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今日关注

李立国:锚定教育强国目标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2020-12-18 16:25:3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12月18日电(刘绪尧)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擘画发展蓝图、规划实践路径、作出战略部署,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李立国在做客新华网《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知识云课》时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未来五年乃至2035年教育工作作出了重大部署,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明确要求。要锚定2035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建成教育强国的目标,建立高质量教育体系,通过3个五年规划,把15年的阶段战略安排细化为持续推进的政策行动。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李立国表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明确要求,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事业。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党的根本宗旨所决定的,是《建议》中关于“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

  《建议》要求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使教育事业为提高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提供可靠保证,切实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应全面提升教育服务贡献能力

  李立国认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应该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他建议,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必须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优化教育结构、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

  同时,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应聚焦国家战略需要,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问题,加强关键学科建设,加快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产学研用一体化。

  此外,高质量教育体系也要立足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和新型城镇化需要,优化区域、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提升教育服务区域发展战略水平。

  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李立国强调,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十四五”乃至一个更长时期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最新要求。他建议,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从四个方面着手。

  第一,要构建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教育评价体系应坚持以立德树人为主线,以破“五唯”为导向,以五类主体为抓手,着力做到政策系统集成、举措破立结合、改革协同推进。

  第二,坚持“一个不低于、两个确保”。何谓“一个不低于、两个确保”,就是保证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低于4%,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只增不减。同时,优化教育投入结构、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第三,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教师教书育人能力素质,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第四,要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层面,发展素质教育,形成有效的实践模式,努力汇聚起教育系统和社会各方的更大合力。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读懂未来中国发展的重要信号,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新华网倾力打造的《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知识云课》系列网络视频云课隆重登场。节目通过邀请各领域的权威专家,紧扣五中全会精神要义,结合各自研究领域,以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富有个性的表达,给网民带来耳目一新的知识盛宴。

编辑:宋环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 用职业技能为康养产业注入发展动能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 “互联网+”应成为劳动教育的重要方式

    互联网为劳动教育提供了更加便捷有效的渠道,使劳动教育的方式更加灵活多样、内容更加生动有趣。“互联网+劳动教育”的模式能够培养受教育者互联网思维,更好地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实现制造强国目标作贡献。

  • 培养一代又一代高素质劳动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培养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这为大力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 劳动实现美好梦想

    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继续谱写“中国梦·劳动美”的新篇章。

专家学者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