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绘就承载美好生活的未来城市画卷-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今日关注

加速绘就承载美好生活的未来城市画卷

黄建华 陈加睿 龙鑫
2020-10-28 13:36:52  来源:成都日报

  2018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时,明确要求“突出公园城市特点,把生态价值考虑进去”,引领成都成为公园城市理念的首提之地和践行之地。今年1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明确支持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赋予成都在创新诠释公园城市形态、探索城市转型发展道路上先行示范的时代使命。

  从公园城市首提地到公园城市示范区,两年来,成都公园城市建设从自主探索到国家使命,从生态建设治理到生态价值创造,从内生功能品质提升到全面示范引领带动,城市空间形态、运行方式、营城模式、动能结构、治理体系正全方位深层次变革,一幅“生态型、高质量、人本化、有韧性”的未来城市画卷悄然展开、加快绘就。

  空间组织方式之变

  交织青山绿道蓝网,推动城市空间有机生长、无界融合。成都立足“绿色发展”,聚力“内涵提升”,科学划定城市开发、环境保护红线底线,建立健全多层次战略留白、时序相机调控的规划动态调整机制,以“青山绿道蓝网”控制都市无序蔓延,彰显蓝绿交织、城景应和的城市空间形态。

  以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推动城市无界生长。构筑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城市绿心,突出人文传承、景观塑造、融合发展,深入实施“增绿增景、减人减房”工程,以丹景台景区、熊猫之窗等重大生态文旅项目为引领,推动中心城区与东部新区“一山两翼”有序发展,实现城市与自然指状交融、无界生长。

  以天府绿道体系夯实城市生态本底。按照“景区化、景观化、可进入、可参与”理念,加快构建“一轴两山三环七带”基本骨架和区域级、城区级、社区级三级体系,每年规划打造1000条“回家的路”(上班的路)社区绿道,累计建成各级绿道4081公里,引领推动城市功能形态转变,实现“绿道让生活更美好”建设初心。

  以蓝网体系畅通城市活力脉络。编制三江润城、千渠入院的城市蓝网,塑造“六河、百渠、十湖、八湿地”水网体系,建设锦江绿道打造精品“绿轴”,以河道水岸、岸线空间为核心载体,缝合承载两岸城市功能,打造水城相融的蓝色客厅。

  产业经济地理之变

  统筹自然经济人文,推动功能片区产城融合、职住平衡。成都统筹布局66个产业功能区,协同建设大尺度的“独立成市”和小尺度的“产业社区”,以生产生活生态相融的空间形式,承载形成高效协同、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圈和创新生态链,实现经济组织方式变革和产业经济地理重塑。

  秉持“出则繁华拥簇,入则自然清幽”的绿色导向。坚持将公园场景建设融入产业功能区,深化跨专业跨领域的综合一体化开发模式,持续营造景观簇群场景、开放游憩场景、水绿交错场景,推动优质生态和高端产业融合互促,实现绿色空间体系与生产辅助功能、生活服务功能、生态景观功能渗透叠合。

  秉持“效率论英雄、亩产论英雄”的集约导向。推行土地资源复合利用,提高开发强度和经济密度,全面推进以高品质科创空间为主体的1平方公里产业核心区建设,打造科技创新要素集聚区、高端人才创新创业首选地和开放与创新融合、创新与产业融合、产业与城市融合的引领区。

  秉持“城市的核心是人、产业的核心也是人”的人本导向。以功能区特定人群的偏好和需求为导向,优化配置商业、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打造功能配套完善、彰显文化风貌、体现生态宜居的产业社区,依托创新创业环境优势和生活成本竞争优势,促进“产的空间”向“人的空间”进化,塑造有思想、有温度的产业社区空间体系。

  城市运行脉络之变

  融通轨道公交慢行,推动人口资源高效流动、有序运筹。成都对标学习东京都市圈,确立“轨道+公交+慢行”三网融合的城市绿色交通体系,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蔓延发展,合理区分效率优先的车行交通和以人为本的慢行交通,转变过去“把街道留给汽车,把疏离留给人群”传统交通组织方式,回归“人车协同”“人行优先”本源,实现高效运筹和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

  以轨道交通缩短城市发展的时空距离。持续织密轨道交通网络,2020年新开10条地铁线路、运营里程将从年中的302公里增加至518公里、全国排名将从全国第8跃升至第4,城市经济边界沿着轨道交通向周边延伸,加速人口、产业资源在更大尺度上的布局和流动。

  以TOD建设重塑城市片区的整体形态。聚焦“流量集聚”的地铁站点进行系统设计和综合开发,深入实施14个TOD示范项目,推动交通线网与城市空间的化学反应,引领打造交通、商业、生活“多圈合一”的城市功能体系,形成人气集聚、出行高效、方便快捷的公共空间。

  以慢行交通体系增加全龄友好公共空间。探索设置高速道、低速道、行人步行优先区分离式“慢行优先、窄路密网”交通设施体系,对商业街区、居民社区和公园绿地的车行道路进行“瘦身”“转型”,依托天府绿道体系串联城乡公共开敞空间,引领形成绿色低碳、简约高效的生活风尚。

  生态价值创造之变

  叠合功能业态场景,推动生态资源价值创造、多元转化。成都始终把生态价值转化作为与公园城市相融共生的时代课题,创新探索“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生态投资和价值转化新模式,多维叠加公园城市的功能载体、业态模式、应用场景,推动城市生态投入和资源循环增值可持续。

  以复合功能嵌套植入推动生态增值。丰富完善公园城市生态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休闲功能、应急功能,大力推进987个功能性项目建设,植绿增绿3735万平方米,统筹布局1764处、399万平方米文体旅商设施,推动公园绿道周边价值提升,以土地增值反哺建设投入。

  以新兴业态跨界交互提升消费能级。依托生态优势吸引国际先进商业模式、绿色消费品牌、慢生活方式聚集,全面提升春熙路等42个商圈、63个特色商业街区,大力培育生态体验、文化创意、生活美学、体育运动等新兴业态和生活方式,努力建设体现优雅时尚魅力和公园城市特色的消费型城市。

  以多维场景渗透融合扩大综合效益。深入实施“公园+”策略,加快培育山水生态、天府绿道、乡村田园、城市街区、天府人文、产业社区“6大公园场景”,聚力打造“夜游锦江”“熊猫文创”“绿道旅游”等380余个场景品牌,有力推动了产业转型升级和新经济发展,充分彰显生态价值的生命力。

  社区治理格局之变

  深化共建共治共享,推动公园社区诗意栖居、和谐和美。成都作为服务管理人口2100多万的特大城市,始终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公园城市建设的价值取向,探索创新以党建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的社区发展治理模式,共建共治共享美丽宜居公园城市。

  构建高效便捷的公园社区服务体系。坚持以市民感受为导向,完善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多元参与、充满活力的公共服务供给和配置方式,组建5大民生领域国有投资集团,全面构建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系统打造“天府市民云”等数字化服务平台,推动优质公共政策覆盖服务管理人口、公共服务惠及全体市民。

  倡导向善向美的公园社区生活方式。推动公园形态与社区空间有机融合,广泛植入可进入、可参与的慢行体系和文化创意载体,持续开展“天府文化进社区”等活动,引导市民养成绿色低碳出行方式,呈现安逸闲适的人文样态,塑造温情和煦、诗情画意的生活方式。

  探索双线融合的公园社区治理模式。牢固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推动城市社会治理和社区治理双线系统耦合,构建“一核三治、共建共享”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完善社区志愿者资源整合、社区组织和社会企业培育发展机制,探索社会治理、社区治理领域立法,构建多元主体合作、多种方式并举、多类资源联动的治理格局。

  (作者:黄建华,中共成都市委政研室社会处处长;陈加睿,中共成都市委政研室社会处三级主任科员;龙鑫,中共成都市委政研室社会处四级主任科员)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 竭忠尽智 执着探索

    张闻天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 学问,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来做

    金冲及是著名的中共党史和中国近代史专家,尤其在中共党史方面著述丰硕,有的研究成果填补了学界空白,在方法和风格上影响了年轻一代学人。

  • 张颢瀚:肩负沉甸甸的责任前行

    中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是一个不同于西方国家的特殊进程,更需要中国的学者进行针对性的、前瞻性的、实践性的研究和创新。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