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放消费潜力 扩大居民消费-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财经

释放消费潜力 扩大居民消费

2020-04-22 10:36:00  来源:河北日报

  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消费行为的新变化,在方向、力度和方式上进行相应调整,从供给侧加快复工复产,从需求侧提高消费意愿和能力,切实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

  疫情期间,居民消费呈现出以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数字消费和健康绿色消费快速发展的新趋势。满足居民新兴消费、推进消费升级、实现绿色健康消费,是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动能。

  良好的消费环境是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居民消费的重要保障。疫情之下,人们的消费习惯发生变化,消费行为变得更加谨慎。面对这样的状况,政府和企业要因势利导、精准施策、协同发力,为扩大消费营造良好的环境。

  4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研究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部署当前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释放消费潜力,做好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扩大居民消费,适当增加公共消费。

  当前,我国疫情防控向好态势进一步巩固,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但要看到,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我国保持疫情防控成果、防止疫情反弹的任务繁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面对困难挑战,我们要切实增强紧迫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要求,积极扩大国内需求,强化消费回补,释放消费潜力,扩大居民消费。要坚持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双向发力,发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综合作用,坚持精准施策、城乡联动、量质效协同,推动全面复工复产、复商复市,扩大城乡居民消费,改善居民消费质量,适当增加公共消费,增强国民经济活力和韧性,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大力释放被冻结的消费需求

  疫情影响之下,人们的消费欲望与消费需求受到较大抑制。企业和政府要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消费行为的新变化,在方向、力度和方式上进行相应调整,从供给侧加快复工复产,从需求侧提高消费意愿和能力,切实把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释放出来。

  一是加快全面复工彻底复产。当前疫情防控已进入常态化,积极释放激活被抑制、被冻结的消费潜能,要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撤除不必要的出行管控,统一体温检测、核酸检测、隔离观察等标准尺度,消除人员跨区域、跨部门、跨行业健康检测验证门槛,实现健康码全国互通互认。

  二是大力激活大宗商品消费。围绕汽车、住房、家电、家装等大宗主力商品消费,引导居民逐步恢复正常消费,积极推进更新消费。鼓励各地放宽汽车限购措施,推动汽车消费改善升级、以旧换新,支持汽车下乡惠农,带动城乡汽车消费及二手车、上下游相关产品消费。全面推进优化汽车消费服务,围绕线上线下、鼓励汽车消费信贷、积极拓宽购车渠道,优化汽车上牌检测全流程管理,降低汽车消费制度性成本,让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充分释放。

  三是加快释放城乡消费潜力。以集聚传统消费需求、整合消费资源、扩大消费规模为中心,建设传统和新型相结合的规模化城乡消费商圈,推进石家庄、唐山、保定、邯郸等区域性中心城市和设区市打造各具特色的具有国内外影响力和吸引力的综合性消费城市。大力发展城市夜经济,以鼓舞消费信心、展示城市形象、实现美好生活为主题,打造消费享受、消费体验、消费时尚风向标为基础,培育特色鲜明、开放包容、业态多元、亮丽美观的城市夜经济地标性生活集聚区,优化夜经济公共服务,美化城市新消费场景,拓展畅通居民全天候消费空间和途径。

  四是积极刺激线下实体消费。疫情发生以来,线上消费在稳定消费、满足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应对疫情冲击、扩大消费,不仅需要保持线上消费稳定,还需要积极刺激线下实体消费。要推动服务消费扩容提质,加快恢复生活服务业,通过加强政策引导调动更多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更好满足城市居民家政服务、养老托育等大规模传统消费需求。扶持线下消费,抓紧推动线下市场交易复工复业。有序推动商场市场、餐饮住宿企业、大型购物中心等复工复业,推动大型旅游景点景区、公共文化场馆等有序安全复业。

  加快激活新兴消费新动能

  疫情期间,一些行业企业特别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产品实现了逆势增长,依托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平台,网购快递、生鲜电商、在线教育、远程问诊、远程办公等新兴服务需求快速扩张,居民消费呈现出以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为基础的数字消费和健康绿色消费快速发展的新趋势。满足居民新兴消费、推进消费升级、实现绿色健康消费,是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推动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动能。

  加快培育数字生活新消费。推进生活消费数字化,大力发展“网上菜场”“网上餐厅”等数字商贸新业态。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顺应“宅经济”“宅消费”及在线消费、非接触性服务消费新趋势,大力发展网络消费,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支持餐饮、商贸等实体店企业通过网络直播、在线展示等形式,展示展销品牌产品,组织服装服饰、美妆日化、餐饮零售等多领域企业开展线上购物节,营造在线消费新场景,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拓展在线教育、在线审批、网上招聘、云端签约、线上会议等数字化工作方式,促进线上消费。

  拓宽智能消费和社会服务新空间。支持“智慧商店”“智慧街区”“智慧商圈”建设,促进教育、医疗健康、养老、托育、家政、文化和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支持发展社区居家“虚拟养老院”,实现线上线下互动、商旅文体协同,营造新消费体验场景。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丰富5G技术应用场景,带动5G手机等终端消费,扩大互联网、物联网、区块链、“5G+4K”等新技术应用,加快研发可穿戴设备、移动智能终端、智能家居、4K视频终端、医疗电子、医疗机器人等智能化产品,带动智能服务新消费,促进产业和消费“双升级”。大力推进“智慧广电”建设,推动居民家庭文化消费升级。

  壮大健康消费新蓝海。以居民健康意识空前提升为契机,积极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满足居民商品消费和服务消费健康化需求。进一步推进居民生活方式健康化,扩大空气净化器、除菌洗碗机、洗手机、消毒柜、净水器、蒸汽拖把等产品消费。引导企业加大相关产品和服务供给,扩大绿色食品、中西医药品、医疗用品、保健品、卫生用品等的生产销售,加大体育类健身类商品生产供应,更好满足居民健康生活消费需求。在服务方面要大力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全面推行预约挂号、在线取号、移动支付、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分时段诊疗、药品配送和远程会诊等服务。积极发展智慧养老,构建“互联网+家庭式”共享养老模式,鼓励发展家政、养老、社区照料服务等家庭服务消费。加快建设智慧体育服务网络平台,探索制定体育消费补贴政策,逐步恢复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城乡社区体育健身基础设施保障,带动群众性体育消费。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问题探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助推劳动力社会性流动

    劳动力的社会性流动是不断提升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促进人才、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工作高度重视。2019年底印发的《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劳动力、人才合理有序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要求。

  • 【热点思考】落实稳岗返还政策 促进就业稳定

    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严峻考验。稳岗返还作为失业保险制度防失业功能的重要政策抓手,在疫情防控期间成为稳定就业的重要措施选择。落实稳岗返还政策,要坚持就业优先,在地区层面综合决策;适当授权,允许地方政府制定具有属地性质的专项落实行动;加强制度建设,保持政策可持续性。

  • 【前沿观察】让社保降费更好服务就业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就业的全力配合, 而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风险防范机制,理应为就业保驾护航。多年来,我国政府充分重视社会保险和就业的关系,在社会保险与就业的协调性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 【工作研究】工会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路径思考

    工会作为部分公共职能的承担者,要在深入调查职工状况和生活需求基础上,科学论证、精准施策,引导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参与深化改革,力所能及为广大职工提供公共服务和改革产品,为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凝聚起职工的智慧和力量。

访谈

文献

  • “九棵木麻黄”的启示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生逢伟大的时代,勇做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需要以谷文昌等先进典型为人生楷模,善于从九棵木麻黄的故事中汲取思想营养,以不忘初心的良好心态、履行使命的奋斗姿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闯关夺隘、接续奋斗,奋力书写更加壮丽的人生华章。

  • 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工资制度改革

    1981年,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开始改革工资制度,并于1982年率先实行结构工资制。这次工资改革无论对企业员工还是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都具有巨大的影响,是我国工资制度改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