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圈融合是成德眉资产业协同共兴的关键-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学习要论

生态圈融合是成德眉资产业协同共兴的关键

常晓鸣
2020-08-12 11:28:41  来源:成都日报

  当前,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无疑将是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关键之举。但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区域的中心城市相比,与党中央关于形成西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的定位要求相比,成都的经济规模体量和辐射带动能力仍然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加快构建全省更好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基础支撑,成德眉资同城化无疑是一步布局高远的“先手棋”。

  产业协同共兴应是成德眉资同城化与高质量发展的主线。原因如下:其一,成德眉资同城化的要义就是要打破各自为政的行政区经济,探索形成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的市场经济新机制;其二,成德眉资四地的资源禀赋、发展水平和产业组织存在明显的等级差异,过往通过比较优势建立起的产业架构同质化特征十分突出。此外,成都与周边城市的合作发展是老话题,过去成都与周边城市签订了不少合作协议,但规模经济和虹吸效应却让其他城市与成都之间差距越拉越大,次级城市发展缓慢、动能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

  以产业生态圈思路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在困局中开新局,首先要遵循城市群和产业发展规律,以产业生态圈思路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与我们熟知的产业链、价值链等概念不同,产业生态圈是指一定空间上围绕主导核心产业,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物流等生产要素与产业活动有机结合,通过产业链内配套、生产生活服务配套、基础设施配套等方式所形成的多维网络体系。所以,产业生态圈的核心是不同细分行业的头部企业,链接是相互并行交叉的产业链条,基础是大量中小企业组成的“根茎网络”。在产业生态圈里,即便头部企业在域外布局了生产、流通和销售等环节,但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之间构成了日益增强的不可替代性,随着制造工艺日益提升、反应速度日益敏捷、产品设计日益精细,区域的产业生态具有了强劲的韧性。今年疫情期间,一些生产厂家在一个月内就能迅速转产口罩、防护服等产品,表面上是“几天之内就造出一个新产业”,实际上是有弹性的良好产业生态已经准备就绪。

  为此,一是共建跨区域产业生态圈;以成都国际铁路港大港区联动德阳,依托内陆自贸区制度优势和中欧班列通道优势,发展高端制造业产业集群,共建成德临港经济产业协作带;以天府新区联动眉山,加强电子信息、先进材料等产业协同,拓展金融、商贸、科教等领域合作,共建成眉高新技术产业协作带;以成都东部新区联动资阳,依托天府国际机场等门户优势,推动临空经济区“一区两片”建设,共建成资临空经济产业协作带。二是合力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大力引进核心产业头部企业为牵引,推动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带动本土企业加速发展,力争形成万亿级规模的电子信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以及千亿级的生物医药、航空航天、新材料、食品饮料等产业集群。三是构建开放共享数据要素市场;以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为导向,编制同城化优势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共建优势领域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组建跨区域产业生态圈建设联盟,构建都市圈“研发+转化”“总部+基地”“终端产品+协作配套”等产业互动新格局。

  积极融入“双循环”

  构建完整的内需体系

  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基于国内发展形势、把握国际发展大势作出的重大科学判断和重要战略选择。在消费需求层面,成德眉资既有广泛侧重数量、对价格敏感的生存型消费需求,也有数量可观的中等收入群体追求高品质、新颖性、个性化的发展型消费需求;在产业需求上,成德眉资企业发展水平不平衡,既有技术水平先进、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企业,也存在大量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中小企业,同一行业内不同企业的工艺、装备、系统各具特色,应用场景丰富,形成了对不同技术水平和质量标准的多层次生产资料需求,能够有效缓解国际经济波动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冲击。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西部地区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控制住疫情蔓延,消费需求快速恢复,成为率先复工复产和经济复苏的主要地区,就充分证明了内需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和“稳定器”。

  为此,一是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协同发展基地;共享成都国家西部金融中心、全国重要文创中心、国际消费中心建设势能和新经济动能,在全域内整合各自资源禀赋和文化特色,以打造彰显天府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区域经济社会IP为途径,明确各地在内需体系建设的方向和重点,通过加强信息、数据、资本、市场的互联互通,不断提升现代物流、科技信息、文化创意、商务会展、川派餐饮等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二是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以共建世界级旅游目的地为导向,探索形成融观光旅游、人文体验、休闲娱乐、医疗康养为一体的文旅产业生态圈。三是协同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系统谋划和统筹推进中日(成都)城市建设和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示范项目建设,分类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限制,扩大服务业特别是金融、科技等领域开放,积极争取国家赋能放权支持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加快形成以软件和信息服务、金融业、商贸服务业、科技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夯实制度保障

  成德眉资的产业协同共兴,在本质上体现为不同行政区域的要素流动、重组与聚变,通过供需链接和市场链接,实现全区域产业发展的要素共享和生产组织,构建起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产业发展格局。所以,推动成德眉资产业协同发展,无论是其中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还是模式创新,说到底都是思维和理念创新,都是通过方式变革、动力变革和范式变革提升产业效率。能够把“一张蓝图绘到底”,关键还在于持续深化城市和区域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改革,为推动产业协同发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为此,一是深化驱动产业发展机制,显著增强区域产业创新能力;统筹推动成都“一核四区”联动4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打造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推动共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推动4地落实新一轮全面创新改革试验部署,组建区域人力资源服务和专业人才市场产业联盟。二是创新同城化利益分享机制与要素保障机制;推行跨区域企业总部经济、飞地经济、园区共建等合作模式,建立互利共赢税收分享机制,开展经济区和行政区适度分离先行先试;建立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完善跨区域项目和共建园区的经济指标核算政策,支持通过共同组建市场化开发建设主体等形式参与产业发展与合作;完善土地供应保障机制。支持4市统筹用地指标、优化调整建设用地布局,积极盘活存量工业用地,将同城化发展重点项目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共建共享交子金融“5+2”平台,鼓励省、市国有企业共同组建合资公司或建设基金,推动跨区域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支持各类企业、社会资本参与同城化项目建设。

  (作者:中共成都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经济学副教授)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陈望道一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在践行信仰中走完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将一切奉献给了国家与人民。

  • 让员工调剂在制度化和规范化下发展

    要解决疫情中出现的新问题,从长远看,仍需完善劳动立法,尤其是将阶段性对策转化为立法和长效机制。

  • 陶行知:与共产党人风雨同舟二十年

    陶行知在民族民主革命中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至今仍然是一面光辉的旗帜,激励广大知识分子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肝胆相照、风雨同舟,致力于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