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国际航运中心迈向“全面建成”-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中工理论

财经

助力国际航运中心迈向“全面建成”

真虹
2020-09-08 09:41:41  来源:解放日报

  按照规划,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航运资源高度集聚、航运服务功能健全、航运市场环境优良、现代物流服务高效,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现在,让我们从数据和国际评价两个方面来评估一下这一阶段性目标是否已经实现。

  阶段性目标基本达成

  建设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正式提出来的,以建设国际枢纽港为重点,标志即为建设洋山港、长江口航道整治、国际邮轮港建设以及空港建设。在对标国际知名的航运中心时,进一步意识到航运要素的高度集聚,特别是高端航运服务要素的集聚,是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此,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开始积极实施“双轮驱动”。

  截至2019年底,上海港已成为集装箱航线最多、航班最密、覆盖面最广的港口。联合国《航运年度评论》报告连续9年把上海港列为全球连通度排名第一的港口。同时,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连续10年保持世界首位,2019年达4330.3万标准箱。

  经过这些年的建设,上海邮轮产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吴淞邮轮港和位于北外滩的国际客运中心构成的组合型母港,邮轮客流量目前位居亚洲第一、世界第四。

  在空港方面,上海机场旅客吞吐量连续4年排名全球第四。其中,浦东机场航空货邮吞吐量连续12年位居全球第三。可见,上海已基本成为国际枢纽型城市。

  在航运服务业发展方面,众多国际知名机构、全球性航运企业云集上海。例如,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亚洲海事技术合作中心、中国船东协会等一批航运功能性机构入驻上海;全球十大船舶管理机构中的6家、国际船级社协会正式成员中的10家、全球排名前百位班轮公司中的39家、全球排名前五的邮轮企业等,都在上海设立区域总部或分支机构。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综合运力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将其总部落户在上海;上海振华重工生产的集装箱起重机,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超过3/4份额。

  在高端航运服务业发展方面,上海已有包括11家航运保险营运中心和3家再保险公司,船货险保费收入的市场份额仅次于伦敦和新加坡;上海航运交易所在全球首创的集装箱运价指数,已成为世界航运市场的三大指数之一;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发布的港航业分析报告,在国内外航运界产生广泛影响;上海的海事相关律所及合伙人数量排名全球第四,海事仲裁案件数占全国71.4%。

  在完善航运市场环境方面,上海在航运领域出台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发布涉及航运领域的负面清单,不断改善口岸环境,率先打造单一窗口,口岸服务效率明显提高,口岸成本显著下降。在《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报告2020》中,中国排名跃升至第31位。其中,上海统计权重占到55%。

  为了更好地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上海市人大还专门通过《上海市推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条例》,从法律层面保障了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可持续性。

  从国际评价来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成效也得到了积极认可。全球最权威的航运国际性组织是联合国世界海事组织。2017年5月15日,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林基泽指出,无论从硬件还是软件看,上海都已经成为世界级的航运中心。

  从2014年开始,全球航运界著名机构波罗的海航运交易所与新华社共同编制“新华社·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从这一指数来看,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排名正在逐年提升,已从第七位上升到今年的第三位,排在上海之前的是新加坡和伦敦。此外,在全球知名的“世界领先海事之都(2017)”报告中,上海位列新加坡、汉堡、奥斯陆之后,排在第四名。

  从这些权威评价中可以看到,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地位已经得到了国际航运界的公认。应该说,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基本建成的阶段性目标已然达成。

  推动数字航运中心转型

  当然,上海与伦敦、新加坡等国际航运中心之间还是存在差距的。下一步,如何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从“基本建成”迈向“全面建成”,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和落实。

  第一,抓住数字航运发展契机,实现航运中心换道超越。

  结合上海“五个中心”建设以及打造全球卓越城市的发展目标,未来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应该致力于港口生产智能化、航运物流高效化、航运服务精准化、航运要素数字化,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慧绿色国际航运中心。

  为此,有必要从跟随型发展思路向换道超越型的发展思路转变。数字化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超越发展的可能。基于近年来我国在数字经济方面的综合优势,上海有望从传统的实体航运中心发展模式向“实体+虚拟”的数字航运中心转型。

  第二,保持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较高水平,为航运要素集聚提供物流基础。

  新加坡规划建设的大士港,预期能力将达到6500万标准箱。这说明,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需要有集装箱物流量的支撑。较高的航运物流量将引导附加值更高的航运要素集聚。因此,上海港依然需要把集装箱吞吐量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以此来进一步吸引航运全要素的集聚。

  第三,不断优化上海港集疏运体系,促进港城融合发展。

  优化港口的集疏运体系,是今后航运中心建设的一大难点和重点。要进一步提升水水中转的比重,积极发展小内河的集疏运通道,特别是花大力气发展海铁联运,严格控制并逐步减少公路集装箱运输在集疏运中的比重。由此,才能既保持集装箱物流量在一个较高水平上,又不会对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第四,发挥上海特色优势,吸引全球高端航运服务集聚。

  时至今日,在上海发生的不少高端航运服务业务仍然选择在伦敦或者新加坡处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要依托我国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日益增长的国际竞争力,在吸引全球性航运功能性机构集聚上有所作为。

  比如,根据上海特点确定重点发展的航运服务业,做大做强航运金融保险、航运经纪交易、航运仲裁法律、航运咨询信息等高端服务业。特别是,要加大力度支持对传统航运服务业的数字化转型。

  第五,借力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和特殊综保区制度创新,进一步推进航运业对外开放。

  在上海设立的自贸试验区新片区和特殊综保区,为上海比肩全球领先的航运中心创造了制度条件。新形势下,坚定推动航运业对外开放,力争突破航运产业发展的制度性约束,将是重要而又艰巨的任务。

  展望未来,上海要建成全球领先的国际航运中心任重道远。好在,我们已经具备了较好的基础,也具有努力拼搏的精气神。下一步,要紧紧依托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借助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有利条件,在努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港口群的过程中,推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从“基本建成”迈向“全面建成”。

  (作者为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秘书长、上海海事大学教授)

编辑:迟语洋

书评书讯

工运前沿

专家学者

  • 艾思奇对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贡献

    艾思奇很像中国的普罗米修斯,为暮霭沉沉的旧中国盗来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天火”。

  •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

    陈望道一生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信仰,在践行信仰中走完了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将一切奉献给了国家与人民。

  • 竭忠尽智 执着探索

    今年8月30日,是张闻天同志诞辰120周年。张闻天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22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