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科技

  • 抓好疫情下科普教育时机

    即使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我们仍是如影随形。尤其是病毒性传染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永无终点。既然无法回避,那我们只能主动适应,包括利用疫情对民众进行科普教育,变害为利。那么,结合新冠肺炎疫情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展全民科普教育呢?
    2020-04-27 19:00:43

  • 弘扬航天精神 建设航天强国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从戈壁大漠飞向九天,毛泽东主席发出的“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号召与誓言终成现实。这是我国科技工作者创造的又一里程碑式壮举。50年来,航天精神代代相传、生生不息,中国航天自力更生、勇攀高峰,不断演绎着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2020-04-24 07:57:28

  • 不忘航天报国初心 勇担航天强国使命

    东方红一号卫星的研制发射,初步形成了人造卫星、运载火箭比较完善的科研生产体系,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此后,几代航天人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使我国昂首屹立于世界航天大国之列。
    2020-04-24 07:48:46

  • 在未知领域更应以创新思维“开疆辟土”

    新中国成立以来,经过70多年的不懈奋斗,我们不仅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拥有了世界上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也因此走到了一个历史关头:我们必须超越追赶模式,用创新去开拓新的未来。
    2020-04-23 09:06:12

  • 50年,科技人谱写“东方红一号”新篇章

    2020年4月24日是我国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50周年纪念日,也是第5个中国航天日。追溯半个世纪前的激情岁月,正是以赵九章为代表的老一代科学家对空间科学与探索的求真执着和家国情怀,使得“东方红一号”在中国科学院孕育和成长;放眼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而奋斗的当下,中国航天进入了新时代,发展空间科学的新使命成为新一代航天人传承“两弹一星”初心的新注解,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责任和担当。
    2020-04-23 08:34:31

  • 实现“三个优化” 完善科技创新治理体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并对“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作出一系列部署。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提升科技创新治理效能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科技创新治理体系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2020-04-23 07:13:08

  • 以高品质科创空间为主阵地培育创新生态

    以高新技术为主导业态对优质产业空间的需求越来越高,但载体建设滞后、空间资源粗放、区域协同不强等滞后于主导产业发展是加速园区、产业、创新转型亟须解决的突出问题。
    2020-04-22 10:59:41

  • 关于生物安全,你了解多少

    对于普通公众来说,“生物安全”更像是个学术概念,与日常生活的距离似乎有些远。其实,生物安全在我们的周围无处不在,它与每个人的生存与发展都密切相关。
    2020-04-22 10:33:45

  • 更加注重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强调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科技创新在推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60%左右。
    2020-04-22 10:23:01

  • 传染病防治探讨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受到了全球广泛关注,如何有效的进行防治,成为全球面临的重大议题。制定重大传染病防治方案与指南对于科学防治疫情、普及公众知识、助力专业人士高效防疫工作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2020-04-21 10:26:21

  • 疫情下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方向

    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这两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加强信息化技术与智能技术的运用,加大对数据利用效率;加速生物医药研发,加快推进医疗科技创新;支持疫情之下出现的新业态与新模式,推进科技创新多样化和大众化,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力,加大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的步伐与速度。
    2020-04-20 10:45:38

  • “细菌”“病毒”概念的传播与中国现代卫生防疫观念的兴起

    清末民国时期,随着西方生物学特别是现代医学的传入,“细菌”和“病毒”这两个基础性概念也得以在中国社会日益广泛地传播开来,有效促进了国人现代卫生防疫知识和观念的生成,我国现代卫生防疫和医疗制度体系也随之逐步建立。
    2020-04-20 07:56:17

  • 切实发挥科技在战胜疫情中的支撑作用

    新形势下,迫切需要加强国家公共卫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我国安全治理能力,适应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
    2020-04-20 07:12:15

  • 加强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他强调,生命安全和生物安全领域的重大科技成果也是国之重器,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是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加快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增强公共卫生领域战略科技力量和战略储备能力。
    2020-04-20 07:09:50

  • 让大数据在战疫中发挥大威力

    应对疫情“大考”,我们审时度势、精心谋划、超前布局、力争主动,充分利用了大数据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独特优势,积极开辟大数据助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新路径,使大数据在战疫中发挥出了大威力,为早日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继续助力赋能。
    2020-04-17 09:45:14

  • “虚拟战疫”:精准探寻最优解

    当前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人类需要共同面对的,是极其凶险狡猾又看不见的敌人——新冠病毒。
    2020-04-17 09:03:11

  • 城市建设急需关注生物安全

    今年,新型冠状病毒在全球范围内的暴发,对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发起了重大挑战。这场全球性重大疫灾给国家带来重创的同时也给城乡规划建设带来了新的思考:生物的安全健康和其生存环境有权应受到人类的尊重与保护。
    2020-04-16 08:30:50

  •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关注生物安全

    要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为何要保障生物安全?如何建设生物安全体系?
    2020-04-16 08:28:24

  • 疫苗的历史:技术、疾病与挑战

    纵观医学和疾病的历史,疫苗的广泛使用对于降低儿童死亡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背后离不开医学科学的进步和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有必要解决世界上最贫穷和最脆弱的人群所面对的问题。
    2020-04-16 08:19:39

  • 抢滩5G时代,如何谋篇布局

    相较于3G、4G等上一代通信技术,5G不仅是移动通信技术的顺序提升,更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架构,是推动我们进入真正数字社会的一项革命性技术。为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掌握进一步发展的主动权,我国将发展5G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提上日程。
    2020-04-15 10:07:43

  • 加强自主创新 强化科技安全 为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提供强大科技...

    习近平总书记以卓越的政治家和战略家的宏大视野和战略思维,高瞻远瞩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强调科技领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国家安全能力。加强自主创新,强化科技安全,为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成为新时代科技工作的重大任务。
    2020-04-15 07:49:42

  • 做好文化科学普及大文章

    随着现代学术不断走向专业化与职业化,追求“高精尖”对学者具有极大吸引力。相比之下,文化科学普及工作显得有些简单。无论在学者的科研项目里,还是在学术评价体系中,普及都是一个不那么“高大上”的领域。有意思的是,社会大众对普及读物的需求却空前强烈——他们期待了解科技新发展,希望掌握经济、法律、心理相关知识,愿意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0-04-14 07:27:53

  • 黄热病传播模式的发现及其防治

    1878年夏,美国南部地区发生黄热病疫情,12万多人被感染,2万多人死亡,经济损失估计超过1亿美元。最先被确诊的是来自古巴的一位小男孩,其母亲冈萨雷斯的家族在1868-1878年古巴“十年战争”时期往返于美国南部、东部大西洋沿岸与当时的叛乱中心哈瓦那从事走私活动。在此期间,哈瓦那黄热病流行,黄热病病毒通过这些走私路线传播到美国南部地区。
    2020-04-13 08:40:00

  • 做好应对生物安全形态演进的准备

    生物安全属于非传统安全。当前,主要存在全球重大传染病疫情、生物武器威胁、生物恐怖主义、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丧失、微生物耐药、实验室生物安全、生物技术谬用、遗传资源流失和剽窃、转基因生物等9种生物安全类型。
    2020-04-13 08:35:20

第1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共20页 至第 确定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 用职业技能为康养产业注入发展动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 “互联网+”应成为劳动教育的重要方式

    互联网为劳动教育提供了更加便捷有效的渠道,使劳动教育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互联网+劳动教育”的模式能够培养受教育者互联网思维,更好地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制造强国目标作贡献。

  • 培养一代又一代高素质劳动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为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 劳动实现美好梦想

    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继续谱写“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