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联合作战体系“涡轮增压”-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军事

为联合作战体系“涡轮增压”

王小波 智 韬
2020-05-14 08:22:54  来源:解放军报

  要点提示

  ●组织形态是作战体系规模结构、力量编组及其相互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人工智能在军事上的深度运用,必然引发作战体系新变革,从而表现出“认知+”的全新组织形态。

  ●智能化作战由智能主导,智能化武器装备和作战系统能根据任务需要和本地认知自主展开行动,体系作战效能取决于全系统全要素自主行动的合力。

  ●由于人工智能具有自主认知能力和自主行为能力,在赋予武器装备“知觉”“思考”和“行为”能力的同时,转动了人与机器的能量开关,促进了人机融合和双向赋能。

  ●各种增强型、无人化、智能化武器装备和作战平台,将大大突破传统时空、物理和生理极限,能够不断开辟全新作战领域,重绘战场边界,创新作战方式。

  体系优势是赢得作战胜势的必然要求,调整变革是谋取体系优势的永恒旋律。近年来,在大数据、云计算和新型算法的推动下,人工智能正加速向军事领域渗透,对作战认知、作战理念、作战方式带来前所未有的深刻影响,成为军事强国竞争的制高点。美国将人工智能视为“改变游戏规则”的颠覆性技术,提出2035年前初步建成智能化作战体系。俄罗斯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实战化运用,在叙利亚战场首开了机器人成建制作战的先河。聪者听于无声,明者见于无形。随着后信息时代大幕的开启,人工智能正以其特有的方式悄然催生作战体系新变革。

  人工智能催生作战体系组织新形态

  组织形态是作战体系规模结构、力量编组及其相互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随着军事科技的发展,作战体系在不同历史时期表现出差异迥然的组织形态。冷兵器时代作战体系的组织形态主要表现为“兵力+”,热兵器时代作战体系的组织形态主要表现为“火器+”,机械化时代作战体系的组织形态主要表现为“平台+”,信息化时代作战体系的组织形态则主要表现为“网络+”。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军事上的深度运用,必然引发作战体系以认知为中心的新变革,从而表现出“认知+”的全新组织形态。

  “认知”重组作战体系规模结构。认知能力是智能化作战的“入场券”,也是新质作战能力生成的“孵化器”。大量具有认知能力的智能化武器装备投入实战,形成具有自主作战能力的作战平台、作战系统、作战单元,极大拓展战场空间,改变军兵种力量构成,人机协同、精干多能成为作战体系规模结构新标识。

  智联网创新作战力量编组方式。智联网是作战体系的新支撑。作战资源凭借智能秘钥无限接入、任意组网,在大数据、云计算和先进算法模型的支持下,共享全源数据信息的知识萃取、使用与增殖能力,实现全要素全系统全流程智能匹配,基于任务、动态组合成为作战力量编组新方式。

  混合智能重新定义指挥控制关系。混合智能是利用云计算、脑机接口等技术,形成的虚拟化、泛中心、分布式“智慧云脑”。通过“智慧云脑”,实现脑机结合和双向赋能,人的智慧谋略与机器的智能自主融为一体,决策权、行动权根据指挥员意图和作战行动目的,在各层级之间、人与机器之间灵活调整分配,人脑主导、人机共享成为指挥控制新关系。

  人工智能催生作战体系运行新机理

  运行机理是作战体系各组成系统正常运转,充分发挥功能作用的内在规律和基本原理。信息化作战由信息主导,强调围绕指挥员关键信息需求进行信息收集和处理,并在各级指控中心形成决策信息和指令信息,作战体系实质是在各级指控中心决策信息和指令信息的推动下运行,体系作战效能取决于决策信息和指令信息的生成和流转速度。智能化作战由智能主导,由于人工智能具有自主认知能力和自主行为能力,智能化武器装备和作战系统能根据任务需要和本地认知自主展开行动,体系作战效能取决于全系统全要素自主行动的合力。

  数据触发,即时响应。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养料,是作战体系运行的“点火器”。同人相比,人工智能对数据更加依赖,也更为敏感。智能武器装备和边缘计算的广泛部署,将极大提高作战体系的态势感知能力,战场数据的任何细微变化都将被广泛分布的智能节点终端所捕获。前移作战重心,将决策权向智能节点终端分配转移,增强节点终端对数据变化的即时响应能力,是作战体系因敌而变、先敌而动的重要前提。

  算力支撑,算法驱动。算力和算法使人工智能获得可靠的数据存储、运算和处理能力,为自主生成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创造了条件。没有强大算力和先进算法,作战体系不仅无法有效驱散“战争迷雾”,甚至可能被海量战场数据所淹没,造成“数据过载”“数据窒息”,导致作战体系无法正常运行。不断提高算力,创新算法,为各类武器平台、作战系统和作战单元提供算力支撑,优化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是作战体系实现以智赋能、以智聚能、以智增能、以智释能的重要基础。

  云脑调控,自主适应。云脑是虚拟化、泛中心、分布式指挥中枢。各类武器平台、作战系统和作战单元通过智联网接入云脑,共享全域多维数据信息,共同研判战场态势,共同理解上级意图,共同受领作战任务,共同进行协调配合。通过云脑调控,提供更加全面的态势感知、更加高效的指挥决策、更加灵活的作战协同、更加精准的战局控制,是作战体系实现物理域、信息域和认知域高度统一,形成全系统全要素全流程整体合力的根本保证。

  人工智能催生体系对抗新方式

  武器装备发展推动作战方式创新。人工智能在赋予武器装备“知觉”“思考”和“行为”能力的同时,转动了人与机器的能量开关,促进了人机融合和双向赋能。各种增强型、无人化、智能化武器装备和作战平台,将大大突破传统时空、物理和生理极限,能够在极高、极远、极深、极微环境和高温、高寒、高压、低氧、有毒、辐射条件下,不断开辟全新作战领域,重绘战场边界,创新作战方式。

  决策对抗成为决定体系对抗成败的核心,是赢得全胜的关键。决策优势是智能优势的集中体现,通过决策对抗,扰乱或阻断敌方指挥决策,确保己方获得决策优势,形成行动优势,最终达成小战或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决策对抗贯穿作战全程。通过展开数据战,对敌方数据源进行欺骗、干扰和破坏,削弱敌方数据掌控能力,造成敌方作战体系启动失灵、应对失误。通过展开算力战,对敌方云计算节点和云计算网络实施破坏毁瘫,降低敌方数据计算处理能力,造成敌方作战体系算力枯竭、运行失速。通过展开算法战,利用敌方算法模型漏洞进行篡改,破坏敌方算法程序和行动策略,造成敌方作战体系行动失调、运行失序。通过开展控脑战,利用网络、电磁和生物技术影响敌方指挥人员认知判断,扰乱其指挥决策,瓦解其抵抗意志,造成敌方作战体系指挥失策、运行失控。

  极限对抗成为撬动体系对抗胜负天平的支点,是慑战止战、出奇制胜的重要筹码。人工智能赋予武器平台、作战系统超强的生存力、突防力和杀伤力,为敌对双方在对抗手段和方式上提供了更多选项。极限对抗将成为改写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历史,创造战场奇迹的最佳方式。藏于九地之下的深地反击战,动于九天之上的深空闪击战,匿于潜渊之中的深海游击战,隐于无形无声的深网伏击战,以及利用大量无人化、小型化、低成本进攻性武器,实施空中“蜂群”、水中“鱼群”、陆上“狼群”等超饱和式攻击,形成超越既往深度、广度、速度、强度、密度、精度的极限对抗,都将可能改变攻守之势,收到逆转胜负之效。我们要充分认清我军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尚未完成,军事智能化发展又压力凸显的现实,找准“三化”叠加转型、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着力构建中国特色现代作战体系。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前沿观察】避免滥用弹性工作制 侵害劳动者权益

    随着计算机和通信技术带来信息获取和传输的革命,随时随地办公成为可能,传统固定工时或固定场所的工作制度发生裂变,弹性工作制开始兴起。弹性工作制通常适合于业绩目标明确或工作任务清晰而且不需要依赖固定场所、多人协作或机器设备的行业或岗位。新冠肺炎疫情以来,许多企业主动选择弹性工作制,不再采用统一、固定的上下班制度,允许员工在家、在线办公,自主安排工作时间,员工也逐渐适应了这种灵活自主的工作方式。

  • 【工作研究】以“站室”为抓手 培养专业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是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证,以“站室”建设持续提升技能人才队伍素质,能够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牢固的人才基础。依托“站室”建设持续发力,突出培育创新思维,发挥创造潜能,锻造创新技能,融合创新因子,落实配套制度,完善工作机制,全面推进高质量发展。

  • 【问题探讨】复工复产中的劳动关系变化及工会应对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工会组织应当高度重视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中的劳动关系新变化,突出维权服务工作重点,把握协商调解关键环节,努力形成劳资合作的良好态势。

  • 学习总书记回信精神 凝聚劳动精神劳动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体现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对千千万万劳动群众的深厚情谊和亲切关怀,在全社会再次吹响了劳动奋斗创造的时代号角,又一次发出了弘扬劳动精神的庄严号召,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者深受鼓舞、倍感振奋、倍加自豪,凝聚起全社会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劳动精神劳动力量。

访谈

文献

  • 塔斯柯基梅毒人体试验

    未经当事人同意就在他身上做人体试验,被视为一种违反医疗伦理的行为。德国纳粹的人体试验和日本731事件都为人所周知。二战之后,纳粹审判后的《纽伦堡规则》确立了人体试验的伦理规则。此后,世界医疗协会所通过的《赫尔辛基宣言》,则确定了医疗人体试验的现行基本准则。

  • 治学以经世

    曾国藩(1811—1872年),谥号“文正”,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首,中国近代史上极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军事家、理学家、文学家。相比于曾国藩的政治、军事成就,其流传下来的著作并不多,最为有名的就是这本时间跨度逾30年、总数超千封的书信集——《曾文正公家书》。但仅就这一部家书即让曾国藩赢得“道德文章冠冕一代”的赞誉,而其中蕴含的治学之道,至今依然具有极强的实用性、启迪性和借鉴性。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