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校园欺凌应以立德树人立根-中工理论-中工网
中工网首页时政评论国际军事社会财经企业工会维权就业论坛博客理论人物网视图画体育汽车文化书画教育读书娱乐旅游绿色城建社区打工

理论

文教

防治校园欺凌应以立德树人立根

陆春萍
2019-11-14 10:35:34  来源:中国教育报

  校园欺凌是指一个或多个学生有意地、反复地、持续地对受害者施以负面行为,并造成身体和心理上的伤害或不适应。校园欺凌类型表现多样,有语言欺凌、关系欺凌、身体欺凌、性欺凌、网络欺凌等。

  校园欺凌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已成为全球关注的话题。挪威是最先提出校园欺凌概念和治理的国家,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相继颁布了预防校园欺凌的法案和应对措施。

  近年来,我国对此问题高度重视,教育部于2016年颁布了《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并于2017年联合十一部委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地方也积极出台实施办法,例如广东省2018年出台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的实施办法(试行)》,对校园欺凌的治理提出了具体的操作化方案。

  防治校园欺凌应以协调治理为要。校园欺凌的产生有个人原因、同伴交往、家庭环境、学校教育和社会价值观等多种因素。治理校园欺凌问题,应对其产生根源进行系统分析,分层次厘清校园欺凌产生的原因。有些校园欺凌来自暴力模仿、压力宣泄、法律意识淡薄、情绪管理能力欠缺等个人原因,也有来自同伴的不良交往、从众的群体压力、自我保护等心理原因,还有一些欺凌行为源自家庭结构欠缺、不良的教养方式、家庭关系冲突等。当然,校园文化不和谐、师生关系不和睦等,也会滋生校园欺凌问题。因此,校园欺凌应以学校为治理主体,协同各方进行治理。

  广东省成立了学生欺凌综合治理委员会,成员包括校长、法制副校长、德育主任、安全主任、教职工代表、辅导员、家长委员会代表,还有校外专家如司法人员、特殊教育者、精神健康工作者、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咨询人员等,形成了学校—家庭—社区联动机制。学校与社区联合开展反欺凌教育和培训,帮助改善家庭教育系统;建立学警协同合作机制,欺凌行为严重,己经涉嫌犯罪的,由警方出面合作解决;加强教育与检察机关、综治、妇联和司法社工、志愿者、公益组织等合作,做好法律援助、司法救助、心理干预等相关救助工作。

  防治校园欺凌应以立德树人立根。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道德教育重在立心,学会善待他人、学会关心,重视同理心的培育。立德树人思想在中华民族数千年文明史中源远流长,《管子》说,“授有德则国安”。《孟子·告子上》说,“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

  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学校学生必须具备的核心素养。校园欺凌本质上是一种道德缺失,在知善的情况下却不为善。主动欺凌者的行为表现为高度的侵略性、霸道、暴力、缺乏同情心等,漠视欺凌行为给受害者带来的痛苦,不断减弱自我道德意识和降低道德标准,这是道德推脱和品格缺陷的表现。因此,针对校园欺凌者,应重视道德价值观培养和品格教育,其中包括善良教育、尊重教育、责任教育、公平教育等主题。有德的行为是可以习得的,加强道德实践锻炼,通过感知、体验、仿效榜样的人格,达到对善的追求,共建友善社会。

  防治校园欺凌应以法制教育立纲。很多研究表明欺凌行为产生的危害是严重而长远的。例如,对于被欺凌者的危害有的会造成身体的疼痛、损伤,有的甚至会造成终身残疾,有的更会在心理上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被欺凌者会表现出性格懦弱、自卑、不安、社交能力变弱,严重的会因恐惧而厌学、辍学,直接影响未来的发展和成长。价值观扭曲、偏差行为严重的欺凌者,应承担相应刑事责任。法律和规则意识是在不断纠正错误中被强化的,没有批评和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因此,要在学生中开展法制教育,让学生知晓并遵守法律法规,预防犯罪。

  防治校园欺凌,应以心理健康教育立技。其中包括培育学生的社交技能、情绪控制能力,以抵抗消极的群体压力,积极地悦纳自己,倡导建立尊重、合作、信任的人际关系。教师要坚决反对欺凌行为,发现欺凌现象,立刻干预,鼓励欺凌者多参与社会行为,帮助他们通过安全、可接受的方式寻求力量发泄与情绪控制,培养其同理心和责任心。同时,对被欺凌者赋权,重视抗逆力和自我防御能力的培养。被欺凌者通常表现为性格内向、羞怯、怕事、焦虑、无安全感、低自尊、缺乏与朋辈相处的交往技巧,有身体障碍或智力障碍等,迫切需要培养自信心和社交能力。教师要认可与赞美孩子的每一个正面积极的行为,激发其自信心,以公平和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内心需要,加强学生的道德教育和品格培养,对校园欺凌零容忍,共建和谐、善良和美丽校园。

  (作者系深圳大学湾区教育研究院教授)

编辑:迟语洋

书库

工运

  • 新时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特征

    在新时代提倡工匠精神,不仅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同时也有其深刻的历史必然性。

  • 70年就业工作的主要经验浅析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就业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就业总量保持了持续性的增加,就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失业率总体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我国未来的发展战略选择依然必须从劳动力数量庞大、就业压力长期存在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努力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目标。

  • 在“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中彰显工会作为

    山东省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聚焦省委新旧动能转换等八大发展战略实施,动员组织全省广大职工立足岗位、创新创造、建功立业,为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汇聚强大力量。

  • 国外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改革发展的共性特点

    世界各国对于劳动争议处理制度的设计,包括劳动争议处理机构、程序和规则不尽相同。这种制度及机制上的区别与各国的政治制度、政治结构、历史传统,经济发展阶段、法制建设水平、工人阶级力量的大小等都有着紧密联系。

访谈

文献

  • 周恩来与南方局干部教育

    从1939年开始,周恩来领导中共中央南方局在重庆红岩开展了8年工作。在这段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时期,周恩来特别重视干部教育工作,其间举办了党员干部训练班开展党性教育,干部在红岩村的学习蔚然成风。

  • 伟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一、黑暗的封建农奴制度三、彻底废除封建农奴制十、西藏发展进入新时代2019年是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按中国传统文化习俗,六十年一甲子,是值得纪念的日子。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对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义非同寻常。

排行

新闻日历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本站地图 | 投稿邮箱 | 版权声明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151598 |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举报电话:010-84151598
Copyright © 2008-2018 by www.workercn.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扫码关注

中工网微信


中工网微博


中工网抖音


工人日报
客户端
×