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赋能 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走廊”-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科技

智谷赋能 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走廊”

徐宁 石韡 邹世奇
2020-08-19 14:49:45  来源:南京日报

  人工智能(AI)是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是21世纪最具溢出效应的产业,欧美、日本及中国等均已将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日前,312国道栖霞段正式更名为“智谷大道”。“智谷大道”的命名,有利于扩大和提升中国(南京)智谷影响力,助推南京人工智能产业在栖霞进一步形成集聚效应,打造宁镇扬一体化格局中的G312创新走廊。

  智谷连续两年被市委市政府列为重点支持“一件大事”

  栖霞区作为南京市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和科教人才集中区,其重点打造的“中国(南京)智谷”连续两年被南京市委市政府列为重点支持的“一件大事”。

  先发的产业基础。2016年起,栖霞即依托国家级经开区智能制造产业的雄厚基础,将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发展重点方向;2017年在全市率先发布《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出台《关于加快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扶持办法》;截至2018年末,已落户包括高华科技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在内的人工智能企业130余家。

  广阔的产业空间。栖霞三产齐全,是我市东部崛起战略的“主战场”,建有500多万平方米科创载体,科创服务功能覆盖转化、孵化、产业化等全链条,近年来成功孵化快轮智能、氪信信息等人工智能重点项目58个,“AI+”产业和市场空间广阔。

  优良的产业生态。栖霞行政区、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仙林大学城三区联动,融合创新圈、孵化圈、产业圈。仙林大学城12所高校中,南京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南京财经大学3所高校设有人工智能学院,南京师范大学等4所高校设有人工智能专业,在校人工智能及关联专业师生2万余名,人才培养体系较为完备。引进21家人工智能新型研发机构,占全市总量四成以上。创新工场等知名创投机构在智谷设立8支、总规模24亿元人工智能基金。

  人工智能产业地标雏形初具

  近年来,栖霞积极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互联网+”人工智能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全力打造“全省第一、全国前三、全球有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地标,总面积70平方公里的中国(南京)智谷雏形初具。

  产业布局基本完成。围绕人工智能产业基础层、技术层、应用层三大层级,集聚人工智能企业近300家,核心产业规模超过6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近800亿元。在基础层,算法引擎达世界先进水平,智能传感器领域实力雄厚。地平线成功量产中国首款、全球领先的人工智能芯片,宇都通讯研发出国内首款5G“微基站”芯片,高华科技为国家航天重大工程“月宫一号”承担传感、监测工程。在技术层,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软件应用已形成较强的区域影响力,引进了中国新一代无人驾驶理念倡导者——中智行总部,天猫等主流电商仓库智能分拣系统供应商——极智嘉机器人研发中心及制造基地。在应用层,围绕“AI+”应用方向,智能交通、智能制造、智能生活、智能医疗等领域龙头齐聚。重点打造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形成包含“三电”核心零部件、无人驾驶、运营服务的智能网联汽车全产业链。与中国移动合作共建“5G+AI”应用示范区,实现5G区域全覆盖。

  研发优势加快集聚。与清华大学、南京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国际知名高校院所合作,共建以人工智能为主攻方向的新型研发机构21家,引进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张钹院士、网络安全领域国际权威方滨兴院士、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南京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周志华教授、斯坦福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奥萨玛·哈提卜教授等国内外顶尖学者。截至目前,共集聚人工智能研发人员5000余人,引育人工智能领军人才超过50名。

  对外影响不断扩大。依托创新名城建设,组织举办了全球人工智能应用大赛、交叉智能前沿峰会,连续三年承办中国人工智能峰会,与南京TOP5高校联合设立人工智能奖学金;省人工智能学会、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均落户智谷;拥有全省唯一人工智能产业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全市唯一人工智能专利导航园区、全市唯一发布人工智能创业指数园区、全市首条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示范路等。

  积极推进智谷建设,打造G312创新走廊

  中国(南京)智谷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产业现状和未来前景上来看,还存在着企业规模普遍不大、区域科技资源优势尚未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尚未显现等短板和制约因素。建议从政策、机制等方面着手,积极推进智谷建设,打造宁镇扬一体化格局中的G312创新走廊。

  强化规划引导,实施重点聚焦。由于缺乏原创核心技术,高端市场长期被外资企业占据,国内企业主要是被动地、跟随式发展。建议出台相关产业政策,鼓励自主研发,鼓励全市人工智能企业聚焦自主可控研究,实现核心技术的关键突破,从卖产品转向卖技术、卖服务和卖标准;实行错位发展,以落实“链长制”为抓手,围绕产业链、人工智能行业细分,与北京、杭州、深圳、上海、广州等全国其他人工智能重点城市开展差异化发展,打造细分领域高地;打造应用场景,大力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搭建,比如开放无人驾驶道路测试等,营造发展氛围。

  结合产业需求,加快人才引育。对产业发展急需的、能够引领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特殊人才,开辟绿色通道,一事一议、特事特办、重点支持。支持在宁人工智能企业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广发“英雄帖”,招贤纳士,加快集聚行业高端人才。更大力度支持更多在宁高校设立人工智能学院并强化学科建设,建立健全人工智能产业人才培养体系;特别是要在产业需求和高校培养两者融合上探索创新,着力培养跨学科融合性人才。

  破解融资难题,优化发展环境。当前,融资是企业发展面临的最为困难的环节。建议设立专业化投资基金、引导基金,支持民营资本投资多元化,引导好对人工智能产业的投资注资,并吸引带动风险投资、天使基金、私募基金等社会资本涌向人工智能领域。进一步强化科技小贷公司对国有银行的“补缺”作用,制定出台更多奖励和代偿政策。发挥政府财政支出的撬动作用,出台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相关配套细则和实施办法,不断加大对科技含量高、成果转化率高的AI项目支持和奖励力度。

  突出创新导向,合理调整利益。人工智能产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的产业,投资大且回报周期长。建议出台相关政策,落实好研发机构、孵化园区和最终产出园区之间三者利益共享机制,特别是科技企业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利益共享、项目信息提供地和项目最终落户地的利益共享,以此不断增强地方实施科技创新孵化和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定力和底气。

  (作者单位:栖霞区政府研究室)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