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未来战略优势的发力点-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财经

构筑未来战略优势的发力点

郑法川 张学良
2020-07-14 16:04:30  来源:解放日报

  上海的新经济发展面临体量偏小,人才、资金、科技等高端要素供给不足,民营经济活力不强,相关产业政策配套不足等因素制约,应总结成绩和不足、梳理长板和短板、找准瓶颈和堵点,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空间、向创新要动力

  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是党中央针对国内外疫情形势、经济形势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是因势利导、主动应变、化危为机作出的重大部署,对推进上海经济恢复和发展以及迈入“增长中高速,质量中高端”的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面对一系列不确定因素叠加的“强冲击”,发展新经济是一个重要选项。它不仅是防控疫情的支撑点,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着力点,更是构筑未来战略优势的发力点。对上海来说,要主动顺应新经济发展潮流,通过深化改革来抢抓机遇、率先成势,为经济社会发展开辟新的增长空间。

  紧盯市场风向

  今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上海主要经济指标经受了不小的考验。不过,以新消费、新服务和新制造为代表的新经济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较好地缓解了经济下行压力,增强了上海经济的发展韧性。

  新消费逆势增长。疫情极大地抑制了传统消费活动,但新的消费习惯加速形成。“非接触”“宅经济”“云生活”等新消费理念推动消费场景的转换,大量线下消费转移至线上,网上零售额逆势增长。

  今年第一季度,上海网上商店零售额同比增长4.4%,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17.7%,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4.9%。在上海首创的大规模综合性消费节庆活动“五五购物节”中,参与线上商家超过52万家、线下商家超过10万家,线上电商平台销售额大幅增长,撬动线下实体销售效应明显,呈现出线上线下企业深度融合的积极景象。

  可以预计,随着网络化、数字化程度的进一步提升,新型消费模式将日趋常态化,并有力推动消费市场回补,为消费升级注入新动力。

  新服务蓬勃兴起。疫情暴发以来,传统线下服务业受到前所未有的重创。但是,以“在线、智能、交互”为特征的新服务应运而生,成为生活、购物、卫生、教育等社会服务的有力补充。

  疫情期间,在线教育、在线办公、在线医疗、在线娱乐等新服务业态呈井喷式增长,无接触配送、在线零售、无人零售等新服务模式蓬勃发展。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份,上海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7.2%。随着模式创新、技术创新更加精准,线上线下企业融合程度不断深化,新服务有望进一步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生活性服务业向多样化、高品质升级,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制造加速推进。前段时间,原材料、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流通一度受阻,制造业企业纷纷停工减产,生产经营活动受到较大冲击。伴随复工复产的进程,以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制造”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高效引擎,展现出巨大的成长潜力。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今年1至4月份,在规模以上工业产品产量下滑的情况下,上海的工业机器人产量同比增长了6.1%。随着生产制造各个环节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制造业产品和服务的模式和理念将进行重塑。以智能化制造、模块化制造、柔性化制造为主体的新制造,是重塑制造业竞争优势的重要发力点。

  需要看到的是,上海的新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体量偏小,人才、资金、科技等高端要素供给不足,民营经济活力不强,相关产业政策配套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加上国际疫情仍未明显好转,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在顺势而为发展新经济的过程中也应紧盯市场风向,总结成绩和不足、梳理长板和短板、找准瓶颈和堵点,向改革要活力、向开放要空间、向创新要动力。

  激发市场活力

  面对更趋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上海既要正视疫情对经济发展带来的“强冲击”,更要依靠改革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重构供给动力、需求动力、要素动力和制度动力。

  重构供给动力: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促进产业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

  要加快落实《上海市促进在线新经济发展行动方案(2020—2022年)》,聚焦无人工厂、远程办公、在线教育、在线金融、在线研发设计、在线文娱、在线医疗、“无接触”配送等领域,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新引擎,推动在线新经济大发展。

  通过创新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通过现代物流体系提高产品的供给能力,从而推动制造环节优势向两端服务环节延伸,打造更具竞争力的产业链条。

  要加强集群建设,在重点领域优先培育和大力发展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充分发挥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有机结合、互促共进,加快制造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

  重构需求动力:以新基建、新消费和优质出口为重点,充分释放有效需求。

  从投资角度来看,近年来投资报酬递减效应逐步显现,投资的规模增长效应越来越弱。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重点在于扩大投资有效规模、提升投资效率。为此,投资重点有必要转向以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新型基础设施。

  从消费角度来看,上海的居民消费正在步入结构快速升级期,服务消费、绿色消费、智能消费、信息消费等新型消费日益受到欢迎。要积极适应新的消费趋势,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稳定传统消费的基本盘,培育新兴消费的增量。

  从出口角度来看,要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探索外贸新业态和新模式,进一步做大做强跨境电商零售出口,助力企业拓展营销渠道、培育自主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

  重构要素动力:以创新为核心,强化人才、数据等高端要素的支撑力。

  要努力创造“新人口红利”,实施人力资本优先发展战略,着重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和高低技能人才错配问题,推动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同时,加大对重点领域的人才项目支持力度,加快优化科技人才布局,强化人才与项目、基地的统筹配置,加大对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

  要加大对数据信息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大力促进风险感知和预测、基础统计分析等竞争力相对较弱领域的发展。同时,鼓励高校院所向应用研究和产业化方向延伸,提高企业参与基础研究的积极性,促进知识、技术、信息、数据等新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重构制度动力:以实体经济发展为导向,在监管、产权、开放等方面创新制度供给。

  要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落实针对新动能的动态审慎监管制度;完善差别化政策,进一步提升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质量,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便利各类创业者注册经营、及时享受扶持政策等。

  要聚焦重点领域,强化开放型经济集聚功能,支持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在要素聚集、功能强化上构筑发展战略优势。同时,充分利用长三角市场优势,积极引进扶持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领域企业,形成新一轮跨国公司和科技型企业的投资热潮。

  (作者单位:上海财经大学)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