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经济社会发展五个新空间-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财经

用好经济社会发展五个新空间

万勇
2020-07-14 16:07:21  来源:解放日报

  加快构筑新时代上海发展的战略优势,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需要进一步挖掘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空间。

  这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疫情下经济社会发展出现一些新趋势、新需求,迫切需要寻求新突破;二是上海经济发展密度有待提升,对标国际仍有很大差距;三是上海面临经济下行压力,需要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上海建设用地规模有限,增量空间不多。

  经济社会发展空间的提炼与选择,应当综合考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素:一是要有一定规模;二是要具有区域均衡性,不仅兼顾旧城和新区、城市与乡村的协调发展,还要满足各个区域的均衡发展;三是要符合时代主题和世界都市的发展趋势;四是要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为目标,而不能再以外延式、粗放型用地为条件。

  根据这些标准,可探索将旧区改造、城市更新、乡村振兴、产城融合、夜间经济等五大方面作为新时期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空间。

  第一,城市更新中的旧区改造。

  当前,上海旧区改造最急迫的对象,主要是缺乏独立厨卫设施的老旧居住房屋。按照“能留尽留、能改则改、该拆快拆”和“保基本、保安全”的原则,下一步有必要抓紧推进这一重要的民生项目。

  研究显示,在2025年前基本解决中心城区十几万户手拎马桶问题和同样规模巨大的郊区老镇老街不成套居住问题,不仅可以实现住房条件改善的社会效应、总体环境提升的环境效应,还可以实现每年千亿元规模的经济投入和投资拉动,意义十分重大。

  第二,历史建筑的保护。

  由于种种历史原因,很多历史建筑处于超负荷使用(花园住宅、新式里弄、工人新村),错配利用(作为居住使用的老商务大楼)及低效利用(工业遗产)等状况。通过城市更新、民生改善,辅之以机制创新、政策完善、模式探索,可以对这些存量物业进行空间挖潜、用途优化、品质提升、环境改善,继而造福于民。

  第三,乡村振兴中的风貌改造。

  上海要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必须实现城乡融合、促进乡村振兴,激活郊区农村的“沉睡资源”和“失落空间”。当前,农宅进入集中翻建的窗口期。在宅基地减量化的前提下,可通过向城镇集中、平移集中等方式,进一步推动农民相对集中居住。对于原址提升的项目,也要积极开展美丽家园、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等建设。按照有关政策标准,2035年前预计将释放上万亿元的经济势能。

  第四,产城融合中的产业园区再塑。

  实施产城融合的对象,主要是产业园区及其周边地区,也包括中心城区内功能性区域,如张江、金桥等原来比较纯粹的产业园区和陆家嘴等中央商务区。在缓解经济下行压力、提高经济发展密度、集约节约利用土地等要求下,在产业园区向社区、城区转变条件逐渐成熟的情况下,有必要大力推进产城融合、职住平衡。

  园区升级扩容后,原有企业生产经营的空间需求得到满足,新兴企业也会纷至沓来。同时,园区向社区、城区转变,还能带来城市活力的提升、空间效率的提高、资源配置的优化以及市政设施、配套服务的发展,区域经济密度有望随之提升。

  第五,夜间经济中的商业服务业空间延展。

  目前,全球城市消费开始由过去对空间的延展变成对时间的延展,夜间经济已经成为各大都市的发力点和亮点。夜间经济是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创造就业的重要抓手,也是体现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传播多元文化的重要载体。

  2019年,上海出台了推动夜间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强调夜间经济的繁荣程度是一座城市经济开放度、活跃度的重要标志,要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对标国际、包容多元的原则,围绕打造“国际范”“上海味”“时尚潮”夜生活集聚区的目标,鼓励业态多元化发展,不断创新监管方式,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打造夜间经济的核心逻辑是,通过对各类适宜空间的积极利用,激活空间,拉动消费,提升城市活力、城市魅力和城市温度。有关数据推测显示,发展夜间经济将使相关产业的经济体量大幅度跃升,年均增量有望达到数百亿元。

  同时,夜间经济的爆发还会带动周边交通、物业、演艺等发展。随着上海打造“一江一河”世界级滨水区、“世界级会客厅”以及“上海服务”“上海制造”“上海购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夜间经济的有序发展将成为激活城市空间、展示城乡形象、助力经济增长、诠释城乡文化的有力载体。

  (作者为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