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把握精准施策的内涵要义-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时政

深入把握精准施策的内涵要义

张凤莲
2020-04-22 07:09:05  来源:光明日报

  河北省承德市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金融服务、稳岗招聘等服务措施,解决企业运输、资金、用工、防护等复工复产中的难题,助推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图为工人在承德市双滦区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车间内工作。新华社发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大考,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并强调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精准施治、精准管控、精准识别风险点、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目前,我国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经济社会秩序正在加快恢复。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向既定目标前进,必须准确理解精准施策的内涵要义。

  1、“准”“细”“实”:精准施策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强调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到精准施策。例如,在部署全面深化改革时,强调“突出问题导向,加强分类指导,注重精准施策,提高改革效应”;在指示美丽乡村建设时,强调“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在谈到脱贫攻坚时,强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真抓实干、精准施策”;在谈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时,指出“强化问题导向、注重精准施策”;谈到干部管理时,强调“敢抓善管、精准施策”;在部署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时,再次强调“精准施策”。可见,精准施策的要求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可以从“准”“细”“实”三个方面理解精准施策的要求。所谓“准”,就是精准、精确,这是制定正确战略战术,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工作不折腾,最终取得实效的必不可少的条件。反之,如果不精准,哪怕只有丝毫之差,都可能导致事情受挫甚至失败,“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谓“细”,就是精细、精致,任何事情不管如何宏伟巨大,都要从细节处着手,养成习惯,如果对工作、对事业仅仅满足于一般化、满足于过得去,眉毛胡子一把抓,那么问题就会被掩盖,把工作办好也就只能成为一句空话。所谓“实”,就是落实、实效,这是精准施策追求的目标,也是精准施策成功的重要保证。“一分部署,九分落实”,只有按照既定方案不打折扣地贯彻落实,才能保证各项措施落地见效。

  2、精准施策蕴含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精准施策建立在对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基础之上,坚持和深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与知行统一的知行观。

  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党的认识路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认识方法、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党章明确规定:“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945年,毛泽东同志将其核心内容概括为实事求是,并对其作了权威性解释:“‘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同志深刻指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要提倡这个,不要提倡本本。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实事求是,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来制定和形成指导实践发展的正确路线方针政策,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我们才能准确认识和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才能依据新的实际制定和实施大政方针。精准施策是对实事求是的坚持和拓展,即不仅要精准找到事物的发展规律,还要把它贯彻落实到实践中,去指导实践,推动实践取得高效高质量发展。

  精准施策不仅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而且是一个从认识再到实践的反复过程,进一步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知行观。马克思主义认为,知与行是辩证统一的。保持马克思主义知行观,就是要坚持在实践中认识真理、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政治素养和实际工作本领。具体而言,知是行的基础和前提,要想做到“精准”,首先必须对事物发展现状有全面的了解,对事物发展规律有科学的认知,对事物发展趋势有精确的研判,对“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做到熟知、全知、深知,才能制定行得准、行得通、行得顺的措施,只有了解民情、掌握实情,搞清楚问题是什么、症结在哪里,才能拿出破解难题的实招、硬招,为精准施策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行是重点、是关键,只有在知的基础上,制定与客观实际相符合的策略,并贯彻实施,将其做细做精做严做实,才能达到实效高效,达到知与行的高度统一。

1 2 共2页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问题探讨】完善民生保障机制助推劳动力社会性流动

    劳动力的社会性流动是不断提升劳动者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促进人才、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工作高度重视。2019年底印发的《关于促进劳动力和人才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明确了劳动力、人才合理有序社会性流动体制机制改革的具体要求。

  • 【热点思考】落实稳岗返还政策 促进就业稳定

    新冠肺炎疫情给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严峻考验。稳岗返还作为失业保险制度防失业功能的重要政策抓手,在疫情防控期间成为稳定就业的重要措施选择。落实稳岗返还政策,要坚持就业优先,在地区层面综合决策;适当授权,允许地方政府制定具有属地性质的专项落实行动;加强制度建设,保持政策可持续性。

  • 【前沿观察】让社保降费更好服务就业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就业的全力配合, 而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的风险防范机制,理应为就业保驾护航。多年来,我国政府充分重视社会保险和就业的关系,在社会保险与就业的协调性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 【工作研究】工会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路径思考

    工会作为部分公共职能的承担者,要在深入调查职工状况和生活需求基础上,科学论证、精准施策,引导社会组织和中介机构参与深化改革,力所能及为广大职工提供公共服务和改革产品,为实现我国高质量发展凝聚起职工的智慧和力量。

访谈

文献

  • 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工资制度改革

    1981年,深圳市在全国率先开始改革工资制度,并于1982年率先实行结构工资制。这次工资改革无论对企业员工还是机关事业单位干部都具有巨大的影响,是我国工资制度改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件大事。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