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 履行新闻工作职责使命-中工理论-中工网
首页学习时政看点工事全总工会评论权益视频财经企业就业民生国际军事理论汽车健康人物书画摄影旅行文化公益教育娱乐体育

理论

社会

恪守新闻职业道德规范 履行新闻工作职责使命

张百新
2020-06-01 08:56:49  来源:浙江日报

  新修订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以下简称《准则》)公布以来,在新闻行业及社会各界引起良好反响。广大新闻工作者要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充分认识《准则》修订的重要意义,不断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做好自身工作、履行好职责使命。深入学习贯彻《准则》,掌握其核心要义,关键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内容: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是新闻工作者必须牢牢把握的根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承担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本质上是党的政治工作,党的新闻媒体本质上是党的政治机关,党性原则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是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要求。党的新闻媒体的所有工作,都要体现党的意志、反映党的主张,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的团结。《准则》旗帜鲜明强调新闻工作者要政治坚定,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和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思想舆论。

  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必须始终听从党中央指挥,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准确把握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基本方针,宣传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好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宣传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把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贯穿于新闻生产全链条,落实到新闻工作各岗位,延伸至新闻产品各形态,对损害党的权威、危害党的利益的言行敢于斗争、敢于亮剑。要精准把握时度效原则,善于用时度效标尺检验新闻舆论工作水平,不管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等,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避免出现“低级红”“高级黑”等问题。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新闻工作者必须牢牢站稳的政治立场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记协成立80周年的贺信中,对广大新闻工作者提出殷切希望,要求大家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这是党中央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明确要求,也是新闻工作者必须矢志遵循的价值理念。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就是人民立场,党的宗旨就是为人民服务,党的作风就是密切联系群众。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要通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方式更好地服务党和人民,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是必然路径。《准则》强调,新闻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保持人民情怀,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

  长期以来,广大新闻工作者秉持“人民至上”价值理念,留下了一篇篇传世佳作,树立了一座座不朽丰碑。近年来,新闻界涌现了很多优秀的“为民记者”,他们发扬“四力”,用实际行动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广大新闻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群众作为新闻报道的主角,坚守勿忘人民的百姓情怀,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落实到脚力、眼力、脑力、笔力中去,通过“脚力”的奔走实践,更好地认识世情、国情、党情、民情;通过“眼力”的广大精微,更好地洞察世情百态,正确认识主流和支流、森林和树木、一指和十指的辩证关系;通过“脑力”的深思审问,更好地实现守正创新;通过“笔力”的精确阐释,更好地让主流思想入脑入心,真正实现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是新闻工作者必须始终恪守的基本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新闻真实性原则,既是新闻报道坚持的基本原则、衡量新闻价值的基本尺度,也是对新闻工作者提出的最基本要求。《准则》对此专门予以强调,要求把真实作为新闻的生命,努力到一线、到现场采访核实,坚持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核实新闻信息来源,禁止虚构或制造新闻。

  一段时间以来,虚假新闻、失实报道等问题时有发生,对新闻工作者的形象和声誉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广大新闻工作者要牢记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坚持实地采访、现场采访、直接采访,对新闻事实反复求证、多方核实。要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立场、观点、方法,从历史发展脉络、客观规律全貌、社会发展全局出发,洞察本质、明辨是非、把握规律,分清主流与支流、整体真实与个体真实,全方位、多层面报道社会现象。要坚持正确工作取向,抵制为片面追求轰动效应、发行数量、收听收视率而故意扭曲事实、编造新闻,防止为片面追求时效抢发新闻而造成报道失实。

  改进创新,是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工作关键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新闻舆论工作创新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论述,强调推进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全方位创新。新闻舆论工作立足时代潮头、引领风气之先,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只有大胆创新,舆论阵地才能守得住,党的声音才能传播得更远。《准则》强调坚持改进创新,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适应分众化、差异化传播趋势,顺应全媒体发展要求,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坚持理念创新,保持思想的敏锐度和开放度,深入分析新媒体发展规律,运用新科技、构建新平台,以新的思路推动新闻舆论工作实现新发展。要坚持内容创新,提升内容品质、丰富内容表达、拓展内容呈现,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要坚持手段创新,充分挖掘已有资源,发挥传统优势,用好互联网平台,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渠道,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继续向“你就是我,我就是你”深入发展。新闻工作者还要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积累,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视野,着力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

  遵守法律纪律,是新闻工作者必须遵守的工作底线

  《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以高阶位党内法规形式,对加强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的全面领导作出制度安排,标志着宣传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迈上新的台阶。守法律、守纪律、守规矩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底线,新闻工作者要在这方面作表率。《准则》专门强调,新闻工作者要增强法治观念,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遵守党的新闻工作纪律,严格遵守新闻采访规范。

  近年来,新闻战线按照中央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三项学习教育”活动,新闻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显著增强,职业道德水平逐步提高。但是,违反新闻职业道德的问题仍然时有冒头:有的编造虚假新闻,有的搞“有偿新闻”“有偿不闻”等等。这些问题同职业道德要求水火不容,反映出个别新闻工作者对党纪国法的漠视。广大新闻工作者要切实增强法治意识,思想上尊崇法治、敬畏法律,行动上学习法律、遵守法律,时刻绷紧遵纪守法这根弦,用法律和纪律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要珍惜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荣誉,讲责任、讲品位、讲格调,加强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境界,筑牢道德防线,自觉抵制歪风邪气。

  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新闻工作者不断增强国际话语权的必然要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增强国际话语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我国对外宣传工作近年来应势而起、乘势而上,国际传播能力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但“西强我弱”的态势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西方主导的国际舆论舞台上,妖魔化、污名化中国的报道仍时有出现,中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依旧任重道远。《准则》强调,新闻工作者要努力培养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积极搭建中国与世界交流沟通的桥梁,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

  广大新闻工作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推进国际传播,打造各种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寓于其中,使人想听爱听、听有所思、听有所得。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研究海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海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要主动面对、积极回应国际社会的质疑和关切,在重大国际事务中发出中国声音,在国际舆论场传达中国立场。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尊重各国主权、民族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多样性,增进中外人民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2020年是我国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一年。广大新闻工作者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切实贯彻《准则》规范,全面推动《准则》落地见效。一是把学习贯彻《准则》作为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抓手。二是把学习贯彻《准则》作为开展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内容。三是把学习贯彻《准则》作为强化媒体自身建设的重要环节。四是把学习贯彻《准则》作为加强新闻队伍建设的实践途径。

  广大新闻工作者要严格按照《准则》要求,时刻坚守新闻职业的初心,不断践行新闻职业的职责使命,坚守道德操守,守牢行为底线,让《准则》真正“入耳”“入脑”“入心”,努力以实际行动赢得社会尊重和人民赞誉,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在书写伟大时代的辉煌画卷中创造新业绩。

  (作者为中国记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前沿观察】提高中小企业参与率 让企业年金惠及更多职工

    5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提出健全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要求从社会保障体系方面发力,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企业年金是我国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企业年金,这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 【工作研究】以优秀传统文化涵养培育工匠精神

    新时代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 【热点思考】关于工会完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体系的思考

    应站在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促进国家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完善、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进一步健全完善工会公共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更好地发挥工会组织应对公共突发事件的职能作用和资源优势。

  • 【问题探讨】发挥员工申诉处理机制的“安全阀”作用

    员工申诉处理机制是解决劳动争议、有效预防劳动关系冲突的机制,被称为“安全阀”,起到劳动关系源头治理的作用。要建立中国特色的员工申诉处理机制,用“疏”而不是“堵”的方式、用协商而不是企业单决的方式处理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期的劳动关系矛盾,这既是理性选择也是员工的意愿。

访谈

文献

  • “习惯重于方法”

    胡适强调读书治学须养成“勤、谨、和、缓”的良好习惯。

  • “不做正确的调查同样没有发言权”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始终重视调查研究,并带头积极践行。如今,我们已步入新时代,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征程中,党员干部很有必要把调查研究这一“传家宝”传承好、发扬好。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