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社会

以创新为引领 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

李晓江
2020-04-16 09:03:59  来源:四川日报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从创新的角度看,成都近年来在营商环境、生活环境等创新环境营造方面优势明显,在吸引创新人才和高端产业集聚方面具有很强竞争力,但是在模式创新、科技创新方面分别与北京、杭州等地还存在较大差距。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下,成都应以创新为引领,打造高质量发展增长极,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
  创新的根本动力是科技和改革。近年来,全球创新活动日趋活跃,全球技术力量对比悄然生变,逐渐呈现多极化趋势。我国在研发投入、科技产出和技术能力方面快速增长,成为改变亚洲乃至全球创新格局的关键性因素。成都作为“一带一路”建设的关键枢纽和打开内陆地区发展机遇的关键门户,肩负带动西部内陆地区可持续发展,参与新一轮全球竞争的重要使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应以科技和制度创新为驱动,把城市前进的主要动力转到依靠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质量上,从传统的工业化转变为依靠科技创新和智力人才储备培养,满足新旧动能的转换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迫切需求。

  创新的优质土壤是生态和文化
  从美国硅谷、新加坡纬壹科技城、英国剑桥科技园等创新高地发展经验来看,城市创新指数与城市生态高度相关。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不仅是开展景观美化、生态保护,其核心是以创新能力的提高、资源配置的优化,提升社会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使城市成为人文、活力、创新的综合体。成都探索生态价值创新转化,让绿色投资成为最优质的资产,让生态产品供给成为最普惠的民生。通过优质的城市发展环境吸纳高端创新人才迁入、高技术产业入驻,提升区域的综合创新能力,实现生态价值与产业动力价值、创新集聚价值的创新转化。公园城市强调城市传统文化底蕴传承,同时关注当代创新精神提升,这是符合成都城市风貌特征和人文气质的未来城市发展模式。
  过去我们在编制天府新区规划时,吴良镛先生曾经提醒我们说,成都是一个“具有悠久和优秀人居文化传统的地方”。能够获得这样高度评价的城市并不多,成都有最好的平原与自然条件,有丰富的自然和文化遗产,通过几千年沉淀,形成人工和自然交融的人居文化体系。改革开放40余年来,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不断提升,人的文化价值观也发生了改变。当我们说到城市的美学价值的时候,建筑美学、城市美学已经从少数专业人士的修养和欣赏,变成了一种大众文化,这是近几年城市文化活动非常显著的特点。十多年前深圳办第一次城市和建筑双年展,基本是专业人员的自娱自乐,去年的双年展,已经成为了深圳的城市名片。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系列联合展以“城市艺术化,艺术生活化”为目标,将公共艺术融入城市更新的实践中,打造上海城市魅力的名片,增强上海成为卓越的全球城市的文化竞争力。成都周边的农家乐率先火爆起来,成为全中国的开风气者,成都最早在中国的大城市中形成完备的环城生态区,这些都和成都的文化创新、自觉转型有关。因此,未来城市的增量空间不只是工厂区和居住区,一定会有大量的休闲空间、绿色空间、文化空间的增量,这也是真正的健康、美好生活所需要的新空间,是创新发生的地点。

  创新的核心承载是创新空间
  创新是一种作为盈利模式的创造性活动,创新空间是创新行为所需要的载体,是创新经济行为的投影,创新空间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创新行为的成败。创新空间的营造要与创新发生的规律结合起来。创新行为具有“发生-转移-扩散-成长-融合”的生长过程,公园城市营造创新空间应匹配创新活动的不同阶段,比如为初创企业和个人提供低成本、便捷共享的小微创新空间,为成长中的创新主体提供可扩展、可生长的孵化培育空间。
  从创新活动的空间层级来看,可分为“区域-城市-地区-场所”,比如,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层面的协同创新具有转移和扩散的过程,在成都市层面的创新具有多元融合的创新发展特征,在地区层面的创新如创新街区的功能复合空间,在场所层面的创新如车库咖啡等活跃的交往场所。创新空间具有多业共生、多元价值、地域跨界、资源组合等特点,在空间营造中应注重体现以下特征:第一是具有高营利性、高商业性,既需要低成本高收益的高抗风险需求,也需要地区的声誉,因为吸纳的企业和人才都是高端的;第二是具有较高的流动性和活动性,便于人和物的流动;第三是具有聚集性和交融性,即促进多种业态、功能的聚集和融合;第四,是注重交通的便利性和生活环境的宜居性;第五是有便于交流的场所,可供同业人员、跨界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
  创新空间的营造围绕“要素+”的方式在核心优势的基础上衍生出其他功能,对应到公园城市就是“公园+”理念,比如“+互联网”“+交通”“+科研”“+生态宜居”“+文化消费”等。创新空间更多关注的是“人”的需求,创新空间内集聚了大量“高知化、年轻化”的高端人才,人的需求变得更加多元,承载创新活动的空间层次也变得更加丰富。可以说,创新空间与公园城市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公园城市是激发创新的触媒,而创新空间的建设也能充分带动公园城市功能品质的全面升级。

  创新是引领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
  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建设美丽中国的先行区。这是符合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思维取向的,是对改革开放40年梯度发展的重新认识和重大的战略性调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应抓住疫后全球产业链重塑的重大机遇期,加快推动创新发展,进一步增强城市经济和人口综合承载能力。具体来说有如下建议:
  一是在区域层面,应进一步加快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探索协同开发模式,创新科技管理机制,促进人员、资金、技术和信息等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建立成渝科技资源共享网络,提升科研成果的交流和传播。
  二是在成都层面,公园城市建设应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引领经济组织方式变革。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增强创新引领能力。注重培育影响深远的、具有国家战略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设施,以成都为主阵地争取国家重大科技资源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夯实产业安全基础,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推动天府文化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深化公园城市文化内涵。成都有着较为活跃的文化氛围与商业模式创新生态环境,应当进一步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基础,推进文化产业集聚发展与跨界融合,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创造和文化产业优势,扩大天府文化的影响力,成为城市发展的持久动力。
  三是在地区层面,如天府新区,应突出“创新引领、科技赋能”,聚焦创新载体建设,积极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研究基地集群,加快建设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构建龙头引领、平台赋能、成果转化的创新生态体系,推动成都科学城全面提能。结合天府新区绿色生态优势,融入文化、体育等功能,创新性转化利用,发展新经济,培育新业态。
  四是创新场所层面,注重以设计思维来规划创新空间,从开发效率向人的需求转变,从功能碎片向多元融合转变,从宏大形象向人的尺度转变,从开发效率向场所精神转变。以“公园+”模式,打造公园城市创新综合体,以科学合理的空间尺度与肌理、丰富的文化与环境体验为创新人群提供活动、交往与创新的场所。
  (作者系中央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热点思考】以新基建为契机助推就业结构升级

    新基建领域的大规模投资,将使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速度加快,也会带动就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有必要进一步加大就业优先政策的实施力度。在加大投资新基建的同时,推动扩大就业和就业结构的优化。增强劳动力市场应对重大外部冲击的韧性,努力使劳动力市场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与新技术的发展。

  • 【前沿观察】平台从业人员超时工作问题应引起重视

    按照正常的8小时工作制、一周5天的方式计算,比较正常的时间范围是每周工作40小时以内。

  • 【工作研究】工会在疫情防控与复工复产中的作用思考

    当前,各级工会必须切实按照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汇集力量开展疫情防控,全力以赴推动复工复产,搭建平台帮助稳定就业,健全机制做好权益维护,提供保障实施精准服务,团结动员广大职工为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双胜利发挥积极作用。

  • 【问题探讨】工会加强职工思政工作必要性探讨

    工会思政工作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优良的传统。新时代党和国家深化改革开放的历史任务,对工会开展职工思政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工会职工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会更多、任务会更繁重,所以相应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各级工会要理直气壮地抓好职工思政工作。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