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财经

筑牢“新基建”地基,促进新业态发展

石建勋
2020-05-12 09:55:03  来源:解放日报

   思想者小传

  石建勋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国家创新发展研究院首席专家、财经研究所所长,兼任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副主任。

  “新基建”是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简称。一般认为,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

  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等。

  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等。

  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新在三个方面:

  一是建设内涵新。“老基建”特指机场、铁路、公路、供水、供电等传统公共服务设施。它们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短期刺激作用明显,但投资回报相对慢一些。“新基建”与高新技术发展紧密相连,是发展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创造和满足新需求的重要保障。

  二是投资方式新。“新基建”涉及的领域技术性、专业性强,需要进一步调动社会资本参与,引导“专业人做专业事”。与传统基建相比,“新基建”投资主体更加市场化,像华为、阿里、腾讯等企业是“新基建”的深度参与者。与之相匹配,社会资金的比例也会更高,要更加注重投融资机制创新。

  三是发展内涵新。经过多年发展,传统基建的边际效用和收益递减。“新基建”以技术创新为底色,既可短期创造就业和增长,也可促进结构转型升级,带动经济中长期健康发展。

  不少人存在一种认识误区,以为“新基建”将逐步代替“老基建”。其实,“新基建”和“老基建”不是相互代替的关系,更非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互为条件和支撑的。

  “新基建”的发展不能简单地走“老基建”之路。要避免一哄而上,考虑市场需求和区域发展实际;要根据财力和债务情况循序渐进推进,避免形成新的地方债风险。

  既要“老基建”托底复苏,也需“新基建”注入新动能

  2018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2020年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出台信息网络等新型基础设施投资支持政策”。可以说,“新基建”在一两年前就已经提出来了。但是,这一概念在今年正式步入“快车道”。

  粗略作一个统计,从今年2月3日到3月4日,短短30天,仅中央层面就至少5次部署了与“新基建”相关的任务,平均不到一周就有一次。这是为什么呢?

  从战略角度来看,国家将科技创新要素为主的信息基础设施纳入“新基建”,具有鲜明的导向和指向,是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具体部署,体现了国家对科技创新的殷切期待。

  科技强国必须要有“撒手锏”。新形势下,不少领域将出现“国之重器”,科技创新不断步入“深水区”,这对创新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基建”的三个方面内容与科技创新密切相关,可以承担基础和引导的特殊使命。

  从现实情况来看,此次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为应对疫情的冲击,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一方面,以“铁公机”为主的传统基建要继续发力;另一方面,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的“新基建”要承担更大的新使命。二者的有机结合,将激发形成经济增长新动能。

  “新基建”是经济发展中的活跃因素,是具有生产力要素优化和潜力提升的新引擎,有望创造大量新的市场需求和新的岗位。就投资而言,“新基建”比“老基建”有更大的成长空间、更多的机会。

  以5G行业为例,中国5G产业每投入1个单位,将带动6个单位的经济产出。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5G还是支撑经济社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的关键设施,不仅在助力疫情防控、复工复产等方面作用突出,而且在稳投资、促消费、助升级等方面潜力巨大。

  更关键的是,“新基建”是面向未来、具有前瞻性的战略布局,必将促进和加快“数字中国”发展。当前,数字经济正进化到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智能经济新阶段。在此过程中,“新基建”可以发挥基础保障作用。

  “新基建”不仅能在短期内助力“六稳”和“六保”,从长远发展来看还是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它决定了中国在新一拨全球技术红利格局中,能否占据更有利的位置。

  需要指出的是,不少人存在一种认识误区,以为“新基建”将逐步代替“老基建”。其实,“新基建”和“老基建”不是相互代替的关系,更非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互为条件和支撑的。

  从国家基建大局来看,既需要“老基建”的托底复苏,也需要以“新基建”为主要推手,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政策层面将通过“老基建复苏、新基建加力”的双轮驱动,助力经济发展与转型升级。

  从建设项目的具体需求来看,“老基建”需要“新基建”为其注入新内涵、新活力和新应用场景,“新基建”则需要“老基建”的基础设施、工程队伍的有力支撑和广泛参与。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前沿观察】避免滥用弹性工作制 侵害劳动者权益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带来信息获取和传输的革命,随时随地办公成为可能,传统固定工时或固定场所的工作制度发生裂变,弹性工作制开始兴起。弹性工作制通常适合于业绩目标明确或工作任务清晰而且不需要依赖固定场所、多人协作或机器设备的行业或岗位。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许多企业主动选择弹性工作制,不再采用统一、固定的上下班制度,允许员工在家、在线办公,自主安排工作时间,员工也逐渐适应了这种灵活自主的工作方式。

  • 【工作研究】以“站室”为抓手 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以“站室”建设持续提升技能人才队伍素质,能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牢固的人才基础。依托“站室”建设持续发力,突出培育创新思维,发挥创造潜能,锻造创新技能,融合创新因子,落实配套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 【问题探讨】复工复产中的劳动关系变化及工会应对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工会组织应当高度重视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中的劳动关系新变化,突出维权服务工作重点,把握协商调解关键环节,努力形成劳资合作的良好态势。

  • 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 凝聚劳动精神劳动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对千千万万劳动群众的深厚情谊和亲切关怀,在全社会再次吹响了劳动奋斗创造的时代号角,又一次发出了弘扬劳动精神的庄严号召,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加自豪,凝聚起全社会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劳动精神劳动力量。

访谈

文献

  • 新民学会对建党的贡献

    1918年4月,在毛泽东、蔡和森等倡导下,新民学会在长沙湘江之畔蔡和森寓所成立。毛泽东、蔡和森领导的新民学会历经国内外探索实践,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组织人才基础和斗争实践基础,作出了贡献。

  • 大别山精神的深刻内涵

    大别山党和军民从当地革命的具体实践出发,探索新的规律和方法,坚持长期斗争,独立自主解决问题,展现了大别山区军民自强不息、排难创新的进取精神和革命智慧,是革命取得最终胜利的最坚实保证。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