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动员如何实现“疫”无反顾-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社会

社会动员如何实现“疫”无反顾

赵卯生
2020-05-08 11:15:28  来源:人民论坛网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与国家治理现代化内在契合

  社会动员,又称为社会发动,是指一定的国家、政党或社会团体,为实现特定目标,“通过多种方式影响、改变社会成员的态度、价值观和期望,形成一定的思想共识,引导、发动和组织社会成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达到发动社会群众、整合社会资源、组织社会力量的活动及其过程。纵观中国近代百年,无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还是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社会动员始终是我们党引领群众、组织群众、整合社会资源的优势方法。可以说,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社会动员史,就是一部在一次次社会动员中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新潜力和超越能量,一次次化危为机,在走出困境的同时,更取得超乎世界想象的巨大成就的历史。无论是1998年的抗击洪水、2003年的战胜非典、2008年的抗震救灾,还是当下正在进行的疫情防控阻击战,历史事实一再证明,社会动员始终是我们党整合社会资源、凝聚社会共识、增进社会团结、促进社会参与的强有力方法,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的理论和机制日臻完善。具体而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通过“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此项内容进一步深化,提出建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对构建一个强国家和强社会的互强互动机制提出了新思路和新举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这就在国家制度层面,论证了社会动员与国家治理在现代化维度上的内在契合,二者双向促进,共同构成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基本依据。

  当然,伴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治理的重心向基层下移,公民的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多样化,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在动员主体、动员目标和动员机制等方面发生了相应的嬗变,实现了从传统管制模式向现代治理模式的转型。动员主体在多元组织协同发展的同时,更加强化党的领导。动员目标实现了从国家利益向大众利益的转变,更多服务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并在应对重大自然灾害和公共卫生安全中发挥重要作用。动员手段实现了从强制型向引导型的转变,主要通过利益引导、社会传媒、情感激发来推进。正是这些嬗变和转型确保了在本次抗“疫”斗争中,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发挥出最大化效应,呈现出最卓越表现,为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党的坚强领导为抗“疫”社会动员全面胜利夯实组织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完整严密的科学制度体系,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就是党的领导制度。无论是规范有序的治国理政,还是应对突发危机的社会动员,中国共产党都具有其他任何组织无法比拟、不可取代的号召凝聚能力、决策指挥能力和统筹整合能力。

  中国共产党在内忧外患中诞生、磨难挫折中成长、攻坚克难中壮大。勇于斗争、敢于胜利,是共产党组织的巨大政治优势,也是共产党人的鲜明政治品格。庚子鼠年,新冠肺炎疫情突然到来,就在人们要么心怀侥幸、盲目大胆,要么迷茫焦虑、晕头转向的危急时刻,习近平总书记临危不乱、从容不迫,亲自指挥、亲自部署,紧急动员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打响了气壮山河的疫情防控人民战争。两个多月的时间里,习近平总书记10余次主持召开重要会议,数次实地考察调研,亲抵武汉考察湖北和武汉的疫情防控工作,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树立起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动员中“身先士卒”的光辉形象。“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党旗高高飘扬于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的强大感召下,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以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屈服的大无畏革命气魄,爆发出克敌制胜的磅礴力量。

  党的坚强领导为抗“疫”社会动员全面胜利夯实组织保证,成绩斐然。党中央第一时间印发了《关于加强党的领导、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坚强政治保证的通知》,党中央以最快速度成立了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和中央指导组,并迅速指导全方面工作。国务院联防联控机构加强协调调度,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紧急动员、快速行动,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彰显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体现了我国“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显著优势:素有“九省通衢”之誉,拥有1000多万人口的武汉市史无前例的“封城”数十天,内防扩散、外防输出,把疫情扩散势头牢牢遏制住;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相继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以一级的担当、一级的作风、一级的措施,全面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全国各地区各部门不断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齐心协力、积极配合,既做到令行禁止,更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担责、守土尽责;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彰显;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拧成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了抗“疫”最强大合力。面对疫情防控中突显出来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社会动员及其显著成效,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深有感触:“中方行动速度之快、规模之大,世所罕见。”“中国的经验告诉世界,遏制疫情蔓延是可能的,任何国家只要有来自政府的坚定承诺和人民的强有力配合,就可以控制疫情。”

  人民立场为抗“疫”社会动员全面胜利提供不竭力量源泉

  中国共产党的党性和人民性是高度统一的。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鲜明品格,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鲜明品格。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立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立场。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结合“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时代特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新时代党的奋斗目标高度概括为“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疫情防控社会动员发起之初,习近平总书记就向全党发出“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号召,明确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牢记“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基本原则,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想尽一切办法确保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幸福祥和。正是源于“一切为了人民”的执政理念,在非常时期的非常日程里,无论是治国理政、国计民生的宏大处,还是具体工作、一言一行的细微里,都有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的“非常”关切:既关注疫情防控和患者救治,又关怀医务工作者人身安全的保障和防疫津贴的落实;既关心普通百姓的“菜篮子”“米袋子”,又强调鼓舞斗志坚定信念;既心系复工复产、产业发展,又关注脱贫攻坚、对外开放。

  “仁者爱人。爱人者,人恒爱之。”广大人民群众在整个疫情期间,充分感受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各级人民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和温暖,体验到了国家的强大和社会的安定,全党全军全国人民对党和国家油然而生敬意、爱意,积极主动自觉地加入到“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社会动员之中。14亿颗心,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构筑起坚不可摧的人民防线。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深刻把握“劳动最美丽”的时代意蕴

    立足于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提倡“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理念。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最美丽”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劳动美学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作为时代精神的引领,这一理念正在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思想共识和行动逻辑。

  • 做好疫情防控期“共享员工”合法权益保障

    自疫情发生以来,不少从业人员做起了“客串”,厨师进行生鲜分拣,房地产销售送起了快递,酒店领班成为日化厂工人……他们有一个新颖的名字——“共享员工”。这种新型的用工方式,既帮助人力成本压力大的企业渡过难关,又为人手不足的企业一解燃眉之急。通过人力资源的再分配,实现了企业、员工的双赢,发挥了保障民生、促进生产、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提高人力资源配置效率等作用,可谓一举多得。

  • 工伤保险挂钩职业病“黑名单”值得推广

    工伤保险费率挂钩职业病“黑名单”,一方面体现了权责对等原则。被列入职业病“黑名单”的企业,都是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不到位,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发生工伤赔偿风险较大的企业,理应为此承担更多的缴费义务。同时,具有一定的倒逼作用。通过浮动费率这一杠杆,促使广大用人单位积极落实主体责任,提升职业健康工作水平,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维护劳动者身体健康。

  • 新时代劳模精神的崭新意蕴与当代价值

    劳动模范是时代的先锋、民族的楷模,他们身上承载和彰显的劳模精神一直发挥着引领作用,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精神内涵,充分展现了我国新时代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的高度自信,已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我们要深刻把握劳模精神的崭新意蕴与当代价值,大力弘扬劳模精神,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劳动光荣的良好风尚。

访谈

文献

  • 新民学会对建党的贡献

    1918年4月,在毛泽东、蔡和森等倡导下,新民学会在长沙湘江之畔蔡和森寓所成立。毛泽东、蔡和森领导的新民学会历经国内外探索实践,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组织人才基础和斗争实践基础,作出了贡献。

  • 大别山精神的深刻内涵

    大别山党和军民从当地革命的具体实践出发,探索新的规律和方法,坚持长期斗争,独立自主解决问题,展现了大别山区军民自强不息、排难创新的进取精神和革命智慧,是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最坚实保证。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