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研究跨越时空的对接-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社会

中国新闻研究跨越时空的对接

蔡斐
2020-05-19 10:57:22  来源:深圳特区报

  1955年,戈公振先生逝世20周年,宁树藩先生进入复旦大学新闻系,从事中国新闻史教学与研究工作。两个人的交集也由此产生。那个连接点,毫无疑问就是《中国报学史》了。围绕这本书,民国新闻学人和当代新闻学家完成了跨越时空的若干对话。

  1920年,戈公振在上海报界首创《图画时报》,一战成名,推动了中国画报从“石印时代”跃入“铜版时代”。这一年,一个叫宁树藩的孩子刚刚出生。那一年,戈公振已经步入而立之年。这个时候,他们毫不相识。

  1927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出版,这本书奠定了戈公振在中国新闻史研究中拓荒者的地位。屈指算来,宁树藩恰好7岁。1935年,戈公振先生不幸去世。这一年,宁树藩已是少年。不过,此时的他们依然毫不相识。

  1955年,戈公振先生逝世20周年,宁树藩先生进入复旦大学新闻系,从事中国新闻史教学与研究工作。两个人的交集也由此产生。那个连接点,毫无疑问就是《中国报学史》了。围绕这本书,民国新闻学人和当代新闻学家完成了跨越时空的若干对话。

  第一,宁树藩教授1962年在《新闻业务》杂志上发表了《戈公振与<中国报学史>》一文。其中,引人注目的一点是对戈公振的“性质说”作出了反思。此前,戈公振的新闻学说被认定为资产阶级学说,一直遭到批判。但宁树藩先生却指出,“关于新闻兴趣性问题,《中国报学史》把兴趣性作为报纸和新闻的一种根本原素。但是,它的含意主要是指内容的多样性,提倡文学艺术的宣传报道,和一般所追求的‘人咬狗’之类的兴趣不同。它批评当时的报纸说:‘惟搜求不近人情之新奇事物,以博无知读者之一笑’。可见,就其某些具体内容论,《中国报学史》有其积极方面,不能和一般的反动资产阶级新闻学同等看待。”宁树藩教授的分析,尽管还是立足在当时“阶级说”的话语体系下,但就“兴趣说”作了澄清这一点,在20世纪60年代是需要极大学术勇气的。

  第二,1985年10月,杨瑾琤、方汉奇、宁树藩、王凤超四位先生在《新闻研究资料》第32辑发表了《〈中国报学史〉史实订误》一文,一共考证出戈公振原著中200多处错误,对《中国报学史》的史料错误作出全面纠正。这个纠正是很必要的。《中国报学史》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唯一继续再版的中国新闻史专著,长期以来存在不少以讹传讹的问题。尽管戈公振先生一直想做出修正并改写为白话版然而英年早逝的他没法完成这一梦想,他当年的《中国报学史(修改本)》在死后也一直无法寻觅,所以,1985年的这次考证,既是对《中国报学史》的完善,也是对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有益补充。限于学力,很难得知四位先生在对《〈中国报学史〉史实订误》一文的贡献比,但这从来就不是一个问题。中国新闻史走到今天,正是一代代人的付出与努力,这是门冷学问,兴趣是主导,谁又在乎贡献比这样无聊的问题呢?

  第三、1997年,宁树藩先生发表了《怀念汪英宾教授——兼论他的<中国报刊的兴起>》一文,指出“我国关于新闻史分期的看法,最早就是由汪先生这本书提出来的”。这一论述,纠正了中国新闻史分期说最早由戈公振提出的看法。汪英宾曾是戈公振在上海报界的同仁,早年留学国外,该书是他1924年完成的硕士论文。而戈公振是1926年底写成《中国报学史》的,从两个人交往以及两书的脉络来看,戈公振的分期说很有可能受到来自汪英宾教授的影响,宁树藩教授对此也作了比较分析。当代学者李开军对上述纠正进一步作了考证说明。这里提及这一问题,并不是要争夺发明权,我们想表述的,就是宁老先生这种对新闻史的客观原则与钻研精神。宁老先生著述不多,有时候几年才写一篇,但往往一击即中,能够深刻地改变学界的观点。

  第四、戈公振在《中国报学史》中开宗明义对新闻史给出了定义,特别是“研究关于报纸自身发达之经过,及其对于社会文化之影响”这两点,有力地影响了后世的学者,典型的就是宁树藩先生提倡的“两条腿”,即一方面要关注报刊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政治思想方面的作用,另一方面,应该关注报刊自身成长的历史,即新闻事业产生、发展、运动变化的历史。这种继承和发扬也体现到中国近代中国新闻史的研究范式上。中国新闻史自戈公振的“事业史范式”起,经过李龙牧“革命范式”的改造,进而回归到宁树藩树立的以新闻为本体的研究道路上来。

  2016年,96岁的宁树藩先生在上海逝世。2020年,恰逢先生百年诞辰,于是写下这一段文字,算是“一本报学史、回顾两代人”吧。

  (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遏止招聘地域歧视不能只靠劳动者较真

    要想真正有效遏止招聘地域等歧视的发生,就不能止于劳动者的独自较真,而是需要多方合力工作发力来应对。

  • 【问题探讨】不可抗力规则在涉疫案件中适用性探讨

    就疫情导致劳动合同无法履行,能否适用不可抗力规则的问题,还有进一步细化和完善的空间,可采取分类调整的总体思路。因疫情暂缓复工行业可适用劳动合同中止,因疫情导致经营困难企业可适用情势变更,同时,可参考域外经验完善劳动政策。

  • 【前沿观察】充分发挥稳岗补贴的“稳就业”效能

    按照北京市人社局的安排,从5月6日起,多项稳就业和支持中小微企业政策开始落地实施。根据此前颁布的稳岗培训补贴和临时性岗位补贴两项政策,北京市将分4批公布重点行业中小微企业名单,名单内企业可叠加申请上述两项补贴政策。

  • 【工作研究】复工复产中企业工会工作应对思考

    随着企业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尽快摸清疫情对企业工会工作产生的影响,并及时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是做好企业工会工作的当务之急。要强化政治引领,认真履责,切实维护好广大职工合法权益,提高应变能力,践行服务宗旨,努力提升关爱服务职工效果。

访谈

文献

  • 塔斯柯基梅毒人体试验

    未经当事人同意就在他身上做人体试验,被视为一种违反医疗伦理的行为。德国纳粹的人体试验和日本731事件都为人所周知。二战之后,纳粹审判后的《纽伦堡规则》确立了人体试验的伦理规则。此后,世界医疗协会所通过的《赫尔辛基宣言》,则确定了医疗人体试验的现行基本准则。

  • 治学以经世

    曾国藩(1811—1872年),谥号“文正”,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中国近代史上极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相比于曾国藩的政治、军事成就,其流传下来的著作并不多,最为有名的就是这本时间跨度逾30年、总数超千封的书信集——《曾文正公家书》。但仅就这一部家书即让曾国藩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赞誉,而其中蕴含的治学之道,至今依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