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服务外包,打造“基因之城”-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学习要论

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服务外包,打造“基因之城”

王飞 费爱华
2020-08-05 11:07:12  来源:南京日报

  生物医药产业是江北新区的一号产业,是具有强大增长空间和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产业。目前,江北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已形成涵盖新药研发、生物制药、诊断试剂、基因检测、医疗器械、药物营销、康养服务等上下游产业完备的产业链,健友生化等4家企业已成功上市,集聚800多家企业,2019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900亿元,实现了超高速增长。

  “十四五”期间,江北新区应紧紧抓住国家级新区和自贸区“双区引擎”发展机遇,强势打造“基因之城”,加速将江北新区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一流的创新之城、未来之城、幸福之城、开放之城,推动新区能级再跨越。

  江北新区打造“基因之城”的关键,在于提升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能力,路径在于聚焦新药研发。世界新药研发面临两大难点,一是资金需求量大,二是耗费时间长,两者导致了新药研制风险极大,新药的成功率极低。根据新药研制经验,在美国一个全新化学新药开发平均需要花费10年左右时间,开发费用高达18亿美元,能够进入市场的成果概率平均为1/10000 —1/5000。江北新区急速提升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的路径之一是大力发展生物医药服务外包产业,通过合同外包、委托外包等方式迅速嵌入世界生物医药新药研发的创新链和价值链,快速学习和获取世界级新药的研发方法和创新模式,利用长三角区域生物医药创新资源禀赋优越和国际高端创新资源,开发出进军美国FDA的一类新药,成为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的领头羊,世界生物制药产业知名的集聚地,让“基因之城”声誉响彻全球。具体说来,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大力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服务外包。

  一是大力引进全球跨国药企的研发中心和新型药物研发中心,提升新药研发能力。目前全球跨国制药企业均采取研发全球化战略,在中国、印度等新兴药物市场设立研发分中心,利用当地优秀的药物研发人才、药物资源开展新药研制,这给江北新区研发服务外包创造了机会。江北新区应加快构建覆盖基因细胞产业多层次新药研发公共平台、生物医药共性技术创新平台和进出口监管公共服务平台等多元化平台,力争生物医药前沿领域的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创新平台在江北新区布局设点,培育一批区域性创新平台和开放实验室,为生物医药外包业务提供设备、公共服务和共性技术支撑基础,并利用南京用地成本、商务成本均低于上海等区位优势,打造国内生物医药的新药创新中心,争取“十四五”时期开发30个以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一类新药。

  二是探索生物医药研发服务外包的国际合作运行机制。与全球著名研发机构、全球跨国药业的企业风险投资机构、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创业服务机构以及促进新技术商业化的风险投资机构、样本库、资源库等组织之间建立国际合作机制,通过构建生物医药外包服务的国际联盟、建立远程或虚拟联合实验室等方式,鼓励和推动服务外包企业开展多元化的国际经营活动。加强与海外同行沟通、协调和交流的频度和次数,定期举办或参加各种类型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洽谈会、展览会等,获取最新行业发展动态信息。借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契机,借鉴上海嵌入全球生物医药研发外包产业链的成功经验,主动对接张江药物实验室等研发平台,支持企业建立跨境、跨界研发合作平台,开展新药研发国际开放式合作。

  三是探索“风险投资—知识产权—研发外包”商业模式,加速高校或研发机构研发成果的转化。全面深化拓展与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等高校和其他相关科研机构的产业化合作,引导剑桥大学——南京科技创新中心、伯克利——南京研究中心、中美自闭症等研究机构与国内制药企业、本地医院或高校研究机构的科研合作,探索“风险投资—知识产权—研发外包”商业发展模式,将资本、知识产权以及专业开发等环节通过机制优化聚集起来,为新药研制吸引来源渠道多元化、资金规模巨大的资本投入,聚力孵化出高质量的候选药物进入临床前和临床研究,在短时间内打造一个创新药物开发的完整链条,争取将更多的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或引进国内外新药研发成果在江北进行产业化。

  四是充分挖掘国际人才资源,构建生物医药服务外包的人才支撑体系。注重创新科研团队和领军人才的引进。充分利用江北新区关于建设8个创新中心和一批“121”创新社区的契机,依托最好最优的人才特区政策,通过举办国际生物医药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和智力交流大会等渠道采取多种方式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引进生物医药产业领域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特别是引进“诺奖获得者”“发达国家院士”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标志性人才。积极探索与国际跨国制药企业、著名实验室等机构联合培养人才机制,探讨与国际知名高校和研发中心等机构联合培养生物制药、医疗器械等相关专业研究生,培养高级技能人才模式。建设生物医药人才大数据平台,承办国家级、省级、市级的生物医药高级研修班,完善富有医药产业特色的人才教育培训平台,鼓励企业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实现“精准纳才”。

  (作者单位: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 双循环新格局

    要从过去强调对外开放,转向对外开放与对内开放共同促进、共同发展,既要以对外开放倒逼对内开放,更要以对内开放促进和提升对外开放的水平和层次。

  • 让员工调剂在制度化和规范化下发展

    要解决疫情中出现的新问题,从长远看,仍需完善劳动立法,尤其是将阶段性对策转化为立法和长效机制。

  • 抗疫与复苏须惠及所有人

    近年来,美国采取了与多边主义背道而驰的单边主义姿态,因为美国认为国际组织对其保障自身利益以及在全球范围内扩张势力是一个障碍。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