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对世界贡献的系统阐释——《中国新贡献》评介-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书库

新时代中国对世界贡献的系统阐释——《中国新贡献》评介

汪信砚
2018-11-30 08:45:58  来源:光明日报

  项久雨教授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辛勤耕耘者和潜心问道者。人民出版社不久前出版的《中国新贡献》是其作为首席专家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国际传播策略研究”的成果之一,是国内较早反映党的十九大报告国际影响的学术力作,一经出版,便在社会各界引发较大反响。

  翻阅书卷,从字里行间都可以感受到浓浓的家国情怀与学术担当。该专著何以产生?笔者认为,这应该是作者将自己的学术旨趣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结果。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如何审视世界,世界如何认知进入新时代的中国,这些无疑是亟待探索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新贡献》的出版恰逢其时,它系统阐释了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对世界所作的贡献,充分彰显了争做“话语的先锋”的底气与骨气,使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洞察历史动向、驾驭作品走向的能力。

  这是一部有效展现新时代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诸多新作为的著作。其内容构架逻辑严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包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中国方案、中国话语、中国道路七个部分。全书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国际视野,积极探寻国际传播规律,把握国际传播的道与术,每一个部分都从细处着手,规避大而空的阐述,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表述代替晦涩难懂的学理表达,以小见大,给国际社会传递强大正能量,让世界更好更全地了解中国。这部专著让人看到,我国学者在探索如何有效传播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方面所付出的艰苦努力。

  深入阅读《中国新贡献》,你会发现作者的精心构思与巧妙设计,感触到贯穿著作始终的两条主线:显形的“明线”与隐形的“暗线”。

  “明线”是作者从中国价值、中国道路、中国制度等方面向世界系统梳理中国新贡献,致力于改变中国话语国际传播失语的现状,不做“无声的他者”,而做“有声的自我”。书中七个部分内容用语精准、概括到位,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成就的全面总结,也是对当代中国与世界关系的全方位阐释。作者凭借政治敏锐性和理论素养,以小词语显现大智慧,作出了一系列深刻论断,启人深思。

  “暗线”是指作者虽未就国际社会中的特定事件与人物言论进行解释和答复,但该专著给人一种强烈的“答世界问”感觉,即作者通过解读党的十九大报告的国际影响,针对国际舆论中的误读、误解、噪音、杂音甚至是恶意攻击,展开深度诠释与有力回击,见招拆招,在国际舆论场中发出中国学界铿锵有力的声音。步入新时代的中国对世界是威胁还是机遇?作者通过简约但不简单的书名——《中国新贡献》明确表达了立场,认为中国新贡献必将载入人类文明新的史册。

   (作者:汪信砚,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编辑:张苇柠

书库

工运

  • 快递员维权遇困境 工会援助促和解

    伴随着服务业的蓬勃发展和大众消费模式的转变,快递员队伍不断壮大。然而,有些快递公司用工管理不规范,不少快递员在维权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2018年4月,曾某来到合肥市职工帮扶中心寻求法律援助。职工帮扶中心指派法律援助律师详细地了解曾某的主要诉求和现有证据。

  • 把握工会组织的新使命新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重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领导召开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指导制定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意见、全总改革试点方案和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每到一地考察都深入基层看望劳动模范和一线职工,亲临全总机关与劳模代表座谈,给“郭明义爱心团队”、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模本科班学员回信,就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深刻阐明了工会工作地位作用、目标任务、实践要求,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

  • 奋力开创新时代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新局面

    2018年10月22日至26日,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10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中华全国总工会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始终高度关心重视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对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思考一以贯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

  • 准确理解劳务派遣 依法维护合法权益

    本期将为大家介绍一个劳务派遣用工形式的案例。希望通过我们的解析,能够帮助广大劳动者准确理解劳务派遣的相关规定,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2018年2月,四川省达州市经济开发区总工会在开展“尊法守法·携手筑梦”服务农民工公益法律服务行动时

访谈

文献

  • 马林诺夫斯基:原始法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碰撞

    在很大程度上,人的形象不仅仅取决于其族群的基因,更是由其所属的社会文化决定的。风俗和律法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不同时代和地域的风俗和律法呈现和塑造了不同的人的形象。在古罗马法、中世纪欧洲法、传统中国法中,身份地位和社会角色决定着一个人的穿着打扮、言行举止、权利和义务。而现代法律制度则预设了“理性人”的形象,每个人皆因具有理性而享有在法律眼中的平等,对自己的人格和财产享有排他的支配和控制权、与另一“理性人”达成的合意享有视同法律的效力,并应当为自己的过错承担责任。

  • 加了封印的古诗 如何与我们的当下建立联系

    “为什么要读古典诗歌呢?我们没有生活在轴心时代,只好被迫与书一起生活。”前段时间,在北京一处胡同里的小众书坊,刚过不惑之年的黄德海,好像给他一壶酒,就完成了“伶俜、清瘦、见面就喊喝酒”这句诗的演绎。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