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今日关注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微视频 | 以史为鉴,汲取国家治理的智慧

林慧平
2020-12-18 16:25:20  来源:人民论坛网

  【中国之治@文化解码】

  作者:林慧平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木兰讲师团讲师

  考古,一个看似冷门的领域,今年9月被习近平总书记频频关注。2020年9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了一场以考古为主题的政治学习,这也是党的十八大以来66次集体学习中唯一一堂考古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认识历史离不开考古学。经过几代考古人接续奋斗,我国考古工作取得了重大成就,延伸了历史轴线,增强了历史信度,丰富了历史内涵,活化了历史场景。

  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一系列重大的考古发现,使得中华民族5000年悠久的历史文化逐渐清晰。

  河北康保兴隆遗址,为研究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农业起源背景提供了重要资料;浙江余姚井头山遗址在中国海洋文化考古和海洋环境研究上取得重大突破;山西襄汾陶寺遗址确认了宫城内最大的宫殿建筑,对推动中华文明起源和早期国家形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进一步揭示了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生产专业化及社会分层化的总体趋势......

  考古发现展示了中华文明的灿烂成就。我国考古发现的重大成就充分说明,我国在新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铁器时代等各个时代的古代文明发展成就上都走在世界前列,我国先民在培育农作物、驯化野生动物、寻医问药、观天文察地理、制造工具、创立文字、发现和发明科技、建设村落、营造都市、建构和治理国家、创造和发展文化艺术等各个领域都取得了令人赞叹的成就。这些重大项目的挖掘和研究全面、客观、科学地展示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展示了中华民族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也展示了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这些重大成就是蕴涵着丰富知识、智慧、艺术的无尽宝藏,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源泉。

  中华民族自史前时期起,就是一个勤劳勇敢、自强不息、善于发明、勇于探索的伟大民族。如果没有考古学的科学发现、没有考古学的正确认知,历史的长度和面貌就可能停留于神话与传说之中,中华文明神秘面纱将难以揭开。

  博物馆里的馆藏文物从农业生产工具到生活用具,从纺织到服装,从交通工具到建筑家具,从玉器、瓷器到漆器,每一件都是古人精神世界的物化。一组玉佩一个温酒器,代表着古代社会的礼法制度;一把古琴、一枚漆盒,一个杯盏体现的是古人的生活韵味;一套套服饰,一座座建筑透露了中国古代社会严格的等级差异。

  我们今天在博物馆里看到的文物并不是冰冷的标签,而是蕴含着我们的祖先对世界的认知,承载着我们的祖先对美好生活和高尚品德的希冀,也充分彰显了我们的祖先丰富的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

  这些文物向世人展示伟大的中华民族创造的辉煌成就,大大激发了全体中华儿女的爱国之情,也给予中华民族前行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自信的力量。

  当前中国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创新,必须建立在历史发展规律之上,必须行进在历史正确方向之上。古人云:“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需要系统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化,更加需要深刻把握人类历史发展规律,只有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汲取治理智慧,我们才能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辑:宋环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 用职业技能为康养产业注入发展动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 “互联网+”应成为劳动教育的重要方式

    互联网为劳动教育提供了更加便捷有效的渠道,使劳动教育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互联网+劳动教育”的模式能够培养受教育者互联网思维,更好地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制造强国目标作贡献。

  • 培养一代又一代高素质劳动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为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 劳动实现美好梦想

    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继续谱写“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