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理论与技术融合发展 建设物联网全场景智慧社区-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社会

促进理论与技术融合发展 建设物联网全场景智慧社区

汪碧刚
2020-05-15 08:41:16  来源:科技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近期在浙江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考察时指出,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重要遵循。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也提出,要“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社区治理是新时代推进社会治理乃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今,智慧社区在国家治理现代化、“互联网+”的促进下,重新寻找正确定位并接受技术赋能,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快转型升级,积极推动行业发展,发挥平台作用,从而整合社会治理资源,协调多元化的利益和社会矛盾,最终形成高效的社会治理格局。

  围绕社会需求 重点突破“感—联—知—用—融”关键技术

  围绕网络强国战略与社会经济转型需求,当前要重点突破智慧社区“感—联—知—用—融”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与维护是智慧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了智慧社区服务平台的创建、维护与评价等多方面内容,问题较为突出的是平台顶层设计不完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建设和维护中由于缺少国家统一的社区信息化法规,使得智慧社区建设和维护缺乏统一规划,同时缺少数据采集、设备接入等方面的强制统一标准,导致系统难以普及推广和融合,具体表现为项层设计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技术标准、服务系统共享性差、平台整合建设能力滞后、治理主体和手段单一、智能化水平低、居民参与度低、公共服务缺乏层次等。另外,智慧社区金融、经济效益、管理模式等运营中产生的实际问题较为突出。

  智慧社区建设一方面包括智慧社区各种平台的建设、管理与维护及为平台提供技术和数据支持的相关软、硬件的建设和维护。另一方面,智慧社区建设包括基层政府治理和社会公共服务管理,运用智慧社区服务平台,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功能,表现为促进基层政府、社区组织与居民群众对社区服务、环境卫生、治安管理等社区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进行自愿平等协作,整合社区内外部资源,构建社区治理机制,实现社区公共事务效率的最大化。

  “一核多元、融合共治” 构建社区治理创新体系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的各种问题愈发凸显,如何化解这些城市问题成为难题。“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需着力构建“一核多元、融合共治”城市治理创新体系,从而实现“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想“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我们需在“1+3”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的社区治理服务创新模式下,推动物联网全场景社区建设。“1+3”即“一核多元、融合共治”。“1”是指党的领导,“3”为概数,即“多”的意思,是指社会多元力量。“1+3”突出强调以党的领导为核心,充分调动街道办事处、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小区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管委会、辖区社会单位、社区中介服务组织以及社区居民等多方力量,持续参与社区工作,最终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公众参与、凝聚合力、多元共治、跨界联盟”的“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的社区治理创新体系。社区治理的核心是党的领导,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推动党建引领与社区治理(智慧社区)深度融合。党建与治理不能是两张皮,创新、融合是关键,加快城市精细化、精准化、网格化、智能化管理,目标是切实推动社区治理落实到“最后一米”,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

  面向多应用场景 强化全面感知能力与数据融合能力

  面向智慧社区中多种应用场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人—物—空间交互建模与优化技术、社区视频融合与分析技术、涵盖智慧社区全场景的物联安全可信接入技术、数据索引技术和数据加密技术,并研发社区全场景物联网设备集成化接入管理平台。在这其中,社区全面感知能力与数据融合能力十分关键。

  基于泛在互联的社区全面感知体系的主要要点在于利用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互联网技术,采集和控制社区的各类可感知信息。主要分为:面向窄带的智能化和物联网传感器的自动化信息的采集和处理、面向宽带的音视频信号的采集和处理、面向社区活动的舆情及社会行为的数据采集和处理、面向融合共享理念的全面参与管控的上报信息的采集和处理以及面向社区日常管理和上级数据互联的信息采集和处理。通过对于社区行为和日常活动的全面感知,实现精确管理和服务以及管理和服务思想具体落实的绩效评估,突破传统社区智能化仅仅针对智能化设备如智能家居的设计处理理念,从而实现落实“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理念的全面社区感知体系。

  采用数字化对象模型设计和实现的思想,则可通过定义出面向社区的数字化模型,融合感知体系获取的社区运行数据,建立起社区基于时间要素的数据仓库。其中整合了时序数据库、关系数据库、No-SQL数据库以及图数据库等不同类型的数据库体系,用于记录和存取不同种类的异源异构数据,实现数字化社区的数据归集和融合。同时建立起基于云端的数据安全和分享体系,通过数据分享实现基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以及不同类型新技术针对数据的增值应用,从而在技术上实现“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的理念。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智慧社区创新应当突出以下3个重点:一是服务,基层治理应当从“管制型”转为“服务型”,从“网格化管理”转为“网格化服务”,并满足公众个性化需求;二是共享,社区治理不但要体现工具化共享和信息化共享,更重要的是要突出价值共享;三是融合,要促进社区居民之间的观念、新旧体制之间的融合和公共治理的融合。坚持党建引领,重心下移,立足基层服务,运用大数据,动员居民参与,构建“一核多元、融合共治”社区治理创新体系,推进全面感知、数据融合、文化治理,建设物联网全场景智慧社区,切实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作者系北京大学博士后、中国社区发展协会智慧社区工作委员会主任)

  核心提示

  ■“让城市更聪明更智慧”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需着力构建“一核多元、融合共治”城市治理创新体系,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基层治理应当从“管制型”转为“服务型”,从“网格化管理”转为“网格化服务”,并满足公众个性化需求。社区治理不但要体现工具化共享和信息化共享,更重要的是要突出价值共享。

  ■实现精确管理和服务以及管理和服务思想具体落实的绩效评估,突破传统社区智能化仅仅针对智能化设备如智能家居的设计处理理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前沿观察】避免滥用弹性工作制 侵害劳动者权益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带来信息获取和传输的革命,随时随地办公成为可能,传统固定工时或固定场所的工作制度发生裂变,弹性工作制开始兴起。弹性工作制通常适合于业绩目标明确或工作任务清晰而且不需要依赖固定场所、多人协作或机器设备的行业或岗位。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许多企业主动选择弹性工作制,不再采用统一、固定的上下班制度,允许员工在家、在线办公,自主安排工作时间,员工也逐渐适应了这种灵活自主的工作方式。

  • 【工作研究】以“站室”为抓手 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以“站室”建设持续提升技能人才队伍素质,能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牢固的人才基础。依托“站室”建设持续发力,突出培育创新思维,发挥创造潜能,锻造创新技能,融合创新因子,落实配套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 【问题探讨】复工复产中的劳动关系变化及工会应对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工会组织应当高度重视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中的劳动关系新变化,突出维权服务工作重点,把握协商调解关键环节,努力形成劳资合作的良好态势。

  • 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 凝聚劳动精神劳动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对千千万万劳动群众的深厚情谊和亲切关怀,在全社会再次吹响了劳动奋斗创造的时代号角,又一次发出了弘扬劳动精神的庄严号召,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加自豪,凝聚起全社会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劳动精神劳动力量。

访谈

文献

  • 治学以经世

    曾国藩(1811—1872年),谥号“文正”,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中国近代史上极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相比于曾国藩的政治、军事成就,其流传下来的著作并不多,最为有名的就是这本时间跨度逾30年、总数超千封的书信集——《曾文正公家书》。但仅就这一部家书即让曾国藩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赞誉,而其中蕴含的治学之道,至今依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

  • 马克思关于调查研究的开篇之作

    《摩泽尔记者的辩护》发表在1843年1月出版的《莱茵报》上,它是马克思在担任《莱茵报》主编的第二年发表的文章。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