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社会

公园城市:美丽中国的未来城市形态

张清宇 戚朱琳
2020-04-22 10:30:02  来源:学习时报
        核心阅读
    公园城市不是在城市中建公园,而是秉持公园城市理念营建城市新形态、探索发展新路径,推动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构筑新动力源。
    公园城市建设有绿道型、山水型、郊野型、人文型、街区型、产业型形态,并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创造出更多形态,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处处有公园、绿地可能是对公园城市最直观的理解。虽然公园城市不等于“公园+城市”,但“公园”所蕴含的绿色、生态绝对是公园城市不可或缺的“底色”。近年来,在城市规划建设、更新改造中深入贯彻绿色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把公园城市作为推进美丽中国和健康中国建设,推进海绵城市和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抓手,因地制宜建设覆盖城乡、均衡布局的公园城市体系,努力为广大市民打造宽敞、无障碍、全天候的健身锻炼和公共活动空间,提供优质的公共生态产品,推动园林城市向公园城市转变等也是让老百姓得到了明显的实惠,成为群众最满意民生工程之一。
        公园城市概念缘起与未来城市形态的走向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成都天府新区时,首次提出“公园城市”理念,指出要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努力打造新的增长极,建设内陆开放经济高地。从此“公园城市”理念逐渐为众人知晓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
        对于一座城市而言,公园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城市发展遗迹的博物馆,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城市的发展脉络无一不是从兴起、发展、飞跃到繁荣。每一次决定城市发展走向的,乃是城市的精神本源。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城市广泛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
        “公园城市”以生态文明为引领,推动城市实现“两山”实践重要探索,同时考虑生态价值与人文价值,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是美丽中国目标的城市发展至高境界。“公园城市”的探索,也给未来新型城市形态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发展模式。
        与生态城市、花园城市、绿色城市等不同,“公园城市”将城乡绿地系统和公园体系、公园化的城乡生态格局和风貌作为城乡发展建设的基础性、前置性配置要素,把“市民—公园—城市”三者关系的优化和谐作为创造美好生活的重要内容。通过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是一种新型城乡人居环境建设理念和理想城市建构模式。
        实际上,“公园城市”的建设不仅是城市发展的需求,更是美丽中国背景下经济社会环境发展的需求,同时也是“美丽中国”中“美丽”的重要组成部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林和草,这个生命共同体是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通常在经济发展初期,人们的获得感随GDP的增长呈显著正相关。然而,随着GDP的持续增长,民众获得感的增长速度却低于GDP的增长速度。其差距就是生态赤字,换言之,生态价值没有得到较好的体现。如果我们的生态环境随着经济的增长走下坡路,那么这条路的发展必将不可持续。也就是说,生态环境的反向发展会造成经济的倒退。因此,需深刻反思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反思我们需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城市至关重要。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现代城市发展模式转型升级
        纵观世界文明发展历史,人类社会经历了部落文明、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目前正处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换时期。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公园城市”作为一个新生事物,不仅常被一些地方政府等同于“城市公园”或“在城市中建公园”,甚至在学术界也没有统一的定义。而实际上,“公园城市”的内涵在于建成“人、城、境、业”高度和谐统一的现代化城市,是多元治理主体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在空间正义的基础上,以绿色价值理念为指导,以资源共享为前提,打造以人与自然伙伴相依的命运共同体为载体的新型城市治理形态。
        城市发展的本质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占有和改造的过程,也是人类对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环境的认识与适应过程。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城市的发展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取决于人类对城市的认知和定位,更取决于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理念。随着全球城市化加速发展和城市病日益突出,探索出未来可持续发展城市模式,成为一个时代命题。
        追本溯源,城市的发展是人追求自身发展的空间反映,也是人与自然关系或人类文明在空间上的映射。因此,探索未来可持续发展城市模式的转型升级,需要以“美丽中国”这一概念为切入点,在“一个核心、两个关键、三个维度、四个特征”上下功夫。
        “一个核心”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就要求环境优良、生态安全、城乡优美、绿色发展、绿色生活以及制度健全。“两个关键”即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保护,要从资源环境承载,生产、生活、生态三种功能空间布局以及生态系统优化方面推动高质量发展。“三个维度”即外在美、内在美与制度美,外在美体现在生态环境健康安全与城乡人居环境优美,内在美体现在经济发展绿色高效与社会生活绿色幸福,制度美体现在生态文明繁荣昌盛与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四个特征”即整体性、协调性、多样性与现代性。整体性要求全国各地稳定跨过生态环境转折性拐点,实现“美丽”的整体提升;协调性要求推动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互动;多样性要求结合地区环境、发展、人文等优势形成多种多样的“美丽”气质;现代性要求秉持现代化环境治理理念、制度与手段支撑“美丽中国”建设。
        “公园城市”承载着城市人口、经济发展、蓝绿比例、蓝繁天数、生态价值、发展创新、高端人才等要素,包含经济发展、环境保护以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的多重目标。形成目标间的相互融合与和谐共生,是美丽中国建设背景下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是美丽中国中“美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我国作为一个城市化快速发展的人口大国,正面临快速城市化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城市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公园城市”,正是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城市发展范式,是高质量背景下的城市建设新模式探索,也是现代城市发展走向转型升级的必然趋势。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问题探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助推劳动力社会性流动

    劳动力的社会性流动是不断提升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促进人才、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工作高度重视。2019年底印发的《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劳动力、人才合理有序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要求。

  • 【热点思考】落实稳岗返还政策 促进就业稳定

    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严峻考验。稳岗返还作为失业保险制度防失业功能的重要政策抓手,在疫情防控期间成为稳定就业的重要措施选择。落实稳岗返还政策,要坚持就业优先,在地区层面综合决策;适当授权,允许地方政府制定具有属地性质的专项落实行动;加强制度建设,保持政策可持续性。

  • 【前沿观察】让社保降费更好服务就业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就业的全力配合, 而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风险防范机制,理应为就业保驾护航。多年来,我国政府充分重视社会保险和就业的关系,在社会保险与就业的协调性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 【工作研究】工会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路径思考

    工会作为部分公共职能的承担者,要在深入调查职工状况和生活需求基础上,科学论证、精准施策,引导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参与深化改革,力所能及为广大职工提供公共服务和改革产品,为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凝聚起职工的智慧和力量。

访谈

文献

  • “九棵木麻黄”的启示

    历史只会眷顾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而不会等待犹豫者、懈怠者、畏难者。”生逢伟大的时代,勇做新时代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需要以谷文昌等先进典型为人生楷模,善于从九棵木麻黄的故事中汲取思想营养,以不忘初心的良好心态、履行使命的奋斗姿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埋头苦干,闯关夺隘、接续奋斗,奋力书写更加壮丽的人生华章。

  • 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工资制度改革

    1981年,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开始改革工资制度,并于1982年率先实行结构工资制。这次工资改革无论对企业员工还是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都具有巨大的影响,是我国工资制度改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