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硕士;黄京一,系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工程师)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访谈

文献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